來源:北京晚報 | 0評論 | 3664查看 | 2018-02-27 17:00:59
今天上午,環保部召開2月份例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我國大氣污染防治有關情況。記者了解到,環保部正在制定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作戰計劃,以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和交通結構調整為主攻方向,以京津冀及周邊等重點地區為主攻陣地,重點突破聯防聯控,解決重污染天氣,實現空氣質量好轉,將有時間表和量化指標。
對于去年空氣質量好轉“人努力、天幫忙”究竟哪個更重要,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副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表示,經過量化評估,單單“人努力”的各項措施就使得北京去年PM2.5濃度下降了10微克,占降幅約七成;京津冀地區“人努力”更是占到了降幅的八成。
京津冀PM2.5平均濃度五年下降近四成
國家“大氣十條”第一階段已經在去年底收官。環保部大氣環境管理司司長劉炳江介紹了“大氣十條”的實施情況。他表示,“大氣十條”實施以來,大氣污染防治取得了階段性明顯進展,全國空氣質量總體改善,重點區域明顯好轉。
據介紹,到2017年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PM2.5平均濃度分別為64微克/立方米、44微克/立方米、34微克/立方米,分別比2013年下降39.6%、34.3%、27.7%,珠三角區域PM2.5平均濃度連續三年達標,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從2013年的89.5微克/立方米降至58微克/立方米,“大氣十條”確定的各項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全面實現。
大氣三年攻堅行動聚焦產業能源交通
劉炳江表示,下一步環保部將按照黨的十九大部署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制定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作戰計劃,明確具體戰役及其時間表和路線圖。具體措施包括主攻方向、主攻陣地和重點突破點。
他表示,主攻方向是著重解決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和交通結構的調整問題,繼續綜合整治“散亂污”企業,淘汰并化解過剩產業,城區重污染產業搬遷,加強環保執法監管,提高污染物排放標準。要重點實施以治理散煤為主的能源結構調整,推進重點地區煤炭消費總量的控制。交通結構方面要進行公路運輸向鐵路運輸的調整。
主攻陣地包括京津冀及周邊等重點地區,重點突破點就是聯防聯控,重點解決重污染天氣。劉炳江表示,未來三年上述措施要有時間表,要有具體的量化性指標。他說,目前最大的問題是重污染應對,這方面目前在京津冀地區已經實現了重大突破,聯防聯控取得了實效,但其他地區還沒有實質性的進展,下一步要加大預報預測的能力,完善啟動重污染應急的標準。此外要切實提高城鄉的精細化管理,壓實責任,降低揚塵、秸稈焚燒等面源污染。
空氣質量改善人努力占7成以上
去年包括北京在內的京津冀地區實現了空氣質量的明顯好轉,PM2.5濃度大幅下降。不少人都疑問“人努力、天幫忙”究竟哪個因素更重要。對此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副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回應表示,2016年初中國工程院曾經做過“大氣十條”中期評估,當時預判認為北京要完成60微克/立方米左右的目標難度很大,必須采取更強有力的措施;另外冬季重污染非常突出,必須下大力降低采暖期的峰值,同時提出了散煤治理在內的十條政策措施的建議。
針對這個評估結果和建議,環保部會同相關部委省市加緊研究制定了相關措施,制定了兩個重要的工作方案,其中一個就是京津冀及周邊秋冬季大氣治理攻堅行動。賀克斌表示,他們當時也組織了對這兩個方案的實施預評估,當時假定2017年氣象條件與2016年基本相同,全面落實方案后,北京PM2.5濃度可以由2016年的73微克/立方米降到63微克/立方米左右,但后來北京實際濃度降到了58微克/立方米,“前面10微克是減排措施獲得的結果,進一步下降到58微克/立方米,是超出了預判結果的改善,因為2017年氣象條件比2016年更有利。”他說,就北京而言,2017年PM2.5濃度下降15微克,人努力占了70%,天幫忙大約占了30%。
賀克斌說,最近氣象、環境、能源領域的相關專家也在對京津冀、長三角等地空氣質量改善進行定量分析。近五年,京津冀、長三角重點地區氣象條件相對于過去幾十年是比較差的,但這五年內,2014年至2015年是轉差的,2016年至2017年是略有轉好的。氣象條件的因素可以讓京津冀PM2.5濃度下降5%,長三角下降7%,但實際上京津冀五年PM2.5濃度下降了39.6%,長三角下降了34.3%,這說明這兩個重點地區人努力占到了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