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者:本網記者Jason Robin | 來源:CSPPLAZA光熱發電網 | 5評論 | 10465查看 | 2013-01-10 09:03:00
CSPPLAZA光熱發電網報道:2013年,中國光熱發電的市場前景依然充滿變數,但這并未影響到國內外廠商對中國未來市場的期待。他們相信,市場終將啟動。
反射鏡作為光熱電站用量最大的核心組件之一,國內外多家廠商正積極布局中國市場,以期在中國光熱發電市場爆發前占據先機。
海外巨頭殺入
德國Flabeg和西班牙Rioglass兩大公司目前占據著全球光熱發電槽式反射鏡市場的主導地位,兩大巨頭自2011年開始逐步涉入中國市場。
Flabeg是全球最早進入太陽能熱發電市場的反射鏡廠商,自1983年該公司就開始參與全球第一批槽式光熱電站的建設,最新數據顯示,其總的反射鏡供應量已超過700萬面。按一個50MW的常規槽式電站需求20萬面反射鏡來計算,其供應量對應安裝35個50MW的槽式光熱電站,總裝機達1750MW。目前,Flabeg在中國上海設有生產基地,但其僅生產汽車工業用鏡。
技術方面,Flabeg于2012年9月份宣稱研發了一種新型硬膜眩光玻璃反射鏡,應用其創新的duraGLARE涂層技術,可有效提高反射率2個百分點、減少鏡面50%以上的灰塵附著量,降低光場系統的清潔成本。Flabeg目前的最新一代產品為Ultimate Trough(終極槽)集熱器,應用這種集熱器,可使光場系統總成本較傳統的Euro Trough降低25%。
市場方面,Flabeg現已聘請了原中廣核太陽能光熱設計研究中心副主任周立新為其亞太區首席代表,助其推廣市場。周立新在接受CSPPLAZA記者采訪時表示,Flabeg將積極與國內相關企業加強合作,共同推動中國市場發展。Flabeg已為中廣核德令哈太陽能光熱發電技術試驗基地槽式1.6MW示范回路項目供應了反射鏡產品。
Rioglass于2007年進入太陽能熱發電市場,依賴其在汽車玻璃制鏡領域的多年技術積累和在西班牙第一大光熱發電市場的地理優勢,Rioglass在光熱發電領域,特別是槽式光熱電站的反射鏡市場也取得了驕人業績,宣稱目前已經完成1.75GW的反射鏡發貨量(含在建項目)。
據相關人士透露,Rioglass公司目前正在積極籌備設立中國分公司,預計將于今年正式成立。Rioglass的主打產品是槽式反射鏡,占其總產能的90%左右,但目前,其產品類型已經覆蓋塔式定日鏡、碟式聚光鏡、菲涅爾反射鏡、聚光光伏等多種不同類型。在中國市場方面,Rioglass此前也已為中廣核德令哈太陽能光熱發電技術試驗基地槽式1.6MW示范回路項目供應了反射鏡產品,與Flabeg各占該示范項目總反射鏡供應量的50%。
美國Guardian和法國圣戈班是另外兩家反射鏡的主要供應商,其以塔式\菲涅爾平面反射鏡的生產制造為主,目前在建的全球最大的塔式光熱電站項目Ivanpah項目就全面采購了Guardian公司的產品。但截至目前,這兩大公司尚未對中國光熱發電市場有所動作。
國內廠商蓄勢
海外廠商殺入,中國光熱發電反射鏡的相關廠商并未坐以待斃。依托于本土市場的地理和價格優勢,本土反射鏡廠商預計將在未來中國的光熱發電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
浙江中控太陽能(以下簡稱“中控”)在建的國內最大的德令哈50MW光熱電站項目一期10MW已經完成了主體工程建設,目前正在進行電網接入的相關工作。這個大規模光熱電站選用的反射鏡產品全部國產化,由相關廠商根據中控的設計要求進行生產。據CSPPLAZA記者了解,該項目一期所用到的反射鏡主要由臺玻集團(以下簡稱“臺玻”)生產,大明玻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明”)等其他廠商也拿到了部分訂單。
大明是國內廠商中最早介入光熱發電領域的企業。2008年,大明投資建設塔式平面鏡生產線,2009年,大明從美國GlassTech引進了國內第一條專業生產槽式太陽能熱發電用定日鏡的鋼化生產線。目前,大明擁有塔式和槽式反射鏡生產線各一條,年產能可達塔式450萬平米、槽式360萬平米,按每1萬平方米對應1MW電站裝機粗略計算,其產能總計可滿足800MW的光熱電站裝機。另據大明CSP事業部總經理王朝陽對CSPPLAZA記者介紹,大明還計劃在今年下半年上一條碟式反射鏡生產線。屆時,大明將擁有全品類的光熱發電反射鏡生產能力。
同時,大明也是目前在國內外市場中取得較多訂單的國內廠商。中廣核德令哈太陽能光熱發電技術試驗基地菲涅爾1.6MW示范回路項目以及華能三亞1.5MWth菲涅爾示范項目即全部采購大明的產品,其在中控德令哈一期10MW項目中也獲得了少量訂單。另外,王朝陽還對CSPPLAZA記者介紹稱,在海外市場,大明也已獲得了多個項目的訂單,其中最近開標的摩洛哥瓦爾扎扎特160MW槽式光熱電站項目即部分選用了大明的槽式反射鏡產品。
臺玻依托強大的集團實力和在玻璃行業的多年積累,與江蘇悅達集團成立了合資子公司臺玻悅達太陽能鏡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臺玻悅達”),在鹽城設廠專門生產太陽能熱發電反射鏡,現擁有槽式和塔式反射鏡生產線各一條。據臺玻悅達銷售經理倪建對CSPPLAZA記者透露,其目前的年產能已可達塔式540萬平方米,槽式200萬平方米,而其規劃產能更是高達塔式1567萬平方米/年,槽式220萬平方米/年。倪建表示,公司將根據市場情況隨時調整產能。另外,臺玻在昆山的臺玻長江玻璃公司也擁有一條塔式反射鏡生產線。
據CSPPLAZA記者了解,目前,臺玻的塔式平面鏡已經通過DLR等機構的檢測認證,槽式反射鏡的檢測工作尚在進行當中。在市場方面,臺玻也表現不俗,中控德令哈一期項目的大部分定日鏡均由臺玻生產。
武漢圣普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圣普”)是光熱發電反射鏡領域的新“玩家”,其管理團隊擁有多年汽車玻璃行業工作經驗,著眼于光熱發電的市場潛力。圣普于2012年11月2日正式在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投建生產基地,規劃總投資規模達15億元。圣普總經理李志清對CSPPLAZA記者介紹,目前其正在加緊進行廠房基建,一期270萬平方米槽式反射鏡(約可滿足250MW電站裝機)項目預計到今年8月份即可投產,此后將視市場情況逐步擴建產能。
中海陽能源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海陽”)依托其在光伏領域的數年積累,于2011年4月份在成都投建太陽能光熱發電反射鏡系統生產線,宣稱總投資規模達20億元,規劃產能達420萬平方米/年槽式反射鏡和720萬平方米/年塔式反射鏡。經過一年半時間的廠房建設和設備安裝、調試,中海陽的反射鏡產品預計今年將可投放市場。在光場系統和儲熱系統的集成方面,中海陽也正在進行相關技術研究,其未來的定位是成為光熱電站的系統集成商。
另外,山西利虎玻璃(集團)有限公司等相關玻璃廠商、中金盛唐新能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等廠商也已著手投資光熱發電反射鏡生產。
在國內光熱發電市場前景尚不明朗的當下,粗略計算,國內各廠商的總規劃產能已達數千萬平方米。按照上述各大廠商的項目建設進度,大多數廠商在今年均可形成一定的供貨能力。
反射鏡的生產制造與汽車玻璃等傳統玻璃產業有較大相似之處,當前我國的玻璃產能嚴重過剩,迫切需要找到新的市場方向。伴隨我國光熱發電市場的逐漸明朗,預計未來將有更多相關廠商涉入反射鏡生產制造領域。
競爭格局隱現
在可以預見的反射鏡市場競爭中,國際廠商的進入是否會對國內廠商造成擠壓?反射鏡市場的價格戰是否將要打響?
一切或許還將由市場決定。
中控相關人士認為,采用國產的塔式平面反射鏡產品完全沒問題,沒有必要采購海外廠商的產品。正鑒于此,在中控德令哈項目中,定日鏡的供應商全部來自國內廠商。
對此,王朝陽認為,在國內市場中,國產產品將更具競爭優勢。對于槽式拋物面鏡和塔式\菲涅爾式平面鏡的生產技術和工藝,大明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和投入,目前已經通過了PSA、DLR的相關測試和認證,具備了和國際廠商相抗衡的技術實力。同時,在價格方面,海外產品的生產成本首先要高于國產產品(其估算生產成本略高出10%左右),再加上其長距離的運輸成本、關稅等多項附加成本支出,在價格上將難以與國產產品抗衡。據此,王朝陽預計,在中國光熱發電反射鏡市場中,國產產品將占據主導地位。
李志清在接受CSPPLAZA記者采訪時表示,基于圣普在汽車玻璃產業的多年經驗,對于槽式反射鏡的生產工藝,其完全可以掌握,產品質量和性能也完全可以與國際廠商相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