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評論 | 3642查看 | 2018-09-03 09:53:00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院長、國際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黃曉勇主編,社科文獻出版社出版的《世界能源藍皮書:世界能源發展報告(2018)》9月2日正式在京發布。報告指出,全球能源正在向高效、清潔、多元化的特征方向加速轉型推進,全球能源供需格局正進入深刻調整的階段。
《世界能源發展報告2018》指出,世界各國對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主要集中在太陽能、風能及生物質能方面,旨在加快能源轉型進程、提高能源安全及減少對化石能源的依賴。
報告認為,世界各國向綠色、低碳等清潔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積極轉型的信號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即能源政策的積極轉型、發電成本的不斷下降、能源投資重心向綠色清潔化能源轉移、產業結構和能源消費結構進一步優化及人工智能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開發應用等。
該報告認為,全球主要國家不約而同地加快了低碳化乃至“去碳化”能源體系的發展步伐。歐美發達國家先后提出了明確的能源轉型計劃、轉型目標及推進措施,這是新科技革命、氣候變化及綠色低碳背景下國際能源體系發生深刻變化的重要先導信號。就發電成本而言,IRENA(國際可再生能源署)數據顯示,未來兩年內,包括生物質能、水力等在內的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將會與化石燃料發電成本幾近持平,而發電成本的下降也是世界能源發展進入新時代的重要信號。伴隨著氣候變化及《巴黎協定》的簽署,全球能源轉型提速使得可再生能源的長期前景更加確定、投資風險降低、投資規模連續7年超過2000億美元。從目前國際可再生能源投資形勢看,風力和太陽能光伏發電是可再生能源投資的兩個主要領域。該報告同時指出,就世界各地區可再生能源投資情況看,可再生能源投資區域重心正在逐漸“東移”,以中國、印度、巴西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的可再生能源投資基本處于穩定狀態,2006-2015年間,新興經濟體對清潔能源的投資年均增長率近52.4%,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呈不斷增加趨勢。
該報告還提出,產業結構和能源消費結構的進一步優化調整對未來可再生能源的發展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同時,新工業革命的爆發將人工智能與能源體系進行充分融合過程中,人工智能技術成為電網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成為當今能源電力轉型的重要戰略支撐。
報告認為,未來可再生能源發展潛力巨大,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前景也十分樂觀。推進能源革命及綠色低碳清潔能源體系發展,是我國未來能源發展的重要突破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