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者:本網記者Crystal | 來源:CSPPLAZA光熱發電網 | 1評論 | 12494查看 | 2013-02-21 07:24:00
CSPPLAZA光熱發電網報道:如果要論哪種光熱發電技術當前正在遭受冷遇,或許當是碟式斯特林技術。但依然致力于開發碟式斯特林光熱發電技術的廠商們認為,碟式斯特林光熱發電技術已死的言論過于夸張,言過其實。

圖:中國(guo)內蒙古烏審旗100kW碟式太(tai)陽能(neng)光熱發電示范電廠(chang)
自從2011年,全球最大的碟式斯特林光熱發電技術公司美國斯特林能源系統公司SES破產后,相對于日益壯大的槽式和塔式技術,碟式斯特林太陽能熱發電概念日漸陷入沉寂。
很多碟式斯特林光熱發電技術研發工程師們認為,技術的主要難點在于斯特林發動機的制造。美國Brayton Energy公司總裁Jim Kesseli認為,碟式斯特林光熱發電技術進行小規模應用的可靠性更好。
Kesseli聲稱,我從來都不是SES技術路線的支持者,SES的技術缺陷已經在其示范項目中有所體現。
同時,行業分析師常常以碟式斯特林光熱發電技術缺乏并網型的應用和部署為例來證明其不具大規模應用價值。普遍的觀點是,碟式斯特林發電技術由于不能存儲,其與類似的光伏發電相比在成本方面不具競爭性。
碟式技術是受關注度最少的光熱發電技術,其他的光熱發電技術的發展則較為成熟。
“根據我所了解的,從工程設計的角度來看,從結構上來看,碟式斯特林技術面臨的一系列挑戰中,成本是首要的,成本過高遲滯了該技術的應用和成熟化發展。”Kesseli說。
有一些公司依然在致力于碟式斯特林技術的商業化開發和應用,Infinia公司商業開發副總裁Guy Letendre認為,“碟式斯特林光熱發電技術長期以來一直不溫不火,我們長期以來確實未能獲得較大的發展,但長久以來的努力目前看似已經獲得了成功。Infinia去年12月份成為希臘75MW的Maximus碟式熱發電項目和塞浦路斯50MW的Helios Power項目的技術供應商。這是迄今為止最大的碟式光熱發電項目。”
Letendre強調,“我們靜待市場的發展,致力于解決困擾早期發展的技術障礙,以更精密的設計回歸市場。”
SES公司的kinematic斯特林發動機系統的維護成本過高,且以氫氣作為工作介質,十分難以控制。Infinia的自由活塞式斯特林發動機以氦氣為工作介質,密封工藝較好,技術上已無任何問題。該公司總裁Mike Ward聲稱,一年以前我們面臨的主要問題還是成本,但我們長期致力于成本削減的努力已經獲得了回報,目前,在高DNI地區,已經可以與光伏發電的成本相抗衡。
Ward還說,“熔鹽或其他類型的熱存儲介質可以與我們的斯特林發動機實現契合。我們還可以以天然氣或生物質沼氣等其他能源作為熱源工作。這是其中的一大優勢。”
2012年8月份,Infinia動工建設了一個1.5MW的碟式光熱發電項目,共有430個碟式發電系統構成,該項目位于美國Utah,為當地的美國陸軍提供電力服務的項目。該公司同時還在智利、印度、意大利、墨西哥等市場尋找發展機遇。去年的9月份,該公司獲得了來自Atlas1全球投資集團領投的550萬美元的投資。
并非僅僅Infinia一家公司在致力于碟式斯特林技術的開發,瑞士Ripasso能源公司此前曾刷新了碟式技術的發電效率記錄,該公司目前正在南非Upington建設一個商業化電站。
Ripasso采用類似于SES公司的kinematic斯特林發動機系統,該公司總經理Gunnar Larsson表示,我們不必擔心這種系統的可靠性,此前我在Malmo的考庫姆公司(Kockums)工作,該公司是目前為止在斯特林發動機領域擁有足夠經驗的公司。
Kockums在1980年代率先開始斯特林發動機的生產,推動了瑞士Gotland級潛艇工業的發展。Ripasso獲得了這種設計的授權并實現了標準化的生產,創建了先進可靠的大規模碟式斯特林技術模型。
Larsson表示,“我們在碟式跟蹤系統和碟式反射鏡方面進行了持續研發,并提高了斯特林機自身的效率。”
Ripasso正在考慮在亞洲和拉丁美洲進行業務擴張,Larsson說,“我認為南非是我們的優先選擇”,這種技術最大的特點在于模塊化,我們可以通過小規模的應用逐步建立客戶對我們技術的信賴。”
的確如此,現在,每1MW的碟式光熱發電裝機的增加都在證明著這種技術的可用性,證明其可以在太陽能發電市場上占有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