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者:本網記者Jason Crystal | 來源:CSPPLAZA光熱發電網 | 4評論 | 8229查看 | 2013-03-30 09:29:00
——專訪上(shang)海晶電新(xin)能源科技有限(xian)公(gong)司副總(zong)經理朱文(wen)廷(ting)
CSPPLAZA光熱發電網報道:作為一個本土的創業企業,一個致力于光熱發電技術創新與應用的民營企業,在中國光熱發電產業環境并不“溫暖”的今天,這樣一個企業的領導者在思考些什么?3月26日,CSPPLAZA記者專訪了上海晶電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文廷。
CSPPLAZA:您認為我國光熱發電產業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
朱文廷:一個新興的產業要想獲得健康的發展,一般都離不開五種角色的參與,包括企業自身、政策、信息媒介平臺、資本和技術研發這五個方面,都需要有人分別參與其中,充當對應的角色,共同推動行業的發展。目前來看,我國的光熱發電產業已經有了一定數量的企業、掌握了一定的技術能力,有了如你們這樣的專業媒介平臺,但我們在政策、資本兩大方面還十分欠缺,資本對光熱發電的認知度不高、政策方面依然一片空白。
CSPPLAZA:那么您認為我們應如何解決上述問題?
朱文廷:那就要從政府層面和資本層面兩個方面重點考慮。作為業內企業,我們首先要有一個相對統一的口徑,對當前我們可以做到的成本電價有一個較為統一的準確認知。大家現在都在想,國家為什么還不給光熱發電政策支持?我們在問的同時也要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政府,你如何來定這個電價?光熱和光伏不同,掐指一算就能知道光伏的發電成本大致范圍是多少。而光熱是一個系統性很強的工程,成本核算交給政府是很難做的。現在國內有說需要2元、1.3元的,有說可以做到1元、0.7元的,甚至有人說可以做到0.3元的,你讓政府怎么定?我們的企業應該對自己的技術和可以做到的電價有理性的認知,不要忽悠了別人,最后也忽悠了自己、害了整個行業。我們要釋放給政府一個合理的、理性的電價建議信號,這樣才能推動政府盡快給出一個合理的電價。
在資本層面,我們需要更多地將光熱發電技術、商業價值、演進路線等等在資本領域進行普及推廣,讓資本更深刻地了解這個行業,這就更大程度上需要你們這樣的平臺來做些這樣的工作。光熱發電行業是一個資金密集型的產業,沒有大量的資本支撐,即便到時有了一個不錯的電價出來,也會很難。因此,我們現在就要建立這樣一個資本基礎,大膽、主動地讓我們這個產業、我們這些企業進入資本的眼球,這一點上,我們要向做移動互聯網的年輕人學。
CSPPLAZA:從光伏產業來看,尚德電力的誕生并迅速壯大,引領并催熱了光伏產業的大發展,可以說尚德一度是中國光伏產業的領導者。您認為在光熱發電行業,我們是否也需要這樣的領導者?什么樣的企業才能成為這樣的領導者?
朱文廷:一個行業的發展絕對離不開領導者,可以說就是一個行業老大的成長史。光熱發電行業也是如此。但遺憾的是在我國還沒有發現有這樣的領導者出現。那么什么樣的企業才是真正的領導者呢?領導者需要有大格局(注:本采訪中的“格局”指胸襟、氣魄、戰略),如果一個企業只顧自己安身立命,而不能從推動行業發展的高度來尋求自身和行業的發展,貢獻更多的力量,它是不能夠成為領導者的。行業里面有希望、有能力成為領導者的企業每天要想的不僅僅是“我這個產品哪里不好,如何改進”等等類似的問題,更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推動這個產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大,從大到強、從強到長”的持續發展。很多人說“做企業不要好高騖遠,踏踏實實把自己的事做好就行”,我個人是不完全認同這種觀點的,當然這種想法也是對的,但對于一個有格局的企業來說,你要想成為領導者,你不能僅僅有這樣的想法。
CSPPLAZA:那么您認為哪個企業算是您說的這種行業的領導者?
朱文廷:谷歌、微軟、IBM等這樣一些企業。這些企業就是真正能夠引領行業發展方向的企業,對于技術的真正尊重、持續的大比重的研發投入和積累,比如我們都知道,互聯網巨頭谷歌僅僅在光熱發電研發領域就先后投資了一億多美元。目前在全球范圍內來看,光熱發電行業的領導者還是阿本戈這樣的企業,但全球光熱發電市場仍在快速變化發展之中,現在的領導者也只是暫時的。而且在中國市場,還沒有一個真正的領導者。做行業的領導者事實上與企業的經營并不矛盾,而現實是很多企業只顧盯著眼前的利益,而忽視了更長遠的利益,其實行業的良性發展是可以為每個企業帶來更豐厚的回報的。我們希望國內能盡快出現這樣的領導者。這樣的領導者不是只專注于自己產品的研發,不是只關注于跑馬圈地,而是能夠在技術上始終領先一步,能夠從產業層面、推動整個產業鏈上下游共同發展的企業。尤其是在現在的行業發展初期,我們需要這樣的領導者。
CSPPLAZA:有觀點認為標準化、工業化、規模化的生產制造可以拉低光熱發電的成本,就如光伏發電一樣,您如何看待這一觀點?
朱文廷:光伏行業走的就是標準化、規模化的路子,這是因為光伏電站基本都是靠多晶硅或單晶硅電池片,光伏電站的類同性很高,工廠以一定的標準大批量的生產這種電池片就可以滿足市場的需求。而光熱發電不同,光熱發電的差異性很強,每一種技術路線、甚至每一個電站的設計,都會存在很大的差異。光熱發電牽涉的學科門類太多,包括光學、機械、熱工、化工、控制等,這其實是這個行業的一個弱點。一項技術涉及的領域越多就越難做。因此光熱發電產業早期可能還是比較難以實現全行業標準化、制造業領軍的這樣一個局面,我認為這個行業目前應該走“項目化”的道路,即針對具體項目系統性地考慮最合適的設計與實施方案,以求項目價值、成本效益最優。
CSPPLAZA:您認為業內目前應該更多地去公開探討哪些問題?
朱文廷:我們應該更多地關注光熱發電的LCOE成本電價這一問題,而不僅僅是去探討一些技術層面的問題。比如今天這個光熱發電論壇,仍然沒有很多人公開地討論LCOE這個問題。我認為這個行業要做起來,我們業內一定要知道并且正視我們目前的真實造價以及未來可下降的空間,而且這個討論應該是盡可能公開的。影響LCOE的因素很多,融資利率是個大頭,當然還有工藝進步、技術創新、項目風險等等;我們應該更多地就這些因素進行坦誠地交流,能夠形成一個合理的、大家都可以接受的LCOE,也可以提供給政府方面一個參考。
往更細的方面去說,比如說影響LCOE的太陽輻照DNI值的測定,衛星數據其實是很不靠譜的,而目前國內真正去實地建設測光站,測定這一數據的又有幾個呢?LCOE的測算與DNI密切相關,而我們目前對光照資源的預測、實測還遠遠沒做到位。
為什么我們這個行業喊了六七年了,仍然沒有起來,有客觀原因,更有主觀原因。我們現在能做的是盡最大可能地去改變主觀,從而影響客觀。
CSPPLAZA:對今年國內的光熱發電政策,您有何看法和預期?
朱文廷:樂觀地估(gu)計,今(jin)年我(wo)國(guo)可能(neng)(neng)會(hui)(hui)出(chu)臺一(yi)個光(guang)熱電(dian)價,但也有可能(neng)(neng)會(hui)(hui)“定(ding)錯(cuo)電(dian)價”,不是(shi)什么事都(dou)可以摸石頭(tou)過河的(de),現(xian)在政府心里還沒底,就如(ru)我(wo)國(guo)首(shou)個光(guang)熱發電(dian)特許權招標(biao)項目,定(ding)了個0.9399元(yuan)的(de)電(dian)價,到現(xian)在都(dou)沒見動靜(jing)。試想如(ru)果當(dang)時就能(neng)(neng)有一(yi)個更合理(li)的(de)定(ding)價,可能(neng)(neng)早就有示(shi)范性了吧。這(zhe)個能(neng)(neng)怪(guai)政府嗎?顯然是(shi)我(wo)們企(qi)業、我(wo)們行業自身(shen)的(de)問題。
政府現在應該給什么價?如果給個2元的電價,恐怕行業就會很快過熱,給1元,可能沒有幾個人愿意干,到底應該給什么樣的電價,每個企業的說法不同,政府心中就更難衡定。國家如果能出政策,我們業內當然高興,同時我們也應冷靜看待,謹防行業過熱重蹈光伏覆轍;但如果國家暫時還是沒有政策落地,我們也能理解,關鍵是,我們不要在那里干等政策,要練好內功,得道者多助,我們要盡可能地把行業自身的發展邏輯理順,把更多的人才、資本吸引到這個行業里面。
CSPPLAZA:晶電的二次反射塔式技術可以將LCOE做到0.72元,如果采用晶電的技術,國家出臺了1元的電價,有盈利空間嗎?
朱文廷:這個0.72元目前是一個比較理論的數字,是按青海的太陽能年利用小時數2200小時計算的,并且沒有考慮儲熱,而對于塔式技術來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