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CSPPLAZA光熱發電網 | 0評論 | 5633查看 | 2013-08-15 14:47:00
CSPPLAZA光熱發電網報道:國內光熱發電市場尚待啟動,國產反射鏡廠商積極進軍海外市場,浙江大明玻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明玻璃”)作為國內領先的反射鏡廠商之一,經過多年來在海外市場的精耕細作,目前在海外市場取得重要進展。在8月14日舉辦的三亞論壇上,大明玻璃CSP事業部總經理王朝陽向與會代表分享了其在開拓海外市場時所積累的經驗。
反射鏡性能影響光熱電站整體效率
王朝陽在演講中稱,反射鏡是直接影響光熱電站效率的核心組件之一,關系到整個電站的投資收益。槽式電站中,反射鏡的投資成本占電站總成本的15%~20%,對于塔式電站,這一比例約為15%。
反射鏡的性能影響著電站的效率。槽式反射鏡的型面精度和有效利用面積每增加一個百分點,都將大大提高電站的整體集熱效率。如果反射鏡的反射率提高1%,在一個塔式電站的鏡場設計中就可以少用2%的反射鏡面積,2%的鏡面減少則相當于同樣減少2%的支架、跟蹤、集熱管等配套設備的投資,可有效降低整個光場的投資成本。
王朝陽還稱(cheng),反(fan)(fan)射(she)鏡作為光熱(re)電站(zhan)的核(he)心組(zu)件,其設計和自身的技(ji)(ji)術(shu)革(ge)新也在影響著光熱(re)發電整體技(ji)(ji)術(shu)的發展。比如槽(cao)式鏡的規(gui)格(ge)從RP1發展到(dao)RP5,反(fan)(fan)射(she)鏡技(ji)(ji)術(shu)從熱(re)彎到(dao)彎鋼化,到(dao)反(fan)(fan)射(she)膜、鏡面(mian)鋁、超薄(bo)鏡等多種技(ji)(ji)術(shu)路線的出現(xian),與槽(cao)式技(ji)(ji)術(shu)的發展變革(ge)緊密相連。
國內外反射鏡廠商的競爭力
針對當前國內外的CSP反射鏡行業現狀,王朝陽認為,國外廠商進入該領域較早,技術相對比較成熟,并已獲得了商業化光熱電站的運行經驗,建立了自身的品牌知名度,但其成本相對偏高,產能增速緩慢。國內廠商的產品雖然尚未得到大批量的商業化應用,還沒有商業化光熱電站的運行記錄,但國內廠商也有自身的優勢,如在成本和產能方面優勢明顯。
據CSPPLAZA記者了解,對于國內市場,國產反射鏡的競爭優勢更為明顯,由于國際廠商尚未在中國實現本土化生產,這將大大增加反射鏡的運輸成本,雖然對于亞行和世行等貸款支持下的光熱發電項目可以享受免關稅(8%)和增值稅(17%)的稅率優惠,但對于此類項目之外的項目,國外廠商的產品成本將因之大幅增加25%,進而喪失競爭力。
如何參與海外商業化電站
王朝陽表示,反射鏡作為光熱電站的核心組件之一,海外光熱發電項目EPC商對于供應商資格的審核、產品質量和性能的驗證、商務合作條款的確定等方面都有嚴格規定,雖然目前還沒有一套關于光熱發電反射鏡的統一國際標準,但對于多數擁有光熱電站開發經驗的EPC商來說,也基本都形成了其自有的一套準入標準。
王朝陽結合大明玻璃參與海外光熱電站項目合作的經驗指出,海外EPC商首先會對供應商作初步考察,了解供應商對光熱發電行業的了解程度,特別是對反射鏡產品的認知程度;然后會對供應商的管理體系、工藝和技術進行審查,確保供應商具備制造反射鏡的基礎能力;其次是通過多方面考核反射鏡產品的質量認證,這也是最耗時、最關鍵和最復雜的階段,這其中包括對供應商自身提供的產品檢測報告、第三方機構如DLR提供的檢測報告進行確認,同時還需提供給其實際樣品,在EPC商指定的實驗室進行再次的基礎性能測試;最后還需提供小批量的產品到電站項目現場進行實地現場檢測。此外,EPC商考量一個供應商資格的一個客觀指標是供應商是否具備商業化項目的應用案例,這也是目前國內廠商的最大軟肋。最終,在達成正式商業合約之前,雙方還需對商務合同條款的具體細節達成一致。
王朝陽認為,若要盡快推動國產CSP反射鏡的商業化應用,促進市場的良性競爭和發展,必須盡快建立起一套規范的標準。制定的標準應符合國際上對于CSP電站反射鏡的通用技術要求,并結合國內本土制造業和本土電站開發環境的特點進行設計。具體應從超白玻璃、尺寸公差和加工要求、弧面精度、鍍膜層要求、固定件的粘結精度和強度等方面進行標準的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