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日技術產業信息網 | 0評論 | 6584查看 | 2013-08-29 17:59:45
中東及北非各國因富產化石燃料而聞名。但這些國家最近關注的卻是替代化石燃料的替代能源。這是因為化石燃料是這些國家獲取外匯重要的手段,是經濟增長的根本,因此各國均提出了盡量不去開采,并在今后化石燃料枯竭之前,培育出替代能源的長期發展戰略。這些國家的氣候特點是,夏季氣溫高達50℃,全年陽光普照,因此各國均著眼于太陽能等資源,爭相啟動了全球最大規模的項目。
中東及北非各國中,率先推進太陽能戰略的是阿拉伯聯合酋長國(UAE)。該國在艾哈邁德王子的主導下,于2006年提出了以可再生能源為主的資源開發方針“馬斯達爾計劃”(Masdar Initiative)。具體推進了以下3項業務:
(1)建設100%采用可再生能源的“馬斯達爾城”;
(2)創設可再生能源全球研究基地;
(3)向全球的可再生能源業務進行投資。
其中,馬斯達爾城這一城市開發項目規模龐大,將于2020年~2025年期間,在阿布扎比近郊沙漠約6.5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建成一座人口約5萬人的人工城市。2010年10月已建成了馬斯達爾科學技術研究所(MIST)的6棟建筑,并在建筑屋頂設置了太陽能電池板和太陽能熱水器,供應設施內使用的大部分熱水和30~35%的電力。其余電力則由城內的百萬瓦級太陽能設施供應。
馬斯(si)達(da)爾科學技術研究所的獨特之處是,在(zai)院內(nei)設置了風塔(ta),通過從上部捕獲風,使院內(nei)的溫(wen)度平均下(xia)降了6℃。并(bing)在(zai)風塔(ta)四角設置了LED照明,當整個(ge)院內(nei)達(da)到節能(neng)目標時(比阿布(bu)扎比的家庭平均節能(neng)50%以上),LED照明就會(hui)發出(chu)綠光,未達(da)標時則顯示為紅光,紅色的燈(deng)光會(hui)督促用戶采取節能(neng)活動,比如上調(diao)空(kong)調(diao)溫(wen)度等(deng)。
繼馬(ma)斯(si)達(da)爾科學技(ji)術(shu)研究所之后,2012年10月(yue)開始(shi)建造兼(jian)作馬(ma)斯(si)達(da)爾城(cheng)總(zong)(zong)部及國際可再(zai)生(sheng)能(neng)源機構(IRENA:Inter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Agency)總(zong)(zong)部的建筑(zhu)。該建筑(zhu)由3棟大(da)廈組成,總(zong)(zong)建筑(zhu)面積為3.2萬平方(fang)(fang)米,預定(ding)2014年夏(xia)季完工。其特點是(shi),在(zai)屋頂(ding)設置1000平方(fang)(fang)米的太陽能(neng)電池板,實現能(neng)源自(zi)給,并采(cai)取(qu)利用自(zi)然風(feng)及光線等的被動式設計(ji),在(zai)結構方(fang)(fang)面采(cai)用了多項(xiang)節能(neng)技(ji)術(shu),例(li)如使用水(shui)量較現有大(da)廈減半等。
阿聯酋投資的代表性可再生能源項目有,2013年3月啟動的全球規模最大的100兆瓦太陽熱發電站“Shams-1”,使用熔鹽、可24小時全天運轉的太陽熱項目“Gemasolar”,以及與德國大型電力企業意昂集團(E.ON)共同投資的“倫敦陣列海上風力發電項目”等。
其中,“Shams-1”項目的投資總額為6億美元,由馬斯達爾城的實施主體、政府下屬企業阿布扎比未來能源公司(ADFEC)出資60%,西班牙阿文戈亞太陽能公司(Abengoa Solar)與法國道達爾公司(Total)設立的合資公司出資40%。該電站采用聚光型太陽熱發電(CSP) 系統,在2.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并排鋪設768座由25.8萬枚反射鏡構成的半圓形拋物面聚光鏡,所發電力可供阿聯酋2萬戶家庭使用。此外,還預定為馬斯達爾城供電。
“Gemasolar”的特點是,使用蓄熱性強的熔鹽替代原來的水作為在發電時吸收太陽熱的介質,在夜晚和陰天時,也能夠利用在光照條件較好時積存的熱量進行發電。發電渦輪的輸出功率為19.9兆瓦,能滿足2.5萬戶家庭的電力需求。
“倫敦陣列海上風力發電項目”由阿布扎比未來能源與意昂共同投資,一期工程630兆瓦已于2012年底建成。設置了175座由德國西門子公司制造的、輸出功率為3.6兆瓦的風力發電機,同時還建設了供電網。按照預定,在二期工程結束后,該項目的輸出功率將達到1000兆瓦,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風電場。
在(zai)阿聯酋馬斯達爾計劃的刺激下,中東各國(guo)也啟(qi)動了可再生能源項目(mu)。
以世界最大的產油國沙特阿拉伯為例,隨著人口增加和海水淡化項目的增加,該國的能源需求越來越大,為了減少換取外匯的寶貴資源——石油的消費,該國已經開始致力于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核電。于2010年4月啟動了“阿卜杜拉國王核能與可再生能源城”(KACARE:King Abdullah City for Nuclear and Renewable Energies)項目。
沙特在2012年6月公布了該項目的具體計劃。力爭在20年后培育出國內可再生能源產業,建設5400萬千瓦的可再生能源發電設備。
為此,沙特預定實施兩次招投標,第1次招投標的時間為2013年,包括太陽能發電110萬千瓦、聚光型太陽熱發電90萬千瓦、風力發電65萬千瓦、地熱與廢棄物能源發電20萬千瓦。
2014年實施的第2次招投標包括太陽能發電130萬千瓦、聚光型太陽熱發電120萬千瓦、風力發電105萬千瓦、地熱與廢棄物能源發電25萬千瓦。沙特還提出了采用可再生能源發電固定價格收購制度(FIT)的方針,預定于2015年實行。
還有(you),“DESERTEC”和“地(di)(di)中海(hai)太陽能計劃”等廣域項目也已經啟動(dong),具(ju)體而言,就是在(zai)中東(dong)和北非的沙漠地(di)(di)區建設大規模(mo)可再生能源(yuan)發電設備(bei),在(zai)向該地(di)(di)區供(gong)電的同(tong)時,通(tong)過高壓直流(HVDC)供(gong)電網向歐洲供(gong)電。
其中,DESERTEC將在面積達1.7萬平方公里的撒哈拉沙漠中,分布設置聚光型太陽熱發電系統、太陽能發電系統及風力發電系統,把生產的電力輸往歐洲、中東和北非各國。這是一項可滿足中東和北非各國75%電力需求、歐洲15%電力需求的宏偉計劃。在電力之外,還提出了建設海水淡化設備,滿足中東和北非所有用水需求的目標。
DESERTEC的首項實證項目,是在摩洛哥建設50萬千瓦太陽熱發電設備。該設備始建于2012年,計劃于2015年~2016年投入運轉,并向西班牙供電。除此之外,在突尼斯發電向意大利供電的實證項目也在探討之中。今后的計劃是,在完成發電與供電的實證后,從2017年開始進行商業發電并向歐洲供應電力,在2050年完成全部項目。今后的重點課題是,第一,強化可再生能源的成本競爭力;第二,完善電網與歐洲各國的電力市場;第三,提出令投資方與接受投資的非洲各國都滿意的項目方案。
地中(zhong)(zhong)海(hai)太陽能計劃(MSP:Mediterranean Solar Plan)是以法(fa)國為中(zhong)(zhong)心,由2008年7月成立(li)的(de)地中(zhong)(zhong)海(hai)聯盟(meng)(UfM:Union for the Mediterranean)主導開展(zhan)的(de)項(xiang)目。其目的(de)在于,在以北非和中(zhong)(zhong)東(dong)為中(zhong)(zhong)心的(de)地中(zhong)(zhong)海(hai)沿(yan)岸(an)各國,建設可再(zai)生(sheng)能源發(fa)電設備并開展(zhan)電力生(sheng)產,并構建基礎設施,在供沿(yan)岸(an)各國消費的(de)同時,還(huan)向(xiang)歐洲供電。
計劃的目標是在2020年之前,使北非和中東的可再生能源發電總輸出功率達到20吉瓦。現在,各國都計劃了多個項目,其中,摩洛哥33個,土耳其29個,突尼斯29個,埃及20個,約旦20個,敘利亞12個,阿爾及利亞6個。在最先建設的10吉瓦項目中,預計55%為風力發電,35%為太陽熱發電,9%為太陽能發電,但到最終階段,太陽熱估計將占較高比例。
按照日程安排,第1階段(設置目標與組織化)截止到2008年底,第2階段(試點階段)為2009年初~2010年底,第3階段(大規模開展)為2011年初~2020年底。
現在,計劃已經進入了第3階段,但也有看法指出計劃的進展不及預期。今后需要解決的課題包括,構筑推進地中海太陽能計劃的制度與地中海各國的法律框架、構筑籌資框架、通過建設新生產設備及設施強化產能與技術革新及構筑能源運輸相關基礎設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