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政府網 | 0評論 | 5306查看 | 2014-05-27 11:52:00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2014-2015年節能減排低碳發展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進一步硬化節能減排降碳指標、量化任務、強化措施,對今明兩年節能減排降碳工作作出具體要求。
《行動方案》提出了今明兩年節能減排降碳的具體目標:2014-2015年,單位GDP能耗、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逐年下降3.9%、2%、2%、2%、5%以上,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兩年分別下降4%、3.5%以上。
《行動方案》從八個方面明確了推進節能減排降碳的三十項具體措施。一是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積極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加大淘汰落后產能力度,加快發展低能耗低排放產業。調整優化能源消費結構,降低煤炭消費比重,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嚴格實施能評和環評制度。二是加快建設節能減排降碳工程。大力實施節能技術改造、節能技術裝備產業化示范工程。加快更新改造燃煤鍋爐,實施燃煤鍋爐節能環保綜合提升工程。推進脫硫脫硝和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加大機動車減排力度,強化水污染防治。三是狠抓重點領域節能降碳。加強工業、建筑、交通和公共機構節能降碳工作,確保完成各領域節能目標任務。四是強化技術支撐。加強技術創新,實施節能減排科技專項行動。加快先進技術推廣應用,完善節能低碳技術遴選、評定及推廣機制。五是進一步加強政策扶持。完善價格政策,清理高耗能企業優惠電價政策,落實差別電價和懲罰性電價政策。強化財稅支持,整合各領域節能減排資金,加大節能減排投入。落實稅收減免政策。推進綠色融資。六是積極推行市場化節能減排機制。實施能效領跑者制度,定期發布領跑者目錄。建立碳排放權、節能量和排污權交易制度,開展項目節能量交易。推行能效標識和節能低碳產品認證。強化電力需求管理。七是加強監測預警和監督檢查。推進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在線監測系統建設,加強運行監測,強化統計預警。完善節能環保法規標準,強化執法監察。八是落實目標責任。強化地方政府特別是節能減排降碳目標完成進度滯后地區和能耗排放大省的責任,嚴格控制地區能源消費增長,加強節能減排目標責任考核。強化企業主體責任,動員公眾參與,共同做好節能減排降碳工作。
《行動方案》將今明兩年能耗增量控制目標、燃煤鍋爐淘汰任務、主要大氣污染物減排工程任務、黃標車及老舊車輛淘汰任務分解落實到了各地區。同時,提出了重點任務分工及進度安排,將重點工作落實到國務院有關部門,并明確了時間要求。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4-2015年節(jie)能(neng)減排低碳發展(zhan)行(xing)動方案的通(tong)知
國辦發〔2014〕23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2014-2015年節能減排低碳發展行動方案》已經國務院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區、本部門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國務院辦公廳
2014年5月15日
(本文有刪減)
附:2014-2015年節能減排低碳發展行動方案
加強節能減排,實現低碳發展,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是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必由之路。“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了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的約束性目標,但2011-2013年部分指標完成情況落后于時間進度要求,形勢十分嚴峻。為確保全面完成“十二五”節能減排降碳目標,制定本行動方案。
工作目標:2014-2015年,單位GDP能耗、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逐年下降3.9%、2%、2%、2%、5%以上,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兩年分別下降4%、3.5%以上。
一、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
(一)積極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國發〔2013〕41號),嚴格項目管理,各地區、各有關部門不得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核準或備案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新增產能項目,依法依規全面清理違規在建和建成項目。加大淘汰落后產能力度,在提前一年完成鋼鐵、電解鋁、水泥、平板玻璃等重點行業“十二五”淘汰落后產能任務的基礎上,2015年底前再淘汰落后煉鐵產能1500萬噸、煉鋼1500萬噸、水泥(熟料及粉磨能力)1億噸、平板玻璃2000萬重量箱。
(二)加快發展低能耗低排放產業。加強對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政策措施落實情況的督促檢查,力爭到2015年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別達到47%和8%左右。加快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國發〔2013〕30號),組織實施一批節能環保和資源循環利用重大技術裝備產業化工程,完善節能服務公司扶持政策準入條件,實行節能服務產業負面清單管理,積極培育“節能醫生”、節能量審核、節能低碳認證、碳排放核查等第三方機構,在污染減排重點領域加快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到2015年,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達到4.5萬億元。
(三)調整優化能源消費結構。實行煤炭消費目標責任管理,嚴控煤炭消費總量,降低煤炭消費比重。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及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新上耗煤項目,要嚴格實行煤炭消耗等量或減量替代政策,京津冀地區2015年煤炭消費總量力爭實現比2012年負增長。加快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在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地級以上城市大力推廣使用型煤、清潔優質煤及清潔能源,限制銷售灰分高于16%、硫分高于1%的散煤。增加天然氣供應,優化天然氣使用方式,新增天然氣優先用于居民生活或替代燃煤。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到201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量的比重提高到11.4%。
(四)強化能評環評約束作用。嚴格實施項目能評和環評制度,新建高耗能、高排放項目能效水平和排污強度必須達到國內先進水平,把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作為環評審批的前置條件,對鋼鐵、有色、建材、石油石化、化工等高耗能行業新增產能實行能耗等量或減量置換。對未完成節能減排目標的地區,暫停該地區新建高耗能項目的能評審查和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項目的環評審批。完善能評管理制度,規范評估機構,優化審查流程。
二、加快建設節能減排降碳工程
(五)推進實施重點工程。大力實施節能技術改造工程,運用余熱余壓利用、能量系統優化、電機系統節能等成熟技術改造工程設備,形成節能能力3200萬噸標準煤。加快實施節能技術裝備產業化示范工程,推廣應用低品位余熱利用、半導體照明、稀土永磁電機等先進技術裝備,形成節能能力1100萬噸標準煤。實施能效領跑者計劃和合同能源管理工程,形成節能能力2200萬噸標準煤。推進脫硫脫硝工程建設(具體任務附后),完成3億千瓦燃煤機組脫硝改造,2.5億千瓦燃煤機組拆除煙氣旁路,4萬平方米鋼鐵燒結機安裝脫硫設施,6億噸熟料產能的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安裝脫硝設施,到2015年底分別新增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減排能力230萬噸、260萬噸以上。新建日處理能力1600萬噸的城鎮污水處理設施,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和養殖小區配套建設廢棄物處理設施,到2015年底分別新增化學需氧量、氨氮減排能力200萬噸、30萬噸。加強對氫氟碳化物(HFCs)排放的管理,加快氫氟碳化物銷毀和替代,“十二五”期間累計減排2.8億噸二氧化碳當量。
(六)加快更新改造燃煤鍋爐。開展鍋爐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調查。實施燃煤鍋爐節能環保綜合提升工程,2014年淘汰5萬臺小鍋爐,到2015年底淘汰落后鍋爐20萬蒸噸(具體任務附后),推廣高效節能環保鍋爐25萬蒸噸,全面推進燃煤鍋爐除塵升級改造,對容量20蒸噸/小時及以上燃煤鍋爐全面實施脫硫改造,形成2300萬噸標準煤節能能力、40萬噸二氧化硫減排能力和10萬噸氮氧化物減排能力。
(七)加大機動車減排力度。2014年底前,在全國供應國四標準車用柴油,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600萬輛(具體任務附后)。到2015年底,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內重點城市全面供應國五標準車用汽油和柴油;全國淘汰2005年前注冊營運的黃標車,基本淘汰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內的500萬輛黃標車。加強機動車環保管理,強化新生產車輛環保監管。加快柴油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