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信證券 | 0評論 | 4277查看 | 2014-07-03 17:35:22
投資要點
什么是光熱發電?光熱發電是利用光學系統聚集太陽輻射能,通過加熱工質產生高溫蒸汽,驅動汽輪機發電。相比于光伏,其電力品質更好,適于規模化發電,可作為基荷使用,并可用于電網調峰。技術主要分為槽式、塔式、碟式和菲涅爾四種,其中槽式技術成熟,商用廣泛,全球實現裝機3GW;塔式系統效率更高,成本更具下行空間,全球實現裝機500MW;菲涅爾系統簡單,適用于小型項目,全球裝機僅50MW左右。我們認為,槽式和塔式均實現規模商業化運行,預計未來將呈現齊頭并進發展態勢。
全球:
新增裝機CAGR近50%。全球光熱資源豐富,截至2014年4月累計裝機約4GW,主要集中在西班牙和美國。政策方面,美國能源局對光熱支持力度較大,2014年將新增5座電站投入運營;西班牙2012年取消新建光熱電站電價補貼,導致光熱產業的衰落;南非能源局2013年以來成功舉行兩輪獨立電力制造商采購,規模達2.5GW,光熱項目成功推進。我們預計全球光熱裝機將從2011年的1.5GW增至2020年的47.5GW,CAGR達46%。其中,美國光熱市場將從2011年509MW增至2020年25.8GW,CAGR高達55%。
中國:
2014是光熱元年。我國光熱研究起步較晚,目前仍處示范階段。我們預計年內光熱發電上網政策或將出臺,從而啟動中國光熱發電商業化發展進程。我們測算,2015年和2020年國內光熱發電市場累計至少分別達300億和1000億元。目前我國規劃光熱項目裝機容量已達1.6GW,部分項目或將受益于上網政策出臺而快速啟動。
成本是光熱行業發展核心因素。目前光熱發電初始投資成本仍然較高,槽式和塔式分別為2.8萬元/kW和2.4萬元/kW,未來投資成本下行驅動因素包括電站規模化和核心部件國產化等。我們預計,隨著首批商業化示范項目啟動,2017-18年我國槽式和塔式光熱技術將有望實現現有光伏1元/kWh的上網電價水平。
風險因素示范項目推進低于預期;政策風險。
投資策略:
2014年或為中國光熱產業元年,我們預計首批示范項目將向擁有核心技術的企業傾斜,我們首次給予行業"強于大市"評級,并建議關注后續政策催化因素。建議重點關注子公司主要從事太陽能局光熱發電鏡場設備研發、生產和銷售,并于2013年實現投產的中海陽;以及已完成1MW示范電站的首次成功發電,并在敦煌實施10MW+100MW的熔鹽塔式光熱電站項目的首航節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