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国产午夜精品无码,午夜天堂一区人妻,无遮挡色视频免费观看,中文字幕久热精品视频在线

中電聯歐陽昌裕:太陽能發電中光熱路線更有優勢
來源:能見派 | 0評論 | 5701查看 | 2014-09-19 09:00:00    
  改革,是能源行業永恒的主題,更是今年的“熱詞”。尤其是近期有關電力體制改革的消息不絕于耳。電改十幾年來,問題還是那些問題,可能并沒有本質變化,但對問題認識的程度,卻可以不斷提升。改革如戰場,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煤電、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天然氣……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且聽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副秘書長歐陽昌裕對電力發展現狀和問題一一道來。

  電力供應“冰火兩重天”

  截止2013年年底,國內發電裝機達到12.57億千瓦,人均裝機0.92千瓦。這個新數字是對之前快報數字12.47億千瓦進行了修正。

  從1882年中國有電力開始,實現第一個1億千瓦裝機花了105年時間,第二個1億千瓦花了8年,第三個花了5年,第四個用了4年,以后基本上一年一個臺階。電網規模持續擴大,2013年年底全國35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回路長度155.4萬公里,公用變電容量48.3億千伏安。從結構上主要是配網,110千伏及以下線路占總線路長度的65%,占變電容量的42.5%。

圖:歐陽昌裕


  國外配網的比重一般大于主網。我國的電網投資結構是失衡的,配網投入遠小于主網。這和國情有關,也和重視程度有關。

  無論是電網并網還是發電總裝機、全社會用電量、還是水電和新能源,國內電力行業的各項指標陸續成為世界首位。2013年全社會用電量是5.34億千瓦時,人均3935千瓦時。

  現在國內基本上不缺電,但局部地區受電網制約和天然氣供應緊張影響。2014年電力供需總體平衡,部分地區電力富余,與局部供應緊張并存。今年海南和西藏缺電相當嚴重,而東北有2000多萬裝機送不出來。

  核電和水電是解決能源問題核心

  能源發展進入大調整大變革時期,既和經濟發展密切相關,又和世界的能源技術革命、能源市場和能源地緣政治正發生重大變化密切相關。能源需求由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轉換。能源綠色轉型加快。能源安全問題更顯突出。油氣對外依存度未來還會提高,對外依存度超過50%是不是意味著能源不安全?什么比例安全還說不好,但進口渠道單一對能源安全很不利。

  對電力系統來說,新的一輪風電、太陽能的大發展對安全帶來極大隱患。我們把這些能源叫做“優質能源劣質電”。它是環保的低碳的,但是昂貴的,對電力系統是不友好的。用戶需要的時候往往發不出來,不想用的時候又很多,所以需要別的調峰電源支撐。

  能源發展正在進入生產和消費革命新時期。2013年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正在對電力工業的發展態勢和布局帶來深刻的變革,特別是對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經濟帶。但是形勢也會發生變化。現在這些地區對煤電是嚴格控制的,以后是不是就不搞煤電了?新的近零排放電廠出現后,可能煤電又有一定的發展空間。

  控制能源消費總量,長期靠行政、計劃、考核的手段是不行的。可能帶來的后果是,凡是考核的指標,就很容易出現水分,不考核的,就比較真實。

  能源供給革命,關鍵是核電和水電,這才是解決十年內中國能源問題最核心的東西。水電和核電能夠做到全社會成本比較低,能促進經濟發展,做到用戶可承受,所以在可再生能源和非化石能源里,應該優先發展水電,大力發展核電。

  大庫容量水電站不是越多越好

  水電是技術成熟,成本較低的綠色發電,安全性、經濟性和靈活性都較高,要放在優先開發的戰略位置。要提高水電開發程度,向西南水電基地轉移,科學處理好移民安置和生態環境保護。能否確保2030年左右基本開發完畢?根據調研,2020年達到3.6億千瓦(67%)沒什么問題,2030年達到4.5-5億千瓦,開發程度超過80%,除西藏外水電資源基本開發完畢。

  現在水電對生態影響最大的是什么?主要是引水式的發電。就是把一條河流的水攔蓄引水發電后,流入另一條河流,原來河流下游時常干涸。未來應該禁止開發引水式發電。過去的引水式發電,要根據情況逐步解決。此外,現在河流梯級開發立足于全部開發利用也可能產生負面影響。對未來水電開發進行規劃,大庫容量的水電站不是越多越好。大庫容電站是需要的,但是對生態影響較大。在一些敏感地區,應該保持若干段生態河流,不再布局水電站,也是應該優先考慮的。比如西藏的水電資源技術儲量一億多千瓦,未來是不是一定開發到100%的程度?可能開發到50%就可以了。

  還有經濟性的問題,目前水電開發成本已經大幅上升,達到0.4元、0.5元。但相對風電、光伏,水電的經濟性還是比較好的,而且水電對電力系統是友好的。要超前謀劃水電開發和規劃外送通道。戰略開發重點在西南水電基地和國際河流。科學規劃布局抽水蓄能電站和儲能設備。

  核電也應該兩條腿走路

  要穩步提高核電比重,加大開工投產規模,2020年應努力超額完成國家規劃目標、爭取達到7000萬千瓦,2030年達到2.0億千瓦,最終達到4.0億千瓦。如何實現這個目標,更重要的是加快體制機制的轉型,要從頂層重新設計。比如,安全唯一化、投資多元化、運營專業化、技術設計集團化、制造市場化、施工社會化、核燃料循環一體化等。現在的體制要想實現前面的目標很困難。

  要規劃建設“東部核電帶”。盡快啟動東部沿海核電項目,穩步推進中部地區布局建設核電。此外要高度關注核電的小型化,小型核電可以建設在負荷中心,實現較好的經濟性和安全性。核電也應該兩條腿走路,大型化和小型化并舉。

  風電和太陽能要控制節奏,優化布局中東部

  風電、光伏是戰略選擇,對能源供應也是極其重要的,但是有個過程,也要考慮經濟可行性和承受力,需要綜合判斷。

  風電和太陽能要控制節奏,特別是海上風電。

  對于太陽能發電,光熱路線更有優勢。“三北”和西藏地區的集中式開發要優先發展光熱。因為光熱發電是有調節性能的。光伏發電除了額外增加儲能,不能滿足系統需要。而且“三北”地區,特別是西藏,非常適合開發光熱發電。

  為什么要堅持分散與集中開發相結合?西北地區風電度電補貼大都超過0.2元/千瓦時,中東部地區度電補貼在0.09-0.17元之間,明顯低于西北部地區。不同度電補貼水平,導致社會資金更多流向三北基地,加劇了國家財政補貼困難,又因外送通道能力導致棄風。分散開發具有比較優勢,減少電網投資能同步,就近上網易消納。

  風電未來還是要盡可能布局在中東部,不夠的再布局西部,這是最經濟的方式。光伏發電采取了這個策略,但也遇到很多問題,需要加快解決。

  2020年的目標是風電2億千瓦,太陽能發電7000萬千瓦。2030年目標是,風電3.5億千瓦,太陽能發電3億千瓦。未來太陽能發電的最終規模可能要大于風電規模。

  新能源發電要“五能”

  積(ji)極有序(xu)發展(zhan)新(xin)能(neng)(neng)(neng)源(yuan)發電,分散和集中開(kai)發相結合,提高(gao)新(xin)能(neng)(neng)(neng)源(yuan)發電質(zhi)量和開(kai)發利用程度。切實(shi)提高(gao)新(xin)能(neng)(neng)(neng)源(yuan)發電發展(zhan)質(zhi)量,要實(shi)現“五能(neng)(neng)(neng)”:

  1財政能支撐:開發目標能得到國家財政可持續補貼。2011年以及以前還有幾十億的補貼資金沒有到位。

  2電價能承受:實現開發目標所需的電價上調幅度能為經濟社會發展所承受。

  3系統能消納:堅持分散與集中相結合,近中期以分散為主。特別是東北地區,2015年前嚴控所有電源項目核準開工,消納現有發電能力。

  4成本能下降:要加快降低建設成本,逐步減少財政補貼,提高競爭力。

  5技術能自主:打造有國際競爭力清潔能源發電裝備產業。

  天然氣發電要以分布式為主

  天然氣發電清潔,但是太貴,所以應該以分布式為主,原則上不再新建大型天然氣純發電項目。分布式的優點是能效大幅提高,經濟性好。由于分布式的利用效率高,即使裝備價格比較高,綜合起來,比大型化的要便宜。更重要的是,分布式是和用戶直接掛鉤的,適合與商業電價比較,這樣就有價格優勢了。另外也要有序發展大型的調峰機組。
最新評論
0人參與
馬上參與
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