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華網 | 0評論 | 4751查看 | 2015-07-31 10:07:00
近年來,由于國際能源吃緊,光熱發電技術不斷成熟,特別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許多國家開始對太陽能光熱發電寄予厚望,太陽能光熱發電已經在國際范圍內迅速發展。國際能源署(IEA)曾預測,到2050年,太陽能光熱發電可滿足全球電力總需求的11%,新興經濟體光熱發電市場的表現更為搶眼,萬億元的產業正在形成。同時,光熱發電誘人的“錢景”也吸引了包括中海陽在內的光熱發電企業的目光。
其實,在新能源家族中,光熱發電出現的時間,并不比風電和光伏發電晚。太陽能熱發電技術在19世紀便已提出,1878年,巴黎建成了第一個點聚焦太陽能熱交換式蒸汽機。由于此后石油和天然氣的使用成本更低,太陽能熱發電技術沒有得到廣泛應用。
但隨著全球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日益緊缺,再加上全球在使用清潔能源、限制排放等領域日益形成共識,光熱發電技術重新獲得青睞,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在全球呈現井噴之勢。以美國為例,現役運行機組已經超過400萬千瓦,至2020年將增至4700萬千瓦甚至1億千瓦以上,實現五年內10到20倍的增幅。目前,除了美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已經成功運營超過三十年之外,沙特阿拉伯、印度、阿爾及利亞甚至摩洛哥都先后新建了太陽能熱發電站。
可以預見,伴隨著我國“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光熱市場必將快速啟動,這些國家不僅有豐富的光熱市場、資源,還為光熱電站建設提供了必要的資金、技術和人才交流平臺,有利于發揮各國在光熱領域的優勢,實現互利共贏。正因為如此,國內領先的光熱發電企業也把目標瞄準了“一帶一路”。
中海陽認為,千百年來,“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綢之路精神薪火相傳,推動了人類文明進步。習近平主席準確把握新時期國際秩序深刻調整、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入的大趨勢,高屋建瓴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未來,“一帶一路”沿線各個國家和地區將成為中國光熱發電的重要目標市場。
不難看出,能源產業作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行業之一,目前正展現出由單邊向區域性合作的發展態勢,為中國新能源企業開展國際合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一帶一路”如日初升,能源互利合作大有可為。在“一帶一路”沿線各國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中外能源合作一定會取得更多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