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家電網報 | 0評論 | 4462查看 | 2016-04-26 09:07:56
——訪匯豐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董事總經理屈宏斌
屈宏斌:匯豐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董事總經理2002年加入匯豐銀行,擁有多年的國際金融市場工作經驗。加入匯豐之前,曾在中銀國際等機構任職。
記者:2015年9月26日,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發展峰會上提出探討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的倡議,您是如何理解全球能源互聯網的?
屈宏斌: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經濟全球化的趨勢進一步明顯,各國之間的經濟融合越來越緊密。在這種背景下,全球能源、資源之間的互聯互通顯得更為重要,這種互聯互通有利于資源的優化配置。相對于需求來說,全球的能源資源是有限的,目前,能源環境的挑戰已經是全球性議題。
從全球的角度來講,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率不僅在微觀上對能源供給、滿足能源需求有利,而且對于世界整體的可持續發展也是有利的。這種互聯互通有很多種方式,一種是市場體系的進一步完善,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信息的互聯互通,建立信息共享交流的平臺,這種互聯互通需要借助重大技術的支持。
在人類社會能源發展進程中,歷次能源革命都依賴于能源技術的重大突破。習近平主席倡議的全球能源互聯網就是目前解決能源發展問題的一個平臺,通過全球能源互聯互通,使全球能源資源得到更優的配置和利用,這對于落實國家戰略、推動能源革命、應對氣候變化,實現世界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具有全局性和戰略性意義。
記者:當前,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您在文章中分析,今年中國經濟最大風險是通縮。立足現在,面向未來一段時間,您認為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將產生怎樣的影響?
屈宏斌:鑒于增長和通脹皆下滑至6年低位,通縮已經成為我國面臨的主要宏觀風險。我認為,加強基建項目的投資力度是抵御通縮的重要舉措之一。全球能源互聯網覆蓋全球的能源基礎設施,涉及電源、電網、裝備、科研、信息等多個領域,投資需求大、產業鏈長、帶動力強,對經濟增長具有強勁的拉動作用。
因此,全球能源互聯網構想既利當前,又惠長遠,而且與民生切實相關,這是非常好的投資領域。中央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即是綠色發展的一環。
目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民間投資欲望比較低,這正是增加綠色投資的一個大好時機。一方面,綠色發展是必然趨勢,綠色投資勢在必行,另一方面,目前的經濟發展也需要擴大有效供給和有效需求。從供需兩方面來說,都應該增加綠色投資,短期內可以增加有效需求,有利于抗通縮,中長期來看,可以優化能源供給結構,有利于中國未來的可持續發展。這就是我剛才說的既利當前,又惠長遠,可以起到一石二鳥的作用。
記者:您剛才提到增加綠色投資主要是基于擴大民間投資的角度嗎?
屈宏斌:目前,綠色投資的需求很大,但如何去滿足這種需求需要仔細斟酌。綠色能源投資的回報周期比較長,一般短平快的投資項目,會自然地通過市場來決定,私營部門的投資會完全滿足投資需求。但綠色投資不同,它的投資回報周期比較長,而且有著半公共投資的特性,存在一些市場失靈的情況。這時候,政府就應該發揮作用,來彌補這種市場失靈,比如通過稅收等各種激勵政策,去鼓勵綠色投資,鼓勵民間的資本介入。我說的這種經濟手段或激勵政策,并不是完全的政府包辦,更多的是,政府通過激勵機制鼓勵、引導更多的社會資本去自發投資,所以關鍵的地方是,在激勵機制設計上要更科學。這個方面,可以借鑒一些發達國家的成熟經驗,比如綠色債券的發行等,可以使綠色能源的發展更有吸引力。
記者:我們注意到,您也在關注高端裝備制造業,您如何看待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為中國裝備制造業,互聯網、清潔能源等相關新興產業提供的空間和機遇?
屈宏斌:從宏觀層面來看,任何投資都不僅僅是增加成本,每個投資的背后都可以產生新的機遇,創造新的需求。就比如過去房地產行業的發展、繁榮,帶動了中下游的鋼鐵、水泥、玻璃等產業的發展。同樣的道理,全球能源互聯網的發展也可以拉動相關的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電動汽車、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新興產業發展,而且這些產業相對而言,都是有著中高技術含量的,可以說是知識密集型產業,這也符合我國未來的發展方向,對經濟發展、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