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電力報 | 0評論 | 4258查看 | 2016-11-01 14:01:16
“世界各國(guo)(guo)(guo)(guo)對(dui)于能(neng)(neng)源(yuan)變(bian)革(ge)的(de)努力,都(dou)在(zai)(zai)(zai)(zai)(zai)以(yi)自己的(de)方式進行推動。比如(ru)丹麥、德國(guo)(guo)(guo)(guo)在(zai)(zai)(zai)(zai)(zai)可再(zai)(zai)生資源(yuan)利用方面已(yi)經(jing)達(da)到了(le)非常(chang)高的(de)水(shui)準(zhun),中(zhong)國(guo)(guo)(guo)(guo)在(zai)(zai)(zai)(zai)(zai)可再(zai)(zai)生能(neng)(neng)源(yuan)裝(zhuang)機體量和降(jiang)低成本方面作出了(le)卓有成就的(de)貢(gong)獻(xian),埃及(ji)在(zai)(zai)(zai)(zai)(zai)國(guo)(guo)(guo)(guo)際合(he)作中(zhong)不(bu)斷發展。”10月30日,國(guo)(guo)(guo)(guo)際能(neng)(neng)源(yuan)署副署長(chang)保羅˙西蒙斯(si)在(zai)(zai)(zai)(zai)(zai)“2016年國(guo)(guo)(guo)(guo)際能(neng)(neng)源(yuan)變(bian)革(ge)論壇”部長(chang)對(dui)話(hua)環節中(zhong)對(dui)各國(guo)(guo)(guo)(guo)在(zai)(zai)(zai)(zai)(zai)本屆論壇中(zhong)的(de)經(jing)驗(yan)分享贊(zan)賞不(bu)已(yi)。他提(ti)出,多元化的(de)實施路徑(jing)以(yi)及(ji)各國(guo)(guo)(guo)(guo)政府的(de)政治承諾,令國(guo)(guo)(guo)(guo)際能(neng)(neng)源(yuan)變(bian)革(ge)正逐步轉化為(wei)現實。正如(ru)保羅˙西蒙斯(si)所說,能(neng)(neng)源(yuan)轉型是國(guo)(guo)(guo)(guo)際社會面臨的(de)共同課題,不(bu)同發展階段的(de)國(guo)(guo)(guo)(guo)家在(zai)(zai)(zai)(zai)(zai)協調平衡發展、技術(shu)路徑(jing)選(xuan)擇及(ji)產(chan)業合(he)作方面都(dou)會遇到不(bu)同的(de)問題,存在(zai)(zai)(zai)(zai)(zai)不(bu)同的(de)需求,這也為(wei)全球(qiu)各國(guo)(guo)(guo)(guo)開展能(neng)(neng)源(yuan)合(he)作提(ti)供了(le)一(yi)個良好的(de)契(qi)機。
能源轉型要讓投資者充滿信心
德國聯邦經濟和能源部國務秘書雷納˙巴克表示,零碳技術的實現會改變德國未來十年資本投資的結構,這是現代化發展的重要機遇。“我們需要做的是從國家層面制定長遠目標,尤其要通過具體的行動向外界展示國家的確很重視這些目標的實現,從而令投資者對我們充滿信心。”在這方面,德國發起的“全民投資”非常值得關注。“我們給公眾提供了投資激勵機制,使得很多社區在積極參與投資,德國可再生能源30%~40%的所有權為私有領域持有。”
“我們在能源轉型方面主要從兩方面進行考慮,一方面是國內如何實施,另一方面是國際如何合作。在很多時候,國內外所要做的事情是有重合的。”丹麥能源、公共事業和氣候部副國務秘書克里斯蒂安˙辛格勒森提出,除了國家層面要做高遠的目標和規劃外,用基礎數據作為政策決策的支撐非常關鍵。特別是,在電力系統變得愈發靈活的今天,包括水務、廢水處理、交通、供熱等相關行業如能與電力行業進行很好地耦合,脫碳發展便能走得更遠。“經濟上提高效率一是要創新,二是要自動化。我們要考慮將不同領域的先進系統進行數據化鏈接,再通過數據看不同行業的消費規律,然后把數據拿到市場上讓企業進行了解,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這是我們下一步能源轉型工作的重中之重。”
能源變革要實現國家間互聯互通
在國際合作領域,實現相關國家間基礎設施、市場規則的互聯互通是相關國家能源變革方面的經驗所在。
據埃及電力和新能源部研究、規劃和審批第一副部長穆罕穆德˙穆薩˙歐姆蘭博士介紹,埃及與鄰國的互聯互通水平在提高,具體表現在2019年可實現與蘇丹等其他鄰國的互聯互通項目,與剛果民主共和國的互聯互通項目也正在實施。埃及正在將自己打造為非洲區域互聯互通的樞紐國家。“面對全球能源變革的大趨勢,沒有國家可以單打獨斗,需要合作開發一體化的能源市場。”
對此,克里斯蒂安˙辛格勒森也表示贊同。他提出,如果想要進行實際的國際合作,就需要去聯通相關國家的基礎設施,并區分硬件和軟件。“我們在北歐有兩點經驗,基礎設施互聯和市場規則連接,這對中國倡議實施的‘一帶一路’政策具有一定參考意義。”此外,還有其他一些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比如跨境電網的建設,但建設的同時要明確已經建成的產能和基礎設施應該如何充分利用。
能效提升成為能源變革著力點
技術發展的日新月異有力推動著能源變革,但在這其中也會遇到困難,需要人們坦然面對。國際能源署副署長保羅˙西蒙斯指出,目前較低的全球石油價格就不太有利于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但正如大家所達成的共識,我們可以通過技術創新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效率。“讓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從各國政府層面講就需要為變革營造一個良好的政策環境,讓大家有一個可預測的能源市場價格環境。政府的監管可以設立一些最低要求或標準,在碳排放交易過程中定價機制也很重要,我們需要一個強有力的監管機制推動能源變革。”
國際能源變革和轉型中的能效問題,在此次論壇上成為了與會嘉賓的關注焦點。目前,各國政府普遍采取“分頭行事”的做法,并沒有統一步伐。在這個問題上,保羅˙西蒙斯表示,目前全世界在能效問題上遇到的挑戰是如何進行不同國家、不同做法之間的能效測量。對此,國際能源署最新制定了包含政策覆蓋面及政策覆蓋強度兩方因素的發展指標,并已用該指標衡量了2015年的情況。“實現能效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由很多微小的進步匯聚而成的,需要世界范圍的共同努力。”
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總干事阿德南˙阿明提出,能源普惠是21世紀的基本人權。在我們強調能效問題的同時,也要看到目前世界上還有12~13億人無法獲得電能,處于能源貧困狀態。對他們而言,通過采購到如性價比無可匹敵的產自中國的家庭太陽能設備,從而獲得用電條件的改善更為重要,在這個階段追求效能問題顯然為時過早。因此,能源變革轉型的實現尚需時間和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