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CSPPLAZA光熱發電網 | 0評論 | 5423查看 | 2016-12-17 15:01:00
CSPPLAZA光熱發電網訊:12月16日,國家能(neng)源(yuan)局印發太(tai)(tai)陽(yang)能(neng)發展(zhan)“十三(san)五(wu)”規劃(hua)(hua)(以(yi)下(xia)簡稱“《規劃(hua)(hua)》”)。太(tai)(tai)陽(yang)能(neng)熱利用是清(qing)潔能(neng)源(yuan)發展(zhan)的重要(yao)組成(cheng)部分,在霧(wu)霾籠罩的當下(xia),越來越受到人(ren)們的青睞,規劃(hua)(hua)中(zhong)也多次提(ti)到了太(tai)(tai)陽(yang)能(neng)熱利用的發展(zhan)現(xian)狀與任務等內容。
目前,我國太陽能熱發電實現較大突破,初步具備產業化發展基礎。太陽能熱利用規模持續擴大,應用范圍不斷拓展。截至2015年底,全國太陽能集熱面積保有量達到4.4億平方米,年生產能力和應用規模均占全球70%以上,多年保持全球太陽能熱利用產品制造和應用規模最大國家的地位。
機遇與挑戰并存
首先,宏觀政策環境為太陽能產業提供了發展機遇。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將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戰略位置,確立了我國在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以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例提高到20%的能源發展基本目標。其次,電力體制改革為太陽能發展增添了新動力。最后,全球能源轉型為太陽能提供了廣闊市場空間。
同時,我們也應認識到太陽能發展所面臨的挑戰。首先,太陽能熱發電產業化能力較弱。我國太陽能熱發電尚未大規模應用,在設計、施工、運維等環節缺乏經驗,在核心部件和裝置方面自主技術能力不強,產業鏈有待進一步完善。同時,太陽能熱發電成本相比其他可再生能源偏高,面臨加快提升技術水平和降低成本的較大壓力。
其次,太陽能熱利用產業升級緩慢。在“十二五”后期,太陽能熱利用市場增長放緩,傳統的太陽能熱水應用發展進入瓶頸期,缺乏新的潛力大的市場領域。太陽能熱利用產業在太陽能供暖、工業供熱等多元化應用總量較小,相應產品研發、系統設計和集成方面的技術能力較弱,而且在新應用領域的相關標準、檢測、認證等產業服務體系尚需完善。
因此,我們可以通過示范項目建設推進太陽能熱發電產業化,及時總結建設和運行經驗,建立健全政策和行業管理體系,完善各項技術標準,推動太陽能熱發電產業規模化發展;不斷拓展太陽能熱利用的應用領域和市場。鞏固擴大太陽能熱水市場,推動供暖和工農業熱水等領域的規模化應用,拓展制冷、季節性儲熱等新興市場,形成多元化的市場格局。
太陽能發展目標
1、開發利用目標
到2020年底,太陽能發電裝機達到1.1億千瓦以上,其中,太陽能熱發電裝機達到500萬千瓦。太陽能熱利用集熱面積達到8億平方米。到2020年,太陽能年利用量達到1.4億噸標準煤以上。
表1 “十三(san)五”太(tai)陽能利(li)用主要(yao)指標 |
指標類別 | 主(zhu)要指標 | 2015年 | 2020年 |
裝機容量指標 (萬千瓦(wa)) | 光伏發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