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榆林日報 | 0評論 | 4764查看 | 2017-03-28 09:05:00
去產能是(shi)供(gong)給(gei)側結構性改革(ge)中的一(yi)項(xiang)重(zhong)要(yao)任務。去年(nian)我國退(tui)出(chu)煤(mei)炭(tan)產能超過2.9億噸,今年(nian)政府工作報告提出(chu),2017年(nian)要(yao)退(tui)出(chu)煤(mei)炭(tan)產能1.5億噸以上(shang),煤(mei)炭(tan)市場(chang)供(gong)求關系有(you)望進(jin)一(yi)步改善。
近日,國家發改委經濟(ji)運行調節(jie)局相(xiang)關(guan)負責人告訴記者(zhe),隨(sui)著煤(mei)炭去(qu)產(chan)(chan)能的推進,供求關(guan)系已經出現了一些(xie)積極變化(hua)。今年去(qu)產(chan)(chan)能目標比去(qu)年有一定幅度(du)的縮(suo)減,主(zhu)要是合理(li)把握去(qu)產(chan)(chan)能的節(jie)奏,兼(jian)顧接續資源的有效銜接和煤(mei)炭穩定供應。
近一段時期,煤炭市場價格出現階段性上漲的苗頭。從需求看,今年以來經濟運行對用電的需求較快增長,加之水電出力明顯減少,火力發電量增加。相關方面調度數據顯示,1—2月全國火力發電量同比增長8.1%,水力發電量同比下降10.7%,導致煤炭消耗增加較多。
從供給看,由于部分春節放假煤礦節后復產開工不足、地方強化煤礦安全生產檢查等因素,停工停產煤礦較多,制約了煤炭產量的恢復。加之業內對去產能政策預期也對煤炭價格走向產生一定影響。
“隨著下階段取暖用煤高峰的結束、南方來水增加和水電出力增多,以及春節放假煤礦逐步復工復產等因素,供需關系會趨于寬松,煤價有望呈現平穩回落態勢,不會出現大幅上升局面。”該負責人說。
應該看到,我國煤炭產能過剩的總體格局仍未根本改變。就下一步如何推進去產能,業界廣泛關注煤礦減量化生產措施是否會繼續實行以及如何實行。
國家發改委方面稱,煤礦減量化生產措施實施的基本前提是,要有利于保障煤炭穩定供應、促進煤炭價格保持在合理區間,有利于煤炭職工按照法定勞動時間合理作息、增加煤礦檢修時間,更好地保障安全生產。
從當前形勢看,隨著煤炭去產能的深入推進,一批無效低效產能加快退出,煤礦違法違規建設和超能力生產得到有力遏制,煤炭市場供求關系得到了明顯改善。“2017年已沒有必要在大范圍實施煤礦減量化生產措施。”該負責人說。
據介紹,相關部門正在論證供暖季結束后的政策預案。基本考慮是,先進產能煤礦和生產特殊緊缺煤種的煤礦原則上不實行減量化生產措施;煤炭調入數量多、去產能后資源接續壓力大的地區,由所在地省級政府自行確定是否實行減量化生產措施,國家不做硬性要求;其他地區非先進產能是否實施和如何實施減量化生產措施,有關部門將根據煤炭市場情況,結合煤炭供需區域、布局、運輸、品種和季節性需求等因素統籌考慮。在煤炭價格仍處于合理區間以上范圍時,將不會出臺減量化生產措施。
該負責人說,下一步,相關部門將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短期和長期、減法和加法、供給和需求的關系,抓住處置“僵尸企業”這個“牛鼻子”,更加主動運用市場化、法治化辦法,堅持以更明確的標準去產能,進一步改善煤炭市場供求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