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者:本網記者Robin | 來源:CSPPLAZA光熱發電網 | 0評論 | 6602查看 | 2013-03-15 11:03:00
CSPPLAZA光熱發電網報道:你似乎永(yong)不可能在宜家買到(dao)一個包裝完整的(de)太陽能熱發(fa)電站(zhan),事實上,這個產業的(de)發(fa)展(zhan)可以(yi)受益(yi)于產品和(he)組件的(de)標(biao)準(zhun)化和(he)規模化制造。

圖:Rioglass反射(she)鏡(jing)生(sheng)產廠內一(yi)角
從電視新聞上來看,光熱發電產業好似并未經常性地取得進步和發展,目前為止在電視上可以注意到的還是洛杉磯的KABC-TV電視臺去年5月份曾對Gossamer Space Frames的太陽能新工廠的開工儀式進行了關注和報道,這似乎已經是對這個產業足夠多的報道了。
但或許更有意義的是,媒體的關注焦點顯然并未集中于對到目前為止尚未發現的技術或突破性的事件上去。取而代之的是,如Cogentrix能源公司的高管們正在慶祝其產能上的重大突破,而這在當前全球制造業的環境下顯得司空見慣。
特別值得指出的是,此前公開的消息指出,Gossamer Space Frames與3M公司此前合作研發LAT 73新型槽式集熱器技術,這一技術可以大大降低光熱發電系統的裝備和安裝成本。這種大開口槽式集熱器擁有超過100倍的集熱因子和7.3米的開口,這兩項突破為光熱發電行業樹立了標桿。
據3M公司數據,該系統將3M公司1100型太陽能鏡面反射膜的耐久性、設計靈活性和高反射性以及Gossamer Space Frames公司在機械設計方面的創新集于一身,可有效降低槽式光場系統超過25%的成本支出。
除了在技術上的進步外,更具普遍意義的是,通過采用標準化、工業化、大規模大批量生產的現成組件對削減光熱電站的成本應該也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
3M公司可再生能源業務部門的產品發展經理Attila Molnar就表示,總的來看,所有類型的光熱電站都需要建設大規模的太陽能集熱場,集熱場的相關組件需求量巨大,集熱光場的整體建設成本也占據光熱電站整體成本的較大份額,而這可以通過大規模的產品組件的制造來實現規模經濟效益。
規模化定日鏡制造
定日鏡是塔式光熱電站所必須的產品,其用量極大。大規模組件制造已經開始出現在光熱發電的各種組件產品領域。機器人正被應用于定日鏡的裝配和反射鏡的制造,這可使其在一個項目建設過程中不間斷地進行生產。
自動化的生產設施和專業技能正被應用于組件的沖壓和裝配。SENER公司設計的槽式鏡和定日鏡就是很好的案例,再比如BrightSource能源公司用于定日鏡組裝的機器人。
彭博新能源財經的太陽能行業分析經理Jenny Chase表示:“我十分肯定這將帶來成本上的削減,但事實上光熱發電的很多東西并不都是現成的,依然需要根據實際需求來定制。”
Molnar同意大規模的生產制造可以帶來光熱發電的成本削減。“大批量制造、現成的組件產品可以幫助我們降低成本,但我并不認為這是光熱發電成本削減的最重要因素。”
Molnar強調,“對于光熱發電的整體成本削減,我想規模化制造最多僅僅能帶來不超過5%的降低幅度,光熱發電的成本削減還要更大程度上依賴創新型的組件和系統設計,這才可能大幅度地驅動光熱發電的成本削減,甚至可以達到20%~50%的削減幅度。”
但澳大利亞國家太陽能中心的項目經理Wes Stein認為,“雖然業內對此的看法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我認為成本削減可以通過盡可能多地采用大規模工業化產品帶來的規模化經濟效益來實現。”“我們的定日鏡的設計即是基于這一原則”。
規模化的節支潛力
目前,此種(zhong)思(si)路的(de)節支潛力并(bing)未被(bei)業內完全意識到,這(zhe)主要是由于光熱發(fa)電技(ji)術(shu)參差不(bu)齊,標準尚不(bu)統(tong)一(yi),以及(ji)項目分配(pei)上的(de)不(bu)統(tong)一(yi)。
Chase表示:“塔式和菲涅爾式光熱發電技術均采用常見的平面鏡,然而槽式光熱發電采用的拋物面鏡的特定性很強,幾乎沒有其它任何行業大量使用類似形狀的拋物面鏡。”
此外,她還認為,即便光熱發電技術的幾種類型都適合于大規模的現成組件采購,由于在一年之內幾乎沒有多少個光熱電站同時得以部署建設,其規模經濟效益的發揮也是較為有限的。
Chase進一步表示稱,“太陽能熱發電項目的建設是十分難以統一的,無論是在技術路線和組件應用等方面都如此。我估計目前全球正在建設的光熱電站有不超過10個項目采用塔式或菲涅爾這兩種技術,因此很難通過規模化的工業化組件生產制造來大幅降低成本,大幅度的成本削減還需依賴工程設計。”
但Molnar相信,在未來,太陽能集熱場的組件,包括反射鏡、支架結構和驅動系統等,都將受益于工業化規模化的制造而展現出較大的成本削減潛力。
Molnar也認為,大多數的槽式光場組件目前采用的即為規模化的生產制造,但通過減少安裝工人的雇傭和組件的應用數量,仍可帶來一些成本方面的效益。3M和Gossamer Space Frames公司開發的LAT 73集熱器產品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采用這種新型槽式反射鏡組件即可降低組件的使用數量,減小組裝工作量。雖然這一技術上的進步并未在電視上的黃金時段予以播出,但它仍不失為光熱發電產業的一大重要新聞。
究竟光熱發電關鍵設備組件的大規模工業化生產是否可以帶來成本上的大幅削減,這一問題似乎依然存在爭論。但就模塊化的碟式光熱發電技術來說,碟式斯特林機的規模化生產或許應該可以帶來成本上的大幅削減。瑞典Cleanergy公司此前在接受CSPPLAZA記者采訪時就認為,“規模化是降低碟式斯特林光熱發電成本的主要途徑。”這主要是由于碟式光熱電站更多的是一種多個成套工業化產品的組合式應用。
而對于其他三類光熱發電方式來說,至少目前來看,依靠規模化的生產制造所帶來的成本削減可能還很有限。假設未來能夠在光熱發電業內形成全球性的各種關鍵產品設計、生產和裝配標準,這一規模化經濟效益或可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