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中國能源報 | 0評論 | 5638查看 | 2013-06-19 10:53:07
美國學者杰里米·里夫金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一書中指出,新能源是支撐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關鍵因素,勢必將對我國能源戰略產生重大影響。對此,中國能源報社與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戰略研究中心在6月6日聯合舉辦第二屆“能源微論壇”,與會的專家、代表們就新能源的相關熱點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佟賀豐在致辭中表示,近年來,我們立足于“事實數據+工具方法+專家智慧”的研究方法,進行情報和科技政策研究。對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的細分領域,結合國內外的科技與產業政策,技術發展前沿,產業發展動態進行研究。在此次微論壇上,來自各個行業的專家闡述了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及時傳遞了業界的思想和聲音。現將論壇中精彩觀點整理摘編,以饗讀者。
蔡躍洲:從經濟增長潛力
角度看待新能源發展
從2005年左右開始,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迅猛增長,相關技術領域也取得重大突破。從技術角度來看,可再生能源與傳統的化石能源遵循著不同的技術路線,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技術創新屬于典型的激進式創新。從經濟長周期來看,如果以此次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投資膨脹和技術突破作為新一輪技術革命的標志性事件,那么,距離上一次技術革命出現的時間間隔也大致在50年左右。這意味著圍繞可再生能源及其關聯技術很可能孕育著新的技術革命,并成為新一輪經濟長周期出現的內在驅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本質上是在補課,完成西方發達國家兩次工業革命早已完成的工業化過程。要提升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潛力,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把握好以可再生能源及其相關產業技術孕育的技術革命,以及可能啟動的新一輪經濟長周期。從這個角度講,發展可再生能源勢在必行,不能因為眼前出現的各種困難而躊躇不前甚至徹底放棄。在發展方式上,要突出技術創新,強調核心關鍵技術的突破,擯棄“高端產業、低端競爭”的模式。當然,這也將是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市場機制和政府引導的有效配合下,圍繞可再生能源及其關聯領域,真正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能夠脫穎而出,從而為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新的動力和支撐。
陳建東:海洋新能源是
我國的重要戰略之一
海洋能源中除了傳統能源意義上的海底石油和海底天然氣以外,海上風電、海洋天然氣水合物是近年來尤為令人矚目的海洋新能源,另外海洋中的可再生能源包括諸如波浪能、潮汐能、潮流能(海流能)、海水溫差能和海水鹽差能等。據測算,海洋能的蘊藏總量高達4000 TW,開發潛力巨大。
就拿海上風電來說,取得前期成功經驗的最主要國家是德國和英國等歐洲國家,我國則在近年來發展近海及沿海淺灘的海上風電方面積極出擊。德國等歐洲國家的實踐表明,實現智能并網能很好地調控海上風電的有效利用。最后,還可以考慮分布式來解決海上風電的充分利用問題,例如項目主要建設在經濟較為發達同時對能源需求又極為迫切的我國東南沿海省份等。
另外,應當引起特別注意的是,在海洋天然氣水合物的開發上,其中有一種重要的開發技術,就是利用CO2置換出天然氣與水形成的水合物的技術。無疑,作為主要的溫室氣體之一CO2的深埋,對解決當前氣候變暖問題起到積極的作用。假如該種技術一旦有所突破和關鍵性進展,那么,商業化開采則必將為期不遠。更為關鍵的是,諸如此類既能開拓了新能源,又能對人類社會生存環境大力改善產生正面作用,比起臨時性高昂經濟成本的所謂損失,簡直不可同日而語。總之,發展海洋新能源,形勢所逼,只要趨利避害,前景廣闊。
陳柳欽:
分布式能源迎佳期
近年來,以分布式、間歇式能源利用為核心特征的新能源產業發展方興未艾。新能源產業突破了傳統大型火力發電機組與大范圍電網系統所構架的集中式的能源供應模式,很可能成為引發新一輪產業變革的“火種”。
分布式能源系統是分布安置在需求側的能源梯級利用,以及資源綜合利用和可再生能源設施。 分布式能源是以資源、環境效益最大化確定方式和容量的系統,根據終端能源利用效率最優化確定規模;分布式能源采用先進的能源轉換技術,盡力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分布式能源具有技術選擇多樣性的特點,對傳統集中式供電產業形成替代或者補充;分布式能源產業可以創造多種商業模式,具有實現價值增值、創造多元利潤、提升經濟效率的巨大潛力;分布式能源將是未來智能電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各國政府對分布式能源發展寄予厚望,發展分布式電源,應對氣候變化、保障能源安全,已經成為世界各國能源戰略的重要內容。
當前,我國分布式能源發展面臨重要的發展機遇。從國際上看,天然氣價格相對走低降低了天然氣分布式系統的燃料成本和市場風險。從國內來看,未來十年將是我國天然氣生產規模大幅度擴張的時期,一方面西氣東輸一線、二線供應量穩步提高,西氣東輸三線工程進展順利;另一方面液化天然氣進口和接收能力也大幅度上升,從而為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發展提供有利條件。這一切都預示著我國的分布式能源發展潛力無限,即將進入快速發展的新階段。
陳穎健:大數據在新能源
發展中的關鍵作用
大力發展新能源技術對于調整能源結構,應對氣候變化,確保經濟社會健康、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其中充分利用大數據提高能源開發利用效率是十分重要的問題,應該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一般認為,大數據的分析方法將被用于重塑能源領域,從控制能源消費,到降低能源損失,到增加新的清潔能源供應。與傳統方法相比,大數據在處理數據理念上有3大轉變:(1)不要隨機樣本,而是全體數據;(2)不是精確性,而是混雜性;(3)不是因果關系,而是相關關系。
大數據將主要通過以下方式改變人們生產和消費能源的模式:
1、氣象數據。無論從宏觀還是微觀層面,隨時了解氣象數據的變化有助于建筑設施、業主和消費者優化他們的能源消費習慣,更加節能。
2、手機數據。用手機不停地向云端發送數據串流。
3、清潔能源數據。在本質上,智能電網是大數據在電力上的應用。同樣,智慧城市的互聯設備,也會依靠大數據來確保其工作的有效性。
4、電動汽車數據。電動汽車天生就容易聯網,可以用信息技術來管理汽車的充電和位置信息。
5、輸電線傳感器。傳感器可以幫助電廠更容易發現停電故障點,并監控整個電網的過載情況。
6、建筑數據。利用大數據可極為精確地評估建筑能耗并找出節能方法,分析的數據包括建筑周圍的氣象數據、建筑內人群分布、以及建筑的歷史能耗數據等來做出準確預測。
7、動態定價。如果有一天全球的電力價格可以與供需關系動態關聯,那么就意味著背后需要龐大的數據庫支持。
段海峰:分布式能源規劃師助力新能源發展
所謂分布式(shi)能(neng)(neng)源,就是即發即用,不需要遠距離輸送的能(neng)(neng)源。大多數開發分布式(shi)能(neng)(neng)源的企(qi)業,都專注于某一(yi)個行業,比如燃氣,或者太陽能(neng)(neng)光(guang)伏,因(yin)此在對目標(biao)客戶進(jin)行分布式(shi)能(neng)(neng)源設計的時(shi)候,往往只根據(ju)自(zi)己企(qi)業的特點(dian),給出(chu)單(dan)一(yi)的,專業化的方案,而無法因(yin)地制宜,綜(zong)(zong)合(he)(he)各種因(yin)素,拿出(chu)最科學的綜(zong)(zong)合(he)(he)解決方案。
分布式能源規劃師,在了解國家、省市的能源產業政策的前提下,綜合燃氣、光伏、地熱、風電等多方面的專業知識,將多種分布式能源主體有機地結合起來,設計出可以產業化的綜合方案。
目前,分布式能源的推廣遇到了很多問題,主要表現在:太陽能,能量密度低,間歇性,受氣候影響,發電成本高;燃氣,燃氣輪機主要靠進口,維護費用高,燃氣的供給也是問題;風能的分布式使用,受環境限制;氫燃料電池發電成本高;地熱能受環境限制,初始投資較高;空氣熱能受環境限制;生物質能原料成本因素不可控,存在PM2.5污染問題,生物乙醇等成本較高。
很多時候,任何一個單獨的項目,都不具備經濟上的合理性,嚴重依賴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