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 0評論 | 4217查看 | 2013-10-16 09:18:00
10月14日,財政部發布消息,中央財政安排50億元,全部用于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治理,重點向治理任務重的河北傾斜。這是繼9月國務院印發《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之后,中國政府在大氣污染治理方面邁出的又一步。
1、京津冀成霧霾重災區
剛剛過去的“十一”黃金周,根據中央氣象臺發布的數據顯示,霧霾波及了北方7個省市,其中北京更是因霧霾而氣象條件“極差”。京港、京開等8條高速多個路段因霧霾而臨時封路。
據統計,2013年,中國有大約1/4國土受到霧霾天氣影響。
而環保部公布的數據,8月京津冀地區空氣質量平均達標天數僅為34.6%,遠低于長三角地區的67.2%和76.0%。京津冀這一數據甚至比7月還低了2個百分點。
8月全國空氣質量最差的10個城市中,京津冀地區占了8個,其中河北有7個,因此此次治理特意強調“重點向治理任務重的河北傾斜”。
宏遠證券環保產業分析師肖喆表示,《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印發僅一個月,中央就安排專項資金支持這一行動,在時間節點上是“非常超預期”的。雖然大氣污染治理的內容在《行動計劃》中已經有過預告,但是如此快速的動作還是表示了中央對這一問題的重視和決心。
2、“以獎代補”不同以往
根據財政部的要求,50億元巨資將用于北京、天津、河北、內蒙古、山西、山東6個省份的大氣污染治理,重點向污染嚴重的河北省傾斜。特別引人關注的是,這筆資金將以“以獎代補”方式發放。
不同于以往傳統的資金補貼思路,此項資金將按上述地區預期污染物減排量、污染治理投入、PM2.5濃度下降比例這三項因素分配,本年度結束后,中央財政將對上述地區大氣污染防治成效進行考核,根據實際考核結果再進行獎勵資金清算,突出績效導向作用。
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院長李國平表示,“以獎代補”作為一種新的資金管理辦法,將有效提升資金運用效率,最大程度地把有限的資金用到刀刃上。
在河北為例,主要污染源來自鋼鐵、煤炭、水泥等行業,這些行業又恰好處在行業的景氣周期低谷,本身沒有充足資金向環保傾斜。而“以獎代補”的政策,將極大刺激這類企業進行環保方面的投入。
3、切忌各自為政
在日前召開的河北省大氣污染防治行動動員大會上,河北省委書記周本順表示,河北的環境惡化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工業結構造成的。因此,治理環境就是調整結構,尤其是工業結構上,要淘汰落后產能。
對河北省而言,GDP下滑一兩位不重要,如果能把綠色發展搞上去,能在治理大氣污染、解決霧霾方面做出貢獻,河北省就是英雄,就該給戴大紅花。
在專家看來,未來要實現《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中“到2017年,京津冀地區的PM2.5濃度應當比2012年下降25%”這一目標,還需要在區域聯動方面有整體規劃。
“從根本上說,環境污染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還要從源頭上進行治理。除了控制產能和結構升級,還需要以整體的視角看待經濟發展問題,在京津冀以及周邊地區進行跨區域的功能規劃、產業規劃。從這個意義上說,河北、天津、北京等地不能各自為政,而要綜合規劃。”李國平說。
肖喆表示,環保是大勢所趨,繼《行動計劃》與財政專項資金之后,未來環保還需國家在立法層面有進一步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