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財經網 | 0評論 | 5468查看 | 2014-10-13 15:08:00
近日,國內光熱發電領域的領導者中海陽,通過修訂企業簡介的方式,進一步明確和強化了企業的發展定位和戰略重點。此舉是繼中海陽成為做市定增第一股,并高調亮相2014 SolarPACES Conference、更換旗下控股子公司成都禪德全新標識之后,在公司對外形象展示方面的最新舉措。這也預示著中海陽將以此為契機,不斷擴大技術領先優勢,專注核心業務領域,在光伏、光熱發電核心業務基礎上,漸進成長為全球新能源產業的中堅力量。
據了解,中海陽此次發布的新版企業簡介,對公司自身的定位與以往“專業從事以太陽能發電為主的新能源行業”這一泛泛的提法不同,而是更明確和具體,強調專注于太陽能發電以及光熱創新綜合利用,是新能源領域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同時在公司的核心業務方面也做了進一步說明,即包括太陽能光伏/光熱發電系統集成、核心設備制造、太陽能電站投資運營以及太陽能與傳統化石能源聯合循環等幾大領域。這集中體現了中海陽近年來在業務領域方面的不斷深耕和拓展。
“公司目前已擁有80余項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專利技術,建成了北京市首個太陽能熱發電聚光集熱系統技術工程實驗室,并主導多項國家級、北京市屬科研項目;其中,光熱發電領域的太陽能集熱器3D光學坐標定位系統、大規模熔鹽儲熱系統等重大科研課題已進入試驗階段。”在新版企業簡介中,對中海陽的核心技術優勢做了概括性闡釋。這表明中海陽已具備了邁向全球新能源產業中堅力量的技術資本。
最新的消息是,中海陽今年有望與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啟動1-2個太陽能光熱稠油開采實驗項目。該技術一旦成熟,每年有望為中國稠油開采領域節省400億元的能源消耗。而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之所以選擇與中海陽合作,恰恰是因為中海陽目前的相關實驗項目已經啟動,而且擁有太陽能光熱稠油開采所涉及的方案設計、設備制造、系統集成等一系列技術。此舉也印證了中海陽在新版企業簡介中強調的技術優勢。
事實上,憑借專注的定位以及雄厚的技術實力,中海陽在光伏、光熱發電領域已有眾多光鮮的實戰履歷,其所承建的大型光伏地面電站輻射喀斯特地貌、灘涂、荒漠、荒山等多種地質地形,分布式發電已涵蓋光伏農業大棚、漁光互補、光電建筑一體化等業務類型,累計完成裝機容量近1000MW;公司曾創造30天30兆瓦大型光伏灘涂地面電站建設記錄,優質的電站性能和超預計的發電量獲得了中節能、中廣核、中電投、三峽新能源等廣大客戶的一致好評。
“作為國內光熱發電的引領者,中海陽目前的發展勢頭強勁。同時,作為做市增發第一股,中海陽的財務實力得到了明顯提升;我想在有遠見投資者的積極參與下,即將復牌的中海陽有望再次成為交易活躍的股票之一。”中海陽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薛黎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