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国产午夜精品无码,午夜天堂一区人妻,无遮挡色视频免费观看,中文字幕久热精品视频在线

中國電力嚴重過剩,為何還不停上馬新項目
來源:華夏能源網 | 0評論 | 7850查看 | 2015-11-20 17:52:41    
  本世紀初,國內電力需求旺盛,用電高峰時經常出現大面積停電。許多人對當年夏天的停電記憶深刻。用電緊張是民眾一貫的印象。但十多年后,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一大電力生產國。然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全社會用電量增速卻大幅回落。
 
  這意味著,中國電力供需結構失衡趨勢越來越明顯,全國性的電力過剩已經悄然而至。但是令人不解的是,國內電源建設的熱情仍然高漲,核電建設更是迎來大躍進的時代。同時,產能的過剩也未能使民眾受益,電價并未根據市場形勢下降。

中國電力進入過剩時代

  1、全年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降低,中國電力變過剩經濟隨著中國經(jing)濟放緩(huan),全社會的(de)用電量在大幅增長(chang)了(le)(le)幾十(shi)年之后,終于迎來了(le)(le)發達國家在多年前就遇到的(de)增速拐點:
 
  2013年,全社會用電量5.32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5%;2014年,全社會用電量(liang)5.52萬億千瓦時,同比增(zeng)長3.8%;2015年1至9月份,全社會用電量4.13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僅為0.8%。與此同(tong)時(shi),中國已經出現了嚴重(zhong)的(de)(de)電力裝(zhuang)機容量過剩,典型的(de)(de)代表(biao)就(jiu)是火(huo)電的(de)(de)設備利用小時(shi)數連續數年下(xia)降,已經達到了歷(li)史(shi)的(de)(de)最(zui)低點:
 
  2013年,火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為5020小時;2014年,火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shi)為4706小時(shi),同比減少314小時(shi);2015年(nian),火電設備平(ping)均利(li)用小(xiao)時(shi)數預計只有4300小(xiao)時(shi)左右,同比減(jian)少400小(xiao)時(shi)左右。
 
  全年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的降低是中國電力過剩最重要的依據。根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下稱中電聯)發布的《2014年電力工業運行簡況》,2014年全國電力消費增速放緩,全年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為4286小時,同比下降5.2%,創下近年來新低。
 
  按照電力行業既成的規則:若某一地區,全年的設備利用小時數高于5500小時,說明該地區用電緊張,可繼續增加電源投資,若低于4500小時,則說明該地區電力富余,一般不能再新增發電裝機。
 
  在2015年中國華電集團的工作會議上,董事長李慶奎表示,過去中國的電力是短缺經濟,上項目、擴規模是關鍵,現在則是過剩經濟。中國國電集團、中國電力投資集團、華能集團等四大電力企業也都表示,全國電力裝機容量已經相對過剩,電力產能過剩問題突出。
 
2、電力過剩了,電力站還在擴建
 
  截止2015年9月底,全國的火電裝機容量為9.47億千瓦。但在建的火電裝機容量還有1億千瓦左右。
 
  如果以2013年的火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為基準,火電裝機容量就有大約14.3%的過剩,換算成過剩的火電裝機容量,即過剩大約1.35億千瓦。火電的過剩發電容量與在建容量加起來超過了2億千瓦。水電在建裝機容量還有約4000萬千瓦左右。
 
  2015年,新增的風電裝機容量預計為3000萬千瓦左右,新增的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預計為1800萬千瓦左右。中國的可再生能源電力還處于發展的增長期,今后每年的新增裝機容量預計還會穩步增加。這也就意味著,2015年550億千瓦時左右新增的風力和太陽能發電量,將會超過2015年中國全社會約450億千瓦時的新增用電量,這將是在中國電力發展史上劃時代的第一次。
 
  中國的核電建設則正在開始大躍進,截止到2015年9月底,中國核電站的運行裝機容量達到2414萬千瓦,在建規模2769萬千瓦。而規劃和擬議中的核電站,至少是5000萬千瓦左右,大約相當于運行和在建的核電站規模的總和。度,累計已達4918.88萬噸。
 
3、發電裝機的持續跟進導致棄風、棄光、棄水的現象十分嚴重
 
  根據進日召開的國家電網第四季度工作會議部署,中國現有電網格局將實現重大變化,華北、華中、華東、東北、西北等交流同步電網,到2020年將互聯整合為東部、西部兩大電網,到2025年,東、西部電網則通過同步互聯工程,形成一個同步電網。
 
  作為世界上第一大電力生產國,由于經濟增速趨穩,中國正面臨著電力過剩的難題,部分地區甚至出現了棄風棄光的情況,國家擬通過構筑一個更大范圍的電網,來解決電力消納的問題。
 
  中國的棄風限電首現于2010年,此后棄風從零星現象快速擴散,成為行業頑疾。

電力已過剩,為何還不停上馬(ma)新(xin)項目?

  盡管全社會用電量增速與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明顯下滑,仍然無法抑制新增發電設備裝機量。2008年以來,中國每年新增發電機組1億千瓦左右。到2013年底,發電裝機總量首次超越美國位居世界第一位。
 
  為何在電力相對飽和狀態下,電源建設的投資沖動依然難以抑制?
 
1、煤炭價格下跌拉低成本,火電仍有利可圖
 
  自2012年以來,中國煤炭價格大幅下跌拉低了火電的成本,為火電企業帶來良好的盈利機遇。在煤炭價格低位運行的情況下,盡管電力需求降低,發電設備利用小時數下降,但上馬火電依然有利可圖,因此企業投資熱情不減。
 
2、國家下放審批權,地方政府投資發電熱情高漲
 
  在轉變職能簡政放權的過程中,國家下放了除核電和大型水電外的所有發電項目審批權,地方政府投資發電帶動經濟發展的熱情也被調動起來。
 
  在火電方面,各省份核準火電的建設速度明顯加快。據悉,已經獲得核準的火電規模,超過1億千瓦,等待審批的還有1億千瓦。
 
  2013年6月,能源局下發《關于同意委托山西省核準低熱值煤發電項目的函》,算是正式給了山西“十二五”期間1920萬千瓦低熱值煤發電項目的建設指標,并可以自主審批。
 
  今年1月到8月,山西自主核準低熱值煤發電項目共計22個,總裝機容量達1830萬千瓦,占國家能源局下放指標的95%,總投資達825.03億元。而山西本來就作為資源省市電力富裕,如今卻又再密集上馬低熱值煤發電項目。
 
  中國火電發電量已嚴重過剩,然而2015年中國煤電投資卻在中央政府“簡政放權”的背景下得以逆勢投資大幅增長。
 
3、新能源受政府補貼支持,企業搶裝布局
 
  以風電、光伏為主的新能源項目,因為受政策補貼支持,優質資源區域有限以及未來國家對補貼和上網電價下調的預期。部分地區即便是電力過剩,風電、光伏等新能源項目依然在搶裝布局。
 
  例如,東北地區盡管窩電嚴重,但風電項目仍在不斷上馬,其原因在于,面對有限的優質風資源,沒有企業愿意主動放棄,因為放棄布局就意味著未來不會再有參與的機會。水電、核電這些投資周期較長的項目也有利于帶動疲軟的地方經濟。
 
  盡管多方發電主體都表示,是電網建設滯后拉了后腿,導致產能過剩。的確,電路鋪設耗時長是客觀原因,但電路鋪設的時間是可以提前預知的。不顧及目前需求大肆裝機,恐怕還是都是受到不計經營效益而還有利益可賺的驅動。

電力過剩增加宏觀經濟的不確定性

  產能過剩現象無論在歐美還是當年的亞洲四小龍都曾經出現過,是經濟規律導致的周期性現象,也是可以提前預知的。
 
  首先,電力產能過剩,將導致物價總水平明顯下降,形成很強的通貨緊縮壓力,增加宏觀經濟的不確定性。
 
  其次,電力過剩的發展將會使企業的投資預期和居民的消費預期下降,由此使經濟增長面臨越來越明顯的下調壓力。
 
  再次,電力過剩的發展將會導致銀行不良資產明顯增加,金融風險增大。
 
  最后,鑒于能源作為資源型產品,產能過剩造成的過度開發,已經嚴重透支生態環境,基本是把后天的東西拿來在今天廉價消費。

電力過剩了,電價為啥不降?

  目前,德國正面臨2011年來最為嚴重的電力供應過剩,電價也已連續3年下跌。但是為什么中國電力供應過剩了,電價仍然沒有下降?
 
1、中國電價政府決定,市場競爭也沒用
 
  中國目前仍然對電力實行政府定價。電力首先由發電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0人參與
馬上參與
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