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際在線 | 0評論 | 4543查看 | 2015-11-30 11:31:00
11月30日至12月11日,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將在法國巴黎召開,旨在為全球氣候治理問題達成一項里程碑式的國際協議,為2020年后國際氣候治理做出安排。
11月30日至12月11日,法國首都巴黎將召開舉世矚目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1次締約方會議(巴黎氣候變化大會)。147位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應邀出席,來自195個國家以及歐盟的近1萬名代表、2000個非政府組織成員屆時將匯聚一堂。
作為主辦國,法國希望此次巴黎氣候大會能夠達成一個“具有法律約束力并適用于各方的”全球減排新協議,目標是控制全球升溫與前工業化時期(1850年左右)相比不超過2攝氏度。協議將提出一個向有能力應對氣候變化的低碳社會和低碳經濟轉型的整體框架,并在一定程度上確定2020年后,國際社會應如何分擔和解決氣候變化帶來的責任。
為此,法國將面對一次史無前例的挑戰,即在氣候談判各締約方之間協調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和不發達國家之間的減排承諾,在不同的利益訴求和制度間尋求平衡、縮短各方觀點距離,使協議得以一致通過。在近期召開的巴黎氣候大會預備會議上,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主席、法國外長洛朗·法比尤斯就明確指出:
“發展中國家有著充分正當的理由希望,當研究他們在應對氣候變化進程中的參與情況,例如為減緩氣候變化所做的努力時,能夠繼續考慮到每個國家以前承擔的責任和現有的能力。而發達國家主張在不區分國家類型的基礎上考慮所有國家的情況。我認為各方貢獻公平分配的原則是被接受的,但是關于實施的方式還存在爭議。如果我們能在這點上取得進展,各方談判代表便能在巴黎氣候大會一開始,通過一系列現在還沒有解決的諸如減緩、資金和透明度等內容的條款,這將促成最終協議的達成。”
在未來十余天的談判會議中,各締約國將主要就兩方面進行協商:一是控制未來全球溫度升高,二是適應這樣幅度的升溫,并幫助缺乏能力采取措施的國家找到融資方式,走低碳發展道路。大會主席法比尤斯近日表示,巴黎氣候大會協議不僅僅是減排協議,更是落實《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具體行動的協議。
“我想明確指出的是,(巴黎氣候協議的)宏偉目標不僅僅包括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適應方面的要素以及資金和技術手段也很重要,有了它們,才能使目標得以具體實現。”
在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上,發達國家曾承諾,到2020年每年向發展中國家提供1000億美元資金援助,幫助后者應對氣候變化。而根據經合組織今年10月發布的報告顯示,2013年和2014年,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提供的援助資金分別僅有520億美元和620億美元,距離承諾的目標仍有不小差距。因此,發達國家應如何履行援助承諾,2020年后應對氣候變化資金援助的規模與來源有哪些,也將成為巴黎氣候大會各方爭論的焦點。
2014年11月,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人類活動而導致氣候失常是無可爭辯的事實,全球范圍內已經感受到了由此產生的重大影響。目前狀況將導致氣溫升高超過2攝氏度的可容忍限度,這對生物多樣性、糧食安全和同胞們的健康構成嚴重威脅。
對此,法國氣候學家、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科技部負責人讓·茹澤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分析指出,為實現全球升溫控制在2攝氏度以下的長期目標,各國需盡快拿出實際行動,改變發展模式。
“緊要的一項措施是,改變我們的發展方式,這是將全球升溫控制在2攝氏度的一項必要條件。我們應該讓大部分我們可支配的化石能源替代物能夠更容易獲取,來保證至少80%的化石能源留存于地下。達不到這點,全球升溫便會超過2度。所以我們需要找到另一種發展方式,即依賴于能夠有效控制氣體排放的能源。談到這點,我還想到了一些使用核能的地區正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的確,可再生能源在未來幾十年人類社會的發展中處于核心地位。這才是我們行動起來應對氣候變化應該做出的真正決定。”
法國政府曾多次表示,巴黎氣候變化大會將是法國有史以來舉辦的規模最大的國際會議。從年初至今,法國多名內閣政要已在全球展開馬拉松式的氣候外交,國內先后組織了多場非正式部長級協調會議,以溝通各方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的立場。在議程上,法國吸取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的教訓,安排與會的各國領導人在大會首日出席,以增強氣候談判的政治動力。
截至目前,至少160個國家在會前已經提交了國家自主貢獻文件,反映出各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的共識正在凝聚。而巴黎氣候大會能否協調各方訴求,達成一項抑制全球變暖、公平且具有約束力的多邊協議,為2020年后國際氣候治理描繪新版路線圖,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