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報 | 0評論 | 4972查看 | 2016-04-29 09:42:00
您知道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政策正在朝著哪些方向發展嗎?國家制定這些政策有著怎樣的初衷和重要意義?如果您不明白,那這篇文章太適合為您“解渴”了!因為深刻理解這些政策非常重要。
今天(4月28日)由中國綠色能源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主辦的“2016能源互聯網與光伏微電網峰會”在南京舉行。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中心研究員、高級工程師時璟麗在會上對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政策的六大方向進行了權威分析,其中包括今年即將出臺的“十三五”能源規劃、落實發電企業責任和建立綠色證書機制、全額保障性收購制度以及電價和補貼政策等內容。
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迅速理順這些政策的各個要點!一目了然,不可錯過~
【可再生能源發展形勢和目標】
可再生能源在能源和電力消費中的比例穩步增加
shareofnon-fossilfuelpowercapacity
風電
◆增長規模大、近中期(qi)發展規模最大
◆2016年(nian)一季度新增533萬千瓦,累計裝機13467萬千瓦,占比8.8%,發電量552億(yi)千瓦時,占比4.1%
光伏
◆增速(su)最快、潛力巨大、戰略性
◆2016年一季(ji)度新增714萬千(qian)瓦,累計裝機5031萬千(qian)瓦,占比(bi)(bi)3.3%,發電量119億千(qian)瓦時,占比(bi)(bi)0.88%
生物質發電
◆穩步增長,物盡其用
◆2016年一季度新增(zeng)40萬千瓦(wa),累計裝(zhuang)機1080萬千瓦(wa),占(zhan)比0.7%,發電量142億千瓦(wa)時,占(zhan)比1.1%
國家目標和實現的可能路徑
【政策方向——“十三五”規劃】
目標
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費中比重指標
◆全部和商(shang)品化可再生能源年(nian)利用量
◆商品化可再生能源在一(yi)次能源消(xiao)費中的比重達到11%
可再生能源發電
◆全(quan)部裝機(ji)7.55億千瓦(wa),發電(dian)量1.89萬億千瓦(wa)時,占比25%以上(shang)
◆非水電可再生能源發電量(liang)在全社(she)會總發電量(liang)中(zhong)的比(bi)重提高到9%以上(shang)
供熱和燃料
◆替代化石能(neng)(neng)源1.5億(yi)噸標準煤,占一次能(neng)(neng)源消費(fei)總量的3%
技術進步
◆大(da)型風(feng)機、多晶電池效率、智(zhi)能(neng)能(neng)源(yuan)網
約束考核
◆各省市區能源占比、發電占比
【政策方向——項目管(guan)理(li)】
原則:減政放權
◆風電光(guang)伏(fu):地方層面核(he)準或者備案項(xiang)目,國家層面總(zong)量和(he)布局(ju)的宏觀管(guan)理
◆全國風電開發建設方案
光伏年度指導規模
“十三五”方向:推進市場化
光伏:競爭方式配置項目(除屋頂光伏和完全自發自用光伏系統外)
◆完善太陽能發電規模管理(li)和實行競爭方式配置項目的指導意見
◆征求意見
光熱(re):競爭性比選,示范項(xiang)目推進
其(qi)他尚未明確
【政策方向——目標引(yin)導制度】
為可再生能源應用提供持續的增長空間,2016年3月文件正式頒布。
原則依據
建立明確的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目標,根據各地區資源狀況和能源消費水平,依據全國總量目標,制定各省(區、市)能源消費總量中的可再生能源比重目標和全社會用電量中的非水電可再生能源電量比重指標
電網責任
對電網企業等規定非水電可再生能源電量最低比重指標
建立新機制
建立綠色證書制度,證書可通過證書交易平臺按照市場機制進行交易
發電企業責任
對權益火電發電裝機超過500萬千瓦的發電投資企業的可再生能源電力投資和生產情況監測評價
2020年除專門非化石能源生產企業外,各發電企業非水電可再生能源發電量應達到全部發電量的9%以上,可通過證書交易完成占比目標的要求
各省市區和電網企業非水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指標
◆年度(du)指標分解和(he)考核
發電企業非水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指標
◆范圍(wei):完成指標和被(bei)考核范圍(wei)
◆確定(ding)比(bi)例(li)基數
◆年(nian)度指標確定和(he)考核(he)
【政策方向(xiang)——落(luo)實(shi)發電企業責任和建立(li)綠色證(zheng)書機制(zhi)】
建立燃煤火電機組承擔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配額指標和考核機制,2016年4月開始征求意見
【政策方(fang)向——全額保障性收(shou)購(gou)制度】
2016年3月文件正式公布,以緩解和解決風光非技術性限電問題以及電價政策執行效力問題(“量”和“價”),向電力市場化過渡打基礎。
落實關鍵:區域確定和保障性小時數確定
電網企業根據國家確定的上網標桿電價和保障性收購利用小時數,結合市場競爭機制,通過落實優先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