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者:本網記者Robin | 來源:CSPPLAZA光熱發電網 | 0評論 | 6377查看 | 2012-09-15 12:43:00
CSPPLAZA光熱發電網報道:新興的光熱發電市場一方面亟需海外成熟市場的技術輸入和設備供給,一方面又急于快速實現光熱發電全產業鏈的本土化、國產化,從而快速降低對海外廠商的依賴,拉低本國光熱電站的開發成本,保護本地產業經濟的發展。
本土化的意義
建設一個太陽能光熱電站,不僅僅需要專業的知識和先進的技術儲備作支撐,同時,良好的太陽輻照指數、可用的土地環境、足夠的資金儲備也不可或缺。擁有上述條件的某些新興光熱發電市場卻正在為CSP電站相關設備采購設置限制壁壘,建立相關法規以保護本地產業的發展。
這種做法無疑是出于保護本地產業經濟的需要。光熱發電本土化程度的高低對當地經濟、就業、產業發展都將產生影響,這就促使政府方面在進行光熱電站的項目招標時,可能會出于地方保護主義的目的,對招標條件進行一些限制,如僅允許本地企業投標等措施。即便海外廠商的產品性能可能更加優良。
我國風電產業的政策保護案例可以很好地證實這一點。2005年,中國國家發改委出臺《關于風電建設管理有關要求的通知》規定:“風電設備國產化率要達到70%以上,不滿足設備國產化率要求的風電廠不允許建設。”由于該政策的推動,中國本土風電設備廠商一度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春天,在這期間,國內廠商獲得了大批訂單,獲得了充裕的資金儲備,支持了其技術創新與研發,一舉培育了領先全球的多個風電設備制造巨頭。5年之后的2010年,國家能源局宣布取消這一政策,而此時我國的風電設備制造業已經完全可以和海外廠商相抗衡,取消這一政策已不能對國內風電產業經濟產生太多影響。
針對CSP產業來看,由于光熱電站的可開發利用地域多在沙漠等類似的貧瘠落后地區,本土化保護更加具有經濟和戰略意義。這些地區往往經濟相對落后,亟需通過項目投資拉動當地經濟的穩定發展,實施本土保護政策可為當地企業創造有利生存環境,利于經濟快速發展。下圖統計了目前全球幾個主要的推動光熱發電發展的國家的人均GDP(數據來源:世界銀行)。其中中國、印度等人均GDP較落后的國家都對本土保護主義青睞有加。
一個投資項目可創造的就業崗位數量是衡量電站項目本土化意義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從表1中可以看出,CSP電站建設創造的就業崗位預期要比光伏略高。這使得光熱電站項目的本土化意義更為重要。
1MW太(tai)陽能電站(zhan)創造的就業崗位(美國)單位:個人
|
類目(mu)
|
2010
|
2030
|
2050
|
PV產(chan)(chan)品生產(chan)(chan)和分銷
|
25
|
5
|
5
|
PV電站(zhan)建設
|
25
|
5
|
5
|
PV電站運營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