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無所不能 | 0評論 | 4547查看 | 2016-08-17 12:14:45
2015年(nian)(nian)以來,受項目核準權(quan)下(xia)放(fang)和(he)煤(mei)(mei)炭價格下(xia)跌引(yin)致(zhi)的煤(mei)(mei)電(dian)(dian)超額利潤增(zeng)加等因素影響(xiang),中(zhong)(zhong)國(guo)煤(mei)(mei)電(dian)(dian)投資逆勢增(zeng)長。2015年(nian)(nian)新(xin)增(zeng)火電(dian)(dian)機(ji)(ji)組64吉瓦(64GW),2016年(nian)(nian)第(di)一季度(du)煤(mei)(mei)電(dian)(dian)新(xin)增(zeng)裝機(ji)(ji)13.63吉瓦(13.63GW),創近年(nian)(nian)同期新(xin)高。同時,隨(sui)著火電(dian)(dian)超低排(pai)放(fang)改造的推(tui)進,其大(da)氣(qi)污(wu)染物(wu)排(pai)放(fang)濃(nong)度(du)基本可以符合燃氣(qi)機(ji)(ji)組排(pai)放(fang)限值(zhi),但如(ru)不結(jie)合碳(tan)(tan)捕(bu)獲封存技術(CCS),仍然很難解決碳(tan)(tan)排(pai)放(fang)問題,且(qie)易(yi)導(dao)致(zhi)巨額鎖定(ding)效應。圍繞(rao)進入“十三(san)五”時期是否還要繼續增(zeng)加在煤(mei)(mei)電(dian)(dian)領域投資這一重大(da)決策問題,引(yin)發(fa)(fa)了巨大(da)爭(zheng)議。為(wei)控制煤(mei)(mei)電(dian)(dian)冒進發(fa)(fa)展,今年(nian)(nian)4月以來,發(fa)(fa)改委和(he)能源局已接連(lian)下(xia)發(fa)(fa)文件“踩剎車”。那么,中(zhong)(zhong)國(guo)未來對煤(mei)(mei)電(dian)(dian)的需求究(jiu)竟如(ru)何(he)?未來5-15年(nian)(nian)中(zhong)(zhong)國(guo)煤(mei)(mei)電(dian)(dian)和(he)整個電(dian)(dian)力行業(ye)的合理發(fa)(fa)展策略是什么?
未來中國電力需求形勢分析
從人均用電量看,中國2015年人均用電量剛剛超過4000千瓦時,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從發達國家人均用電峰值看,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人均用電峰值超過10000千瓦時/人的澳大利亞、韓國、美國和加拿大,其中美國和加拿大分別在2005和2007年達到人均用電峰值,分別為13705千瓦時/人和17631千瓦時/人;另一類是人均用電峰值介于6000-8500千瓦時/人的英國、德國、法國、日本和OECD平均水平,其中日本和OECD平均的用電峰值在8400千瓦時/人左右,而最低的英國僅為6271千瓦時/人。考慮到中國巨大的人口規模和后發優勢,中國人均用電峰值應不高于歐洲、日本平均水平。但受經濟形勢不確定和電氣化率提高的趨勢影響,也受到中國在未來國際分工中的地位和全球產業鏈中的位置影響(如是否依然向國際市場提供高耗電的重化工業產品出口),中國人均用電峰值仍存較大不確定性。
從用電結構看,中國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較大差別。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統計,工業用電是中國電力消費的主體,2012年占總電力消費量的56.1%,而同年居民、商業和公共部門的總用電量僅占17.4%。與中國不同的是,居民、商業和公共部門的用電在美、日電力消費中的比重超過60%。從絕對量看,中國2012年居民的人均電力消費僅分別為美、日的1/10和1/5;商業和公共部門的人均電力消費差距更大,僅分別為美、日的1/23和2/15。隨著中國經濟進一步發展和更大程度上依賴消費活動,中國在居民、商業和公共部門的用電需求將有大幅增長。此外,交通電氣化趨勢也將提高交通部門的用電需求。
根據國家氣候戰略中心(NCSC)基于PECE模型的測算,在經濟下行情景、溫和復蘇情景和強勁復蘇三種情景下(如圖所示),中國到2030年的人均用電需求都將持續上升。2020年的人均用電需求將達到4600-5400千瓦時/人,2030年將達到5500-7000千瓦時/人。
中國未來電力需求情景 未來中國電力供給形勢分(fen)析
若“十三五”期間(2016-2020)僅完成在建和已進入前期建設階段的煤電項目,而不再考慮新增其他煤電項目,同時考慮每年淘汰落后煤電產能900萬千瓦左右,則2020年煤電裝機容量約為9.8億千瓦。若平均發電小時達到4900小時,則可供電量為4.8萬億千瓦時。在經濟持續下行情景、溫和復蘇情景和強勁復蘇情景下,2020年能源消費量分別約為48、50和52億噸標煤,若實現15%非化石能源目標,非化石電力供電量約可分別達到2.4萬億,2.5萬億和2.6萬億千瓦時。與此同時,若天然氣發電2020發電量達到0.3萬億千瓦時,則中國2020年總可供電量有望分別達到7.5、7.6和7.7萬億千瓦時,和屆時6.6、7.2、7.5萬億千瓦時的電力需求相比,供電能力完全可以超額滿足不同情景下的電力需求。這意味著現在甚至存在停建部分已進入前期建設階段煤電項目的潛力。
以此類推,在“十三五”僅完成在建項目的前提下,若”十四五”(2021-2025)和”十五五“(2026-2030)期間不再上任何新的煤電項目,同時繼續考慮每年淘汰落后產能900萬千瓦左右,則2030年煤電裝機容量約為9億千瓦。假設煤電利用效率進一步提高達到5300小時,則可供電量約為4.8萬億千瓦時。結合考慮經濟持續下行情景、溫和復蘇情景和強勁復蘇情景,20%的非化石能源目標,以及2030年的天然氣發電量(0.5萬億千瓦時),則中國2030年總可供電量和2030年的電力需求相比,可以滿足經濟下行情景和溫和復蘇情景下的電力需求,距離強勁復蘇情景的需求僅僅有0.3萬億千瓦時的微量缺口,占2030年總電力需求的3%。
從嚴控制煤電增長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即便從嚴控制煤電,甚至實現零增長,也能基本滿足中國未來電力需求的增長需求。因此,不管是從控制局地污染和溫室氣體排放的角度,還是從避免煤電行業投資浪費和加速產能過剩的角度,都應該從嚴落實國家已經出臺的政策,嚴格控制“十三五“期間新增煤電機組。2030年強勁復蘇情景下的少量用電缺口也完全可以通過加強需求側管理提高電效、進一步提高煤電利用效率和提高非化石能源裝機等方式彌補。即便屆時真的確實需要新增煤電裝機填補前述0.3萬億千瓦時的缺口,根據2-3年的煤電廠建設周期,也完全可以留待十年后開始的“十五五”初期再做決策。而那時天然氣和非化石能源的成本、價格、技術可靠性與可行性等情況有可能發生更加樂觀的變化,把投資選擇留在10年后無論在經濟上還是在環境與能源績效上都會更加有利。
作者:傅莎,國(guo)家應對(dui)氣(qi)候(hou)變化(hua)戰略研究(jiu)和國(guo)際合作(zuo)中心助理研究(jiu)員;鄒驥,國(guo)(guo)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yan)究和國(guo)(guo)際(ji)合作中(zhong)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