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河北發改委網站 | 0評論 | 8079查看 | 2016-10-10 17:46:00
近(jin)日,河(he)北省發(fa)展改革委員會網站公布的《河(he)北省張承(cheng)地(di)(di)(di)區生態(tai)保護和(he)(he)修(xiu)復實(shi)施方案》中指出,加快(kuai)發(fa)展風(feng)(feng)(feng)力(li)發(fa)電(dian)和(he)(he)光(guang)(guang)伏電(dian)站。推進張家口百萬(wan)千瓦風(feng)(feng)(feng)電(dian)基(ji)地(di)(di)(di)三期(qi)(qi)和(he)(he)承(cheng)德百萬(wan)千瓦風(feng)(feng)(feng)電(dian)基(ji)地(di)(di)(di)二期(qi)(qi)項(xiang)目(mu)建(jian)設。以壩上(shang)地(di)(di)(di)區為(wei)重點(dian),在(zai)光(guang)(guang)能資(zi)源豐(feng)富地(di)(di)(di)區謀劃建(jian)設一(yi)批規模(mo)化應(ying)用光(guang)(guang)伏電(dian)站。選(xuan)擇資(zi)源條(tiao)件(jian)好(hao),具(ju)備建(jian)設條(tiao)件(jian)的村莊,加快(kuai)農(nong)村地(di)(di)(di)區戶用分布式光(guang)(guang)伏發(fa)電(dian)項(xiang)目(mu)應(ying)用。積極做好(hao)光(guang)(guang)伏扶貧工程(cheng),先期(qi)(qi)開展平(ping)泉、赤(chi)城等6個光(guang)(guang)伏扶貧工程(cheng),到2020年力(li)爭(zheng)新增(zeng)風(feng)(feng)(feng)電(dian)裝(zhuang)機容量1320萬(wan)瓦,光(guang)(guang)伏發(fa)電(dian)裝(zhuang)機達(da)到800萬(wan)千瓦。
其中,2個光伏項目、1個光熱項目進入2016-2020年張承地區生態保護和修復重點扶持目錄。
圖:2016-2020年張承地區生態保護和修復重點項目表(光伏光熱)
全文如下:
河北省張承地區生態保護和修復實施方案
張承地區是京津冀地區重要的水源涵養區和防風固沙區,是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自然、歷史原因,張承地區生態保護與修復仍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為實現張承地區生態環境的根本性好轉,加快構建京津冀生態屏障,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農業部、水利部、國家林業局《關于支持張承地區生態保護和修復的指導意見》(發改農經〔2015〕815號)要求,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有關京津冀協同發展重要講話精神和《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按照國家《關于支持張承地區生態保護和修復的指導意見》要求,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以科技進步為支撐,堅持自然修復與工程措施相結合,大力加強生態建設,著力推進扶貧開發,全面提升區域自我發展能力,多措并舉推進張承地區生態涵養功能區建設,為張承地區綠色崛起和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生態環境支撐。
二、工作目標
到2017年,懷來、涿鹿、赤城、灤平、豐寧、興隆等六縣林草植被達到北京郊縣的生態保護和修復水平,建成京津冀區域第一道綠色生態屏障。張承兩市森林覆蓋率達45%以上,“三化”草原治理率30%以上,基本遏制草原沙化趨勢,草原植被蓋度達到50%以上,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本達到全省平均水平。
——到2020年,全面提高生態涵養能力,張承兩市森林覆蓋率達到50%以上,“三化”草原治理率達到50%以上,徹底遏制草原沙化趨勢,草原植被蓋度達到60%以上,重要水源地水質明顯改善,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全省平均水平,與全省同步實現小康。
——到2030年,張承兩市森林覆蓋率穩定在50%以上,“三化”草原治理率達到70%以上,草原植被蓋度達到70%以上。符合主體功能定位的開發格局全面形成,生態文化體系基本建立,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基本形成,綠色生活方式普遍推行,全面完成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各項目標,使張承地區成為生態環境脆弱、經濟欠發達地區轉型發展和綠色崛起的先進典范。
三、加強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和修復
(一)大力實施綠色攻堅工程
1.大力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到2017年,以懷來、涿鹿、赤城、灤平、豐寧、興隆等六縣為重點,在張承地區完成造林綠化6萬公頃,工程固沙008萬公頃,草地治理工程51萬公頃,小流域治理600平方公里,完成規劃的25%以上。到2020年完成造林綠化15萬公頃,工程固沙14萬公頃,草地治理工程16萬公頃,小流域治理3040平方公里,完成規劃的80%。完成張家口壩上地區退化林分改造試點工程,到2016年底完成張家口壩上地區退化林分更新改造1216萬畝。在張家口尚義、張北、沽源、康保等4縣實施種植業調整和節水灌溉工程建設等綜合治理措施,壓減地下水開采量13億立方米,實現地下水采補平衡。【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責任單位:省林業廳、省水利廳、省農業廳(省農工辦),張家口市政府、承德市政府(以下各項任務均有張家口、承德兩市政府為責任單位,不再單獨列出)】
2.大力推進張家口冬奧會綠化工程。實施崇禮區奧運綠化工程,對賽事核心區周邊、全部景區周邊和主要通道、景區道路兩側所有未綠化區域實施高標準綠化美化,完成造林綠化45萬畝;實施迎賓廊道綠化工程,各部門按職責分工,對張家口市境內的京藏高速、張承高速、張石高速、張涿高速和京新高速兩側的第一可視面進行綠化,完成造林綠化11萬畝;實施京張賽場連接線綠化工程,各部門按職責分工,對途徑赤城、崇禮的京北一級公路和延崇路兩側的第一可視面,途徑懷來縣、宣化區京張高鐵及新增下花區到崇禮區高鐵支線第一可視面,進行造林綠化31萬畝。2020年以前,建成一批標志性生態工程,特別是規劃建設好北京至崇禮沿線、核心賽區、冬奧村、奧運場館周邊等綠化項目,打造好綠色迎賓廊道和花園式賽區。【牽頭單位:張家口市。責任單位:省林業廳、省冬奧辦、省交通運輸廳、省發展改革委】
3.推進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積極推動張家口低碳經濟示范區建設,以張家口主城區和崇禮區為重點,大力實施公園綠地、廣場綠地和道路綠地建設,推進城市立體綠化;崇禮區按照“沿路見綠、村鎮植綠、城區顯綠、山川披綠”的要求,以每年不低于10萬畝的速度推進造林綠化。深入開展大氣、水污染防控和環境綜合治理,全面改善生態環境,建設綠色、低碳、循環和生態宜居城市,打造綠色、可持續的冬奧會。2016年張家口市完成造林綠化225萬畝,到2019年底增加森林面積775萬畝。【牽頭單位:張家口市。責任單位:省冬奧辦、省林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環境保護廳、省水利廳、省發展改革委】
4.實施再造三個塞罕壩四期工程。加大千松壩林場、塞北林場、御道口林場三個林場的造林力度,四期工程建設包括塞北林場的沽源、赤城、崇禮、張北、萬全、尚義、康保、察北管理區、塞北管理區9個分場;千松壩林場的大灘分場、魚兒山分場、四岔口分場、小壩子分場4個分場;御道口林場的三座山、如意河、長林子、前大腦袋、燈竹碗5個分場及圍場縣的御道口鄉、老窩鋪鄉和卡倫后溝牧場以及塞罕壩機械林場的后續工程造林。工程涉及11個縣(區)、3個國有林(牧)場、54個鄉(鎮)383個行政村,到2020年,按照國家下達的計劃完成建設任務。【牽頭單位:省林業廳。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
5.實施一批重大生態工程。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對張承地區進行傾斜性支持,加大現有336461萬畝天然林保護力度;實施中幼林撫育和低質低效林改造工程,到2020年在張承地區完成中幼林撫育750萬畝、低質低效林改造348萬畝;實施村莊綠化工程,到2020年村莊綠化率達35%以上;鼓勵國有林場開展場外造林,不斷擴大國有林場經營面積。實施第二輪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對農民有退耕意愿且符合國家要求的25度以上坡耕地和嚴重沙化耕地實施退耕還林還草。【牽頭單位:省林業廳。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農業廳(省農工辦)、省水利廳、省冬奧辦】
6.著力構建京津冀第一道綠色生態屏障。到2017年在京津冀生態保護和修復上邁出第一步,大力推進懷來、赤城、涿鹿、豐寧、灤平、興隆6縣林草植被建設。推進京冀水源林建設工程、津冀水源林建設工程和環京縣專項綠化工程,使6縣基本達到北京郊區生態保護和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