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網 | 0評論 | 4617查看 | 2016-11-28 09:30:00
電(dian)力行業(ye)是(shi)能(neng)源領域(yu)的(de)(de)支(zhi)柱行業(ye),更是(shi)國家未(wei)來能(neng)源戰略的(de)(de)重(zhong)中(zhong)(zhong)之重(zhong)。國家大力推進電(dian)力市場(chang)化(hua)改(gai)革(ge)(ge)的(de)(de)決(jue)心(xin),在(zai)電(dian)力體制改(gai)革(ge)(ge)9號(hao)文中(zhong)(zhong)得(de)到了充分的(de)(de)體現。電(dian)力市場(chang)化(hua)改(gai)革(ge)(ge)中(zhong)(zhong),有兩個重(zhong)要的(de)(de)著力點——以(yi)價格(ge)的(de)(de)自由競爭為改(gai)革(ge)(ge)核心(xin),“放開兩邊,管住中(zhong)(zhong)間(jian)”和以(yi)特高壓電(dian)網和儲能(neng)產(chan)業(ye)的(de)(de)發展為抓(zhua)手,為電(dian)力市場(chang)化(hua)提(ti)供(gong)基礎設施的(de)(de)支(zhi)撐。
堅持“放開兩邊,管住中間”的改革方向
回顧歷史,電力改革之路首先要避免陷入“盲目反壟斷”和“盲目市場化”的誤區。廢除行政壟斷對電力改革意義重大。其次,在改革方法論上,必須從中國國家基本經濟制度和經濟安全出發,在保持國家電網整體化的基礎上,通過市場化改革和資本化重組走上現代公司制度的創新之路,實現有序放開。
過去的電價機制是“管住兩頭擠中間”,發電側的電價和銷售側的電價由國家發改委定價,中間留有模糊成本。輸配電價獲批以后則是“管住中間放兩頭”,用戶方和發電方的價格全部放開,所有企業都可以進入市場實行直接購電,最終形成“多買方——多賣方”的市場結構,有利于為用戶提供更廉價的電力產品。
電網的主要收入來源從原來的統包統銷的購銷價差,轉變為現在的按照輸配電價收取過網費,盈利模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如此一來,既能提高電網企業的運行效率,強化其成本約束力度,也能提升電網公司在過網定價環節形成良好機制的動力。尤其是能夠促進電網企業加快推進電網線路輸配能力的建設,提升電網基礎設施創新升級。
為電力市場化改革提供基礎設施支撐
特高壓電網和儲能產業是電力市場高效、自由交易的物質基礎。特高壓技術是當今世界電網技術的制高點。大力發展特高壓的優勢有以下幾點:
第一,特高壓電網具有較好的穩定性和兼容性,有利于協調各級電網的發展,確保輸電的安全、清潔、高效、可持續供應;第二,以特高壓電網為基礎的全球能源互聯網若能順利推進實施,將極大地拓展、刺激電力行業的市場空間和投資熱情,對于保持我國經濟中高速增長,緩解經濟下滑壓力具有重大意義;第三,中國模式的優勢可以為解決區域市場不匹配問題提供助力。
儲能產業方面,儲能公司是發電廠及電網公司的“倉庫”,它的存在直接改變了過去電力行業即發即用的傳統模式。
首先,儲能能夠實現平滑輸出,消除晝夜峰谷差,有效減少“棄風”、“棄光”現象;滿足新能源發電平穩、安全接入電網的需求,從而降低清潔能源發電對電網安全穩定運營的不利影響,促進清潔能源的高效開發利用,是涉及能源資源和能源安全的重大戰略性技術。
其次,電力市場化搭建能從應用端激發儲能產業技術破局。一旦全國性電力市場搭建成型,就會從需求側激發儲能產業的創新和發展,最終形成可推廣的儲能技術及商業模式。有效的電力市場機制能夠營造出良好的外部市場環境,帶動儲能產業企業參與商業化的電力服務,最終鼓勵政府力量與社會資本齊頭并進,加速實現儲能產業技術與商業模式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