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eo南方能源觀察 | 0評論 | 5913查看 | 2017-01-18 18:17:00
2016年(nian)對中國(guo)可再生能源行(xing)(xing)業(ye)(ye)(ye)來說是(shi)變動和(he)發展并存的(de)(de)一年(nian)。棄(qi)風、棄(qi)光的(de)(de)急劇惡化使行(xing)(xing)業(ye)(ye)(ye)大傷元(yuan)氣,正當新(xin)能源企(qi)(qi)業(ye)(ye)(ye)掙扎求存時,“十(shi)三(san)五(wu)”規(gui)劃的(de)(de)發布似乎又給行(xing)(xing)業(ye)(ye)(ye)指出了方向,帶來了希望;隨著技術創新(xin)、領(ling)(ling)跑者計(ji)劃和(he)光伏扶貧等政策的(de)(de)推進,企(qi)(qi)業(ye)(ye)(ye)同時面對著下降的(de)(de)成本趨勢和(he)逐步退坡的(de)(de)電價機制。可再生能源行(xing)(xing)業(ye)(ye)(ye)出現了一些關鍵詞(ci),在這(zhe)些關鍵詞(ci)的(de)(de)引(yin)領(ling)(ling)下,行(xing)(xing)業(ye)(ye)(ye)走(zou)完(wan)了艱難但也(ye)有鼓舞時刻的(de)(de)一年(nian),但埋下的(de)(de)種子能否發芽還得看政府(fu)和(he)企(qi)(qi)業(ye)(ye)(ye)如何繼續(xu)深耕下去。
“十三五”規劃
電力“十三五”規劃以及風電、光伏的專項“十三五”規劃相繼出臺,業界翹首以盼近一年的這只靴子終于落地。電力“十三五”規劃提出大力發展新能源,到2020年,全國風電裝機達到2.1億千瓦以上,其中海上風電500萬千瓦左右;太陽能發電裝機達到1.1億千瓦以上,其中分布式光伏6000萬千瓦以上、光熱發電500萬千瓦。
風電“十三五”專項規劃則更細致地闡述了解決當前風電發展面臨問題的思路,提出加快發展中東部和南方地區風電,在“三北”區域則著重解決存量。光伏“十三五”則著重提到對光伏發電的成本要求,到2020年,光伏發電電價水平在2015年的基礎上下降50%,成本低于0.8元/千瓦時。
電力“十三五”規劃及各專項規劃的出臺為可再生能源下一階段的發展奠定了政策依據和戰略路線。當前,可再生能源正面臨發展瓶頸,棄風棄光空前惡化,在電力盈余的大背景下,可再生能源與其他能源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十三五”規劃除了提出規劃目標和大方向以外,還需要對戰略路線進一步細化,在落實規劃的過程中如何協調不同能源之間的關系,如何協調可再生能源發電各個環節之間的關系都是巨大的挑戰。
棄風棄光惡化
2016年11月,國家能源局公布了2016年前三季度風電運行情況,截至2016年9月底,風電平均利用小時數1251小時,同比下降66小時;風電棄風電量394.7億千瓦時,同比增加247億千瓦時;平均棄風率19%,同比上升9.5個百分點。2016年是有史以來棄風限電最嚴重的一年,全年的棄風限電情況可能更嚴重。
光伏方面,2016年上半年,西北五省(區)光伏利用小時數611小時,棄光電量32.8億千瓦時,棄光率19.7%。西北五省(區)中,新疆、甘肅光伏發電運行較為困難,棄光率為32.4%和32.1%。受630搶裝潮影響,2016年光伏裝機容量劇增,半年就已經完成了全年的規劃指標,西北區域出現大規模棄光,部分省(區)是第一次出現明顯的棄光現象。
棄風、棄光的惡化反映了當前可再生能源發展受阻的癥結所在,大型基地模式的建設思路埋下的隱患開始集中爆發,堅固的省間壁壘使可再生能源的跨區輸送阻力重重。國家能源局采取了各種措施,如推動直接交易、試行風電供暖等,但成效都不明顯。棄風、棄光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甘肅、新疆等地的風電企業嚴重虧損、舉步維艱。
成本下降
2016年是光伏發電成本大幅下降的一年。2016年上半年,光伏裝機容量暴漲,建設規模的擴大以及技術革新使得光伏發電成本價格有了較大的下降,此外,2016年下半年,在領跑者計劃的招標機制下,光伏項目開發商積極競價,有效地推動了光伏發電價格的持續下降。根據企業相關人士透露,到2016年第三季度,光伏電站系統成本對比過去一年下降了將近1元,目前有很多開發商能把系統成本做到6.5元/瓦左右。組件成本的下降趨勢也非常明顯,領軍企業阿特斯相關人士表示,2016年第一季度,光伏組件成本已經降到0.41美元,預測2017年第四季度之前就有希望降到0.29美元。
盡管有著比較可觀的成本下降趨勢,行業仍面臨著一定的壓力。一方面,在“十三五”規劃中,國家能源局提成了更具體的成本目標,“到2020年,在2015年基礎上下降30%,中東部地區建設成本7-8元/瓦,發電成本0.8元/千瓦時左右;西部地區建設成本6-7元/瓦,發電成本0.7元/千瓦時左右。太陽能熱發電建設成本在20元/瓦以下,發電成本接近1元/千瓦時”。另一方面,如何在成本快速下降時期保證施工和產品質量是企業的重要任務,目前成本下降雖快,光伏電站生命周期若不能達到設計水平也將大大影響收益。
領跑者計劃
2015年,國家正式啟動光伏領跑者計劃,希望通過招標機制大幅降低光伏價格。2016年,這項計劃圓滿落幕,完成了八個基地項目共5.5GW的電站招投標,中標電價最低達到0.45元/千瓦時。圍繞領跑者計劃低價中標的爭議貫徹整個計劃始終,有部分觀察人士認為,領跑者招標造成惡性低價競爭,對行業傷害很大;也有人認為,領跑者計劃的價格戰在合理范圍內,在光伏成本大幅下降的背景下,企業報出較低價格爭取越來越稀缺的電站資源合情合理。
隨著光伏電站審批越收越緊,企業想繼續通過開發電站獲得收益是越加困難。為了遏止光伏電站建設的亂象,國家能源局通過領跑者計劃重新把幾個重要區域的電站資源統籌起來,在領跑者和光伏扶貧框架以外,企業自行申報建設電站幾乎不太可能了,最多能做些10MW、20MW的項目。2017年,國家能源局還將繼續推動領跑者計劃二期,進一步收緊對電站資源的管控,繼續倒逼企業降價。但由于2016年領跑者的低價競爭爭議,在新一輪領跑者計劃推進中,能源局很可能會對招標規則進行修改,提高技術分,使該計劃的“擇優”訴求也能有效體現。
光伏扶貧
2016年4月,國家主席習近平視察安徽金寨縣光伏扶貧項目;5月,國家能能源局局長努爾·白克力也在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的陪同下視察了金寨光伏扶貧項目。2014年就開始的光伏扶貧在2016年終于成為中國光伏產業發展的重要一頁。但這項看似前景光明的扶貧戰略很快就遇上了瓶頸。在寧夏幾個光伏扶貧試點,不是光伏系統壓根沒建起來,就是搭好了光伏板但沒有正式發電。目前,多個省、區雖積極開展光伏扶貧,但很多地方沒能解決扶貧資金問題,一些原計劃由政府出資解決初始資金的試點,地方政府拿不出錢來,銀行也不愿意貸款,企業墊付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2016年以來,光伏扶貧聲勢浩大,但真正落到貧困戶的收益不如預期。對于企業來說,光伏扶貧的優勢在于通過扶貧試點,政府會把項目的用地和并網相關事項統籌處理好,省下企業許多前期投入,但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各地情況差異較大,有些地方還出現了低價中標,施工、產品質量不過關的情況。光伏扶貧要真正為貧困人群帶來收益,還需要政策制定者理順政策和市場機制,也需要地方政府和企業針對實際情況開展踏實的調研和規劃才能保證項目的可行。
市場交易
由于棄風、棄光嚴重惡化,國家能源局采取了各種緩解辦法,其中直接交易、替代交易等市場交易手段是主要的措施。目前,在“三北”區域,新能源企業幾乎都需要參與這樣的交易來獲取聊勝于無的發電權,保證微薄的收益。但直接交易機制存在的各種問題,一開始也受到企業的大力反對。2016年1月,一份由五大發電集團旗下的新能源企業聯署的意見函被遞交到了國家發改委。這一意見函反映的主要就是甘肅目前新能源企業參與直接交易的矛盾和問題,認為其只能降低電價,不能解決消納問題。甘肅是新能源參與直接交易規模較大的區域,同時也是新能源企業壓力最大的區域,這些企業參與直接交易與火電競價,等于是一場慘烈的生存游戲。8月,甘肅工信委下大了《2016年優先發電計劃》,風電最低保障收購年利用小時數只有500小時,光伏為400小時,加上直接交易市場新能源普遍以零電價參與交易,企業生存困境更加凸顯。
盡管如此,國家能源局推動新能源企業參與電力交易的態度還是較為堅決,當前形勢下,新能源企業基本沒有選擇。而在電力交易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目前也沒有較好的解決方案,企業呼吁各地方政府相關部門在組織和推動交易的同時,可以更多地研究交易方法的創新,并且改善交易機制。
電價退坡
日前,國家發改委對光伏和風電的標桿電價調整方案正式發布,該方案對比2016年10月份流出的征求意見函方案有一定的變動,總體來說,電價下調的幅度較為和緩。根據發改委通知,2017年1月1日之后,一至三類資源區新建光伏電站的標桿上網電價分別調整為每千瓦時0.65元、0.75元、0.85元,比2016年電價每千瓦時下調0.15元、0.13元、0.13元。同時明確,今后光伏標桿電價根據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