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 0評論 | 3960查看 | 2017-05-16 14:42:00
英國(guo)(guo)伯(bo)明翰大(da)學(xue)能(neng)(neng)源(yuan)研(yan)究院智能(neng)(neng)電網負(fu)責人張小平(ping)教(jiao)授日前接受(shou)記者專訪時表示(shi),中國(guo)(guo)國(guo)(guo)家主席習近平(ping)2015年在(zai)聯(lian)合國(guo)(guo)發(fa)展(zhan)峰會(hui)上提出(chu)的(de)構建全球能(neng)(neng)源(yuan)互聯(lian)網倡議,在(zai)解決全球變(bian)暖及推(tui)動全球能(neng)(neng)源(yuan)供應可持續發(fa)展(zhan)方面具(ju)有重要(yao)意義。
張小平說,2015年12月,聯合國巴黎氣候變化大會通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但當時這一協定缺乏達成目標的具體措施。
“習主席提出的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倡議實際上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全球能源供應路線圖,為《巴黎協定》提供了具體的落實措施。”張小平說。
互聯網改變了人們信息交流、知識傳播以及商業經營模式,把整個世界變成了“地球村”。“同樣,全球能源互聯網也將改變能源貿易、能源資源配置以及能源商業合作模式,從而更有效地解決全球氣候變暖問題,”張小平說,“全球能源互聯網將把世界變成可持續發展的能源村。”
全球能源互聯網將構建新的合作平臺。張小平舉例說,歐盟委員會要求到2020年,所有成員之間的電力互聯能力要達到本國發電能力的15%以上。英國目前有3個正在運營的超高壓線路分別聯接法國、荷蘭和愛爾蘭,另外還有兩個互聯線路也將于近期建成。
全球能源互聯網還將促進創新。張小平認為,全球能源互聯網建設將產生一大批新技術需求,如可再生能源入網技術、智能電網技術、能源存儲技術等。這些技術又將帶動基礎研究和低碳技術等領域的突破。他說,低碳的全球能源互聯網預計將是全數字化、電子化控制,建立這樣一個全球能源互聯網將給制造業帶來巨大的商業發展機會,同時提供極佳的創新機會。
張小平表示,未來的能源體系應當既可以實現局部或區域性的可再生分布式能源共享,又可以實現全球性的大范圍、大規模可再生能源共享。
“目前,學術界、業內及政府部門的許多人士都認同全球能源互聯網這一構想。”張小平說。
為了推進這一構想,張小平認為,首先要建立類似能源聯盟或能源共同體這樣的全球能源治理體系;其次,要做好相鄰國家之間的能源聯接;另外,要根據現實需求和商業可行性,做好洲際能源聯接。
針對近期一些西方國家出現的民粹主義及反全球化傾向,張小平說,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巨大挑戰是任何國家都無法單獨應對的,“全球合作是應對這一挑戰的唯一出路”。
張小平還表示,“一帶一路”倡議和全球能源互聯網倡議都是由中國提出的,這兩個倡議可以很好地銜接起來。他說:“一帶一路倡議帶來合作、繁榮和機遇,而能源建設是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一環,是城市、國家、地區乃至世界發展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