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国产午夜精品无码,午夜天堂一区人妻,无遮挡色视频免费观看,中文字幕久热精品视频在线

碳交易的發展需加強頂層設計 打破行政區域限制
來源:中國節能服務 | 0評論 | 4362查看 | 2017-08-14 14:57:26    
      碳(tan)(tan)交(jiao)易作為一種促進全球溫室氣體減(jian)排,減(jian)少全球二氧化碳(tan)(tan)排放所采用的市場(chang)(chang)機制(zhi),已經(jing)在(zai)能源領(ling)域引起了(le)廣泛關注。建設全國(guo)碳(tan)(tan)交(jiao)易市場(chang)(chang)不僅是中(zhong)國(guo)應(ying)對氣候(hou)變化、實現節能減(jian)排的有效手段,也(ye)是推進落(luo)實五大發展理念(nian)、促進產(chan)業結(jie)構(gou)轉型、推動化解落(luo)后產(chan)能的重要(yao)抓手,更是經(jing)濟體制(zhi)和生態文明體制(zhi)改革的重要(yao)任務。

  我國承諾2030年左右達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并爭取盡早達峰;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至65%。在開展一系列探索,積極嘗試碳排放權交易、節能量交易等市場化手段應對氣候變化的基礎上,全國統一的碳交易市場啟動在即。經過3年多的探索,我國碳交易試點地區已產生一定的減排效應,為全國碳市場奠定了基礎,但同時也面臨著一些問題。而對這些問題的思考本身不僅包括對碳交易這種新型綠色交易方式內涵的分析,還蘊含著對其外延和制度設計的深入反思。

  碳交易試點的嘗試

  2011年10月,國家發改委印發《關于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的通知》,批準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湖北、廣東和深圳等七省市開展碳交易試點工作。3年多時間里,7個碳交易試點地區根據本地實際情況開展了完整試點,全國碳市場交易日趨活躍,規模逐步擴大。

  減排成本低、減排空間大的企業,可將剩余配額售給配額不足的企業,從而獲利——這是碳交易的基本原理。故在一定程度上,碳價反映著一個地區或行業的平均減排成本。根據《北京碳市場年度報告2016》,截至2016年12月31日,七省市試點碳市場累計成交量1.6億噸,累計成交額近25億元。

  每年6—7月,是碳交易試點的履約期。履約也稱配額清繳,各試點地區的重要排放單位,須在當地主管部門規定的期限內,按實際年度排放指標完成碳配額清繳。履約通常以一個自然年作為周期,并在年中對上一年情況進行核查。

  “總體上看,各試點履約進度不一。以重慶為例,無論交易體量,還是交易金額,都遠低于其他試點。這意味著企業參與交易較少、積極性不高,到了履約期重視程度自然不夠。”相關負責人表示,各地雖紛紛出臺處罰措施,但力度尚不足形成壓力,尤其對不自覺、不主動減排的企業,不足以撼動其態度。此外,由于各地碳價波動較大、地方碳價差異明顯等現狀,據悉,目前碳交易的價格并不能反映企業真實減排成本。

  碳交易的現實處境

  事實上,從碳交易的發展路徑來講,基礎還是比較薄弱的。對于頂層設計而言,碳交易體系的構建尚處能力建設階段。一方面,試點省市都開展了規則制定,國家層面的制度也在不斷完善,但現有法律法規、政策體系、標準規范尚不健全,突出表現為全國性政策與試點省市政策、及試點省市間的政策缺乏協調,不足以有效支撐全國碳交易市場建設。

  從試點城市來看,雖然其表現相對平穩,但在履約進度上還存在不平衡。由于試點碳市場的交易仍以履約交易為主,因此常常出現履約期臨近時期量價齊漲、履約期過后交易清淡的市場潮汐現象。交易方式原始、市場流動性嚴重不足、風險管理工具缺乏、價格信號尚未清晰一致等問題仍然存在。

  事實上,各個碳交易試點市場都有各自不同的特點,體現在行業覆蓋范圍、納入標準、核查規范、配額分配方法等方面都不太一樣。且作為輔助碳交易體系實施的碳金融,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報告和核查體系、交易注冊登記系統及災備系統等,尚處于探索和起步階段。

  此外,其體系不夠開放、機制缺少協調也成了一定的障礙。目前,七個試點相對獨立,且都有自身的交易規則和交易場所,配額主要在各自轄區內進行交易,造成了一定的封閉性;在碳交易試點過程中,特別是啟動全國碳交易市場后,企業很有可能同時參與上述兩項交易,三者之間目前還缺少協調;而且產品進入終端市場時,消費者關注更多的是價格,而非企業綠色投入,故可能出現一種不公平現象:有償購買碳交易配額的企業,其產品價格升高,對缺少類似機制的超額排放溫室氣體的中小企業來說,就處于競爭劣勢。

  碳交易的未來有章可循

  關于碳交易的發展,其實可供參考的實踐經驗有很多。首先,加強頂層設計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據初步估算,參與全國碳交易體系的企業或將達1萬家,且涉及行業眾多,機制更為復雜。所以必須完善與碳交易相關的法律法規體系,并重點處理好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銜接,使制度設計適應國內和國際減排的新形勢;創新支撐碳交易的投資、價格、金融等政策,推動碳交易與金融政策相融合,重點加強碳金融市場建設;加強與碳交易運行相關的數據工作,盡快建成國家、地方、企業三級碳排放核算、報告與核查體系。

  其次,與試點不同,全國碳交易市場將打破行政區域限制,配額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分配。企業除與本轄區內單位進行交易外,還將涉及跨區域交易,所以要打造自由開放的交易市場,并建議7個試點省市打破行政區域限制,率先啟動跨區域交易工作,實現配額在區域間的自由流動,推動試點的區域性交易體系向全國性交易市場過渡,為全國碳市場建設做好準備。

  最后,加強相關制度的協調、建立完善的資源環境要素市場,加強財稅政策支持,特別是通過為節約碳配額的企業提供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稅收減免等激勵,以補償其相應的綠色投入,最后形成公平的競爭環境。

  總而言之,通過試點建設,碳交易為其向全國推廣打下了堅固的基礎。碳排放逐漸成了約束用能企業生產運營的“緊箍咒”,減碳成為大量高能耗、高排放企業新的追求,這將提升市場對低碳改造和低碳技術的需求,促進我國節能產業的長久發展,它也為我國節能產業鏈上的重要一環——節能服務產業創造了更多機遇。

  碳交易市場的建設是一項長期工作,隨著政策法規、市場交易體系的逐步建立和不斷完善,全國統一碳交易市場的徐徐開啟,會有越來越多的機會向我們走來。結合節能服務企業的日常生產加強管理、提早規劃、主動進入,才能搶占先機,獲取更大發展。
最新評論
0人參與
馬上參與
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