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国产午夜精品无码,午夜天堂一区人妻,无遮挡色视频免费观看,中文字幕久热精品视频在线

光伏、風電、水電、核電等可再生能源發展空間在哪里?
來源:能源新聞網 | 0評論 | 5205查看 | 2018-05-11 09:26:12    
       光伏發電、風電、水電、核電等可再生能源發展空間在哪里?

  部分地區棄風、棄光、棄水情況嚴重,而風電、光伏發電裝機規模業已大幅提高的背景下,可再生能源產業會不會觸碰到發展的天花板?

  “兩棄”限制發展空間

  近日,江蘇省首次成功開展跨省跨區可再生能源發電權交易的案例表明,分布式光伏和風電等可再生能源再獲得縱深發展的重要支點,未來發展前景仍充滿巨大想象空間。

  眾所周知,目前限制光伏發電和風電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發展空間主要有兩大因素,一是“三北地區”偏高的棄光率、棄風率,二是日益擴大的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缺口,三是度電成本。

  《清潔能源消納行動計劃(2018-2020年)征求意見稿》顯示,截至2017年年末,新彊、甘肅、內蒙古三個地區的棄電量分別為133億、92億和95億千瓦時,棄光(風)率為24%、20%和15%。其中,新彊和甘肅的棄光率為24%和20%,合計在全國占比為66%。

  按照國家能源局有關光伏發電、風電投資監測預警機制,列入紅色預警的地區原則上不安排新增光伏發電、風電裝機指標,待棄光率、棄風率下降到合理水平后才會考慮新增建設指標。

  可見,嚴重的棄光、棄風限電現象不僅限制了相關地區的可再生能源發展空間,同時短期“快干猛上”的發展思路也帶來了嚴重的資源浪費,并為此而飽受各方詬病,引起了各級政府的高度注意。

  發電權替代權交易“救場”

  不過,隨著電力市場化交易的深入推進,江蘇成功開展可再生能源發電權替代權交易模式,正為解決“三北地區”光伏發電、風電消納難問題打開了一個缺口。

  據報,根據江蘇與甘肅、新疆等西部省份達成的協議,2018年5至10月間,江蘇將通過減少省內燃煤機組發電的方式消納西部省份可再生能源,全年交易規模預計為4.6億千瓦時(甘肅3.4億、新疆1.2億)。

  據悉,經安全校核,5月成交電量1.74億千瓦時(甘肅1.29億、新疆0.45億),這是全國范圍內首例成交的跨省跨區可再生能源發電權替代交易。

  盡管江蘇消納新疆和甘肅4.6億千瓦時電量,與其各自133億和92億千瓦時的棄電量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但江蘇省率先開創這種交易模式無疑為消化新彊、甘肅和內蒙古的光伏發電、風電多余電量打開了一扇光明之門。

  縱深發展可期

  位于長三角經濟帶的江蘇省是東部地區用電大省,同一區位的上海和浙江均存在巨大的用電需求,若這兩個省市均與西部地區展開可再生能源發電權替代交易,則會進一步促進新彊和甘肅的可再生能源發電消納。

  這種交易方式有三大優勢,一是有效緩解送端電網可再生能源“三棄”問題;二是可降低區內傳統燃煤發電企業的碳排放,推動該地區的節能減排和綠色低碳經濟發展工作;三是能有效緩解發電企業因欠補帶來的資金“斷頓”問題。

  可再生能源發電參與到市場化交易中來,將“西電東送”、“隔墻售電”落到實處,構建一個行之有效的政策和市場疊加發展體系,是深入推進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光伏發電、風電等產業縱深拓展的一個方向。

  市場化交易利好分布式光伏

  前不久,旨在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中發〔2015〕9號)及其配套文件精神,積極穩妥推進增量配電業務改革,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了《增量配電業務配電區域劃分實施辦法(試行)》通知。

  《辦法》第九條明確表示,鼓勵以滿足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納為主要目標的增量配電業務,支持依據其可再生能源供電范圍、電力負荷等情況劃分配電區域。不得依托燃煤自備電廠建設增量配電網,防止以規避社會責任為代價營造成本優勢。

  在此之前的2017年10月份,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了《關于開展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試點的補充通知》,暨發改辦能源〔2017〕2150號文件。隨后,又發布了發改能源[2017]1901號文件,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關于開展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試點的通知》,拉開了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的大幕。

  2018年2月份,河北省能源局發布了《關于開展分布式光伏發電市場化交易試點的通知》鼓勵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與電力用進行電力直接交易,向電網企業支付“過網費”。交易范圍內首遠就近實現,原則上應限制在接入點上一級變壓器供電范圍內。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進分布式發電市場化試點交易,以及鼓勵增量配電業務區域性交易,總體的戰略方向是推動電力市場化交易,打開電力市場化改革的發展空間。在深入能源生產和消費“四個革命”的背景下,其戰略落腳點更多側重于可再生能源發電,以及分布式發電業務的發展,這對分布式光伏而言是最大的利好。

  多管齊下治“欠補”

  制約光伏、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的另一大瓶頸則是可再生能源補貼拖欠問題。據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官員程晨璐透露,根據財政部的統計,截至2017年底,可再生能源補貼缺口已達到1000億元。

  國家能源局的積極推動建立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交易制度,用綠證的自由交易價格,替代固定財政補貼,是解決可再生能源補貼缺口問題的有效模式之一,卻未必是唯一模式。

  在未啟動綠證強制性約束交易之前,眼下補貼缺口越拉越大卻是不爭的事實。同時,綠證強制性約束交易真正實施,市場各方反應以及是否能全面貫徹落實也值得推敲。

  所以,解決可再生能源補貼缺口問題需要的多管齊下,除了綠證強制交易,提高電力附加之外,在可再生能源發電權交易方面同樣可以作文章。

  空間不可“限”量

  總體而言,在技術創新推動下,光伏發電、風電的度電成本已無限接近平價,新一輪光伏應用領跑者基地招標中已有多個基地報出低于燃煤標桿電價的申報價,甚至是中標。在此背景下,若分布式光伏市場化交易正式落地,讓“隔墻售電”成為現實,同時又通過可再生能源發電權交易解決“三北地區”的電力消納問題,緩解發電主體對資金的渴求和依賴問題,再加上綠證制度的“推波助瀾”,那么光伏發電、風電的市場空間會進一步徹底打開。

  4月24日,國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司副司長李創軍在一季度能源運行形勢發布會上表示,今年擬安排10GW規模用于分布式光伏建設。以此來算,今年的裝機指標已用近八成。

  就“十三五”光伏發電裝機規模,2017年1月5日,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原副司長梁志鵬在新聞發布會上答記者問時曾表示,從“十三五”光伏發電的規模上來看,1.05億千瓦并不是一個上限,而是一個指導性的發展規模。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一季度,中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已達到130GW,占全球總裝機量的三分之一。這一數字就遠超“十三五”的裝機目標,可光伏發電量、在電力總裝機中的占比數據卻與規劃目標仍有一段距離。
最新評論
0人參與
馬上參與
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