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国产午夜精品无码,午夜天堂一区人妻,无遮挡色视频免费观看,中文字幕久热精品视频在线

電力工業有哪些客觀規律
來源:中國能源報 | 0評論 | 4446查看 | 2013-07-24 11:30:14    
  2012年7月26日是“中國電力主題日”,也是中國有電130周年紀念日,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理事長劉振亞指出,中國電力130年的發展歷程為發展電力工業提供了四個重要啟示:第一,必須國家強盛;第二,必須牢記基本使命;第三,必須遵循客觀規律;第四,必須堅持自主創新。筆者認為,這四條都很重要,但第一、二、四條平時談得較多,在本文中,筆者想重點就第三條,即電力工業的客觀規律展開討論。

  一、電力是二次能源中可持續發展的能源

  歷史上最主要的能源革命的驅動因素是蒸汽機、內燃機和發電機的發明,其中,發電機的發明是比蒸汽機和內燃機更重大的革命。在這三項能源革命的驅動因素中,電力對于擴大能源供應的作用最大,可以把能源利用對環境的影響減至最小。電力是二次能源中最方便、最便宜、可持續發展的能源,是人類社會可以永遠利用的能源。

  一次能源經過加工轉換得到的能源稱為二次能源。例如電力,用作燃料的各種石油制品如汽油、柴油、煤油等,還有焦炭、煤氣、核能、氫能等。各種一次能源都可以轉換成電力,當煤炭、石油、天然氣枯竭的時候,我們還可以將可再生能源轉換成電力,所以說,電力是二次能源中可持續發展的能源。

  至于究竟哪種非化石能源能成為轉換成電力的主力能源,目前很難定論。核能曾一度被認為是可在總能源供應中占據很大比例的能源,但隨著核能的發展,其自身問題逐漸暴露,且核能項目的資金投入也未能如先前預期般大幅度下降,甚至快堆、聚變堆的投資還有可能大幅度上升。可再生能源資源非常豐富,但其密度低、分布較為分散且具有間歇性,因此轉化成可靠的、可用的、高密度的能源供應形式成本很高,目前儲能技術面臨的難題也還沒有解決。從環保角度而言,電力來源的脫碳化依然是個關鍵問題。第三次能源大轉換需要創新能源革命的驅動因素。

  二、電力利用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各種一次能源可以轉換成電力,電力又便于集中、分散、傳輸、控制和轉換成其他各種形式的能源。過去人們總認為,一次能源轉換成電力的轉換效率過低,電力在轉換輸送中的能源損失太大。在電力的使用中,電力為現代信息與通訊技術的發展開辟了道路,其他任何能源都難以替代,但是電力轉換為動力、熱能時確實不如其他能源。幸運的是,由于最近幾十年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一次能源轉換成電力以及電力轉換成其他能源形式的效率都大大提高了。特別是電力轉換成熱能的效率大大提高,比如,我國規定空調的一級到五級能效范圍值為3.4-2.6,這就是說輸入1千瓦時電力,可以換來3.4-2.6千瓦時的熱能;空氣能熱水器作為新一代節能熱水器,其節能效果是電熱水器的4倍,燃氣熱水器的3倍,太陽能熱水器的2倍。熱泵技術的成熟和廣泛應用,使電力轉換為熱能成為電力應用中由低效轉為高效的典范。電力利用效率的不斷提高, 使得電力在終端能源中的比重不斷提高,經過130多年的努力,電力在終端能源中的比重已經由零上升到20%左右。

  由于電力利用效率越來越高,電力消費已逐步開始替代石油、天然氣等其他能源消費。據法國能源統計公司的統計,電力消費在工業能源消耗中的比重在2011年已上升到第一位。今后隨著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進程的推進,非化石能源基本上都要轉化成電力來使用,因此今后電力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會達到50%,甚至80%。新的能源革命要求提高電力在能源終端消費中的比重,其范疇遠超能源系統,需要整個社會一起努力。在過去,人們已習慣于使用化石能源帶來的舒適生活模式,這就注定了這場能源革命具有艱巨性。

  三、電力供應要隨著電力需求轉

  電力供應要隨著電力需求轉,就是電力供應要按照電力需求來發電,電力需求有多大,電力供應也要有多大,用戶用電負荷增加,發電機就要跟著增加發電量;用戶負荷減少,發電機就要跟著減少發電量。電力工業首先要能滿足電力需求的工作容量,還要考慮事故、檢修和調峰的需要,這就要有足夠的備用容量(包括事故備用、搶修備用、負載備用),所以電力工業的裝機容量要比最大負荷大,電力系統的輸電和配電能力也要比裝機容量大。

  20世紀中后期,特別是第二次世界能源危機之后,人們發現電力供應隨著電力需求轉,為此,業內人士認為,供應方和需求方應當共同努力來節約能源,并提出了需求側管理和綜合資源規劃兩套方案。需求側管理主要采取兩大措施:一是負荷管理,二是節電措施。綜合資源規劃則是把需方資源和供應側資源一起經過篩選、排比、優化后制定最小費用資源規劃。電力需求側管理的作用就是改變負荷曲線的形狀,如降低高峰負荷、填充負荷低谷、減少終端用戶的電力消耗,增加特別時段的電力消耗(如為了減少棄風電量,在棄風時段讓某些用戶增加電力消耗)等等。電力需求側管理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電力用戶的用電狀況,即改變了負荷曲線形狀,但其不可能總體改變電力供需情況。

  電力工業供應側原來只有煤電、天然氣發電能隨著電力需求轉,現在水電、核電、風電、光伏發電都要靠火電調節來做到電力工業隨著電力需求轉,這就給發電企業增加了難度。這也是電力工業的客觀規律與當前大規模開發風電、光伏發電所產生的矛盾。面對這種情況,解決辦法之一是多搞火電來陪著風能、光伏發電,但這種做法與用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發電的目的相悖;辦法之二是加快發展大規模儲能裝置,把風電、光伏發電調節成為能圍著用戶轉的電源,但是至今儲能技術領域還未出現大規模突破;辦法之三是讓一些耗電大的企業隨著風電、光伏發電轉,但有的科研單位已經研究若干年,仍未見到合理的經濟效果。

  四、電力工業的產業屬性——自然壟斷產業

  電力工業和電信、鐵路、郵政、航空等產業,均屬網絡產業。而網絡產業必須有一個完整的網絡才能提供社會服務,按照麥特卡爾夫定律(Hetcalfe law),網絡價值等于網絡節點數的平方,網絡效益隨著網絡用戶的增長而呈指數增長。此外,自然壟斷產業具有顯著的規模經濟性和范圍經濟性。規模經濟在于生產要素的不可分割性;范圍經濟在于成本的次可加性。規模經濟原理要求企業生產經營規模必須是夠大,才能有效地降低單位產品的固定成本,進而降低單位產品的平均成本,從而在市場競爭中獲取競爭優勢。而范圍經濟原理則要求企業必須將密切相關的業務有效地聚合起來,進行一體化經營,這樣可以節約市場交易費用。正是在網絡經濟、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共同作用且相互強化的效應下,自然壟斷企業要求全程全網聯合作業,以保持壟斷性結構。所以相對自由競爭而言,自然壟斷產業成為這些網絡型產業中更富效率、資源配置更為優化的制度安排和產業組織形式。

  在20世紀80年代,英美等國對電力工業實行了自由化、私有化、發輸配售分開、放松管制、引入競爭機制的改革,由于不符合網絡經濟、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的要求,其無法指望企業會有比較低的成本結構,從而也就難以形成較低的價格水平,即使價格勉強降下來了,發輸電設施未能及時更新和增加等問題也會導致缺電、電價猛漲等結果,美國加州和英國的電力改革就是如此。

  電力工業在最初的近百年里,都是按自然壟斷行業經營的,20世紀80年代后開始引入競爭機制改革。最近30-40年里,雖然在電力工業中引入競爭機制的道路并不順暢,但是不少人仍然迷戀于分拆和引入競爭。如果人為地將自然壟斷產業分拆,將其整體性破壞,經過破碎式的惡性競爭之后再回到壟斷經營的路子上來,豈不是繞了一圈又回到原地的改革思路?這又有何實際意義?

  五、要嚴格執行安全第一的方針

  電力工業的根本目的是要建立安全、經濟的電力系統,為用戶提供可靠、優質的電力服務。電力系統最大的企業效益和社會效益都來自安全運行和安全供電。電力工業不同于其他行業,其他行業發生事故只影響一個車間或一個企業,電力事故會危及整個電力系統的發電、輸電、配電及用戶的生產和生活,一次大的電力事故的危害甚至超過一次大地震、一場大臺風。去年印度大停電就影響6.7億人用電,城市一切生產、交通停頓。
最新評論
0人參與
馬上參與
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