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国产午夜精品无码,午夜天堂一区人妻,无遮挡色视频免费观看,中文字幕久热精品视频在线

碳交易試點逐步開放 上千名個人投資者參與交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 0評論 | 4897查看 | 2014-06-10 10:13:00    
  日漸發展的中國碳市場對于個人投資者的開放度正在逐步提高。

  近日,廣東市場啟動個人投資者開戶,使廣東成為繼深圳、天津、湖北之后第四個對個人投資者開放的碳交易試點。

  6月3日,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發布個人開戶指引及相關配套文件,開始接納個人投資者進入廣東碳市場交易。6月5日,廣東市場迎來首批個人投資者交易。當日上午,5名個人投資者來到廣碳所參加現場交易,最終買入195噸配額,總成交金額12709.4元。其中,一名來自北京的吳先生專程來到廣東進行現場交易,以60元每噸的價格向廣州梅山熱電廠有限公司買下5噸碳配額,成為廣東碳市場的首個個人買家。

  “碳市場慢慢走向成熟以后,個人的會員的交易會越來越多的。”吳先生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有過CDM從業經驗,他對國內碳市場中長期發展頗為看好,“這需要一個階段,但慢慢的隨著碳市場容量的增加以及政府對履約期的嚴格執行,活躍程度都會大大提高的。”

  目前,試點市場中深津鄂粵四地均允許個人投資者進入,即將開市的重慶市場也將對個人投資者開放。而北京、上海兩個試點對于個人投資者的進入則仍在研究中。

  對個人投資者而言,碳市場是一個可以嘗試交易獲利的新平臺,也是一個仍有未知的新概念,機遇與挑戰并存。而對國內碳市場來說,個人投資者則是市場活躍的催化劑,更具有教育公眾的重要意義。

  當下,在深圳排放權交易所、天津排放權交易所、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四家機構開戶的個人會員約超過1000戶。這批首年入市的個人投資者,成為社會參與碳市場的探路者。

  個人入市門檻不高

  從入場成本來看,天津、湖北的費用最少。

  對個人投資者而言,進入碳市場的門檻并不高。

  在四個目前支持個人開戶的碳市場中,只有天津市場特別強調了個人投資者的申請條件。天津排交所要求個人投資者年齡為18-60周歲,應當是具有國家法律規定的獨立民事行為能力人,具有一定投資經驗、行業背景知識及抗風險能力,金融資產不低于30萬元人民幣。而其他三個碳市場對申請人則沒有硬性限制,而是對其進行風險評估。

  因此,個人投資者想要嘗試碳交易,只需要選擇交易所開戶即可。目前,四個交易所都支持異地開戶,但提供了不同的開戶方式。

  欲參與深圳碳市的個人投資者即可直接在深圳排交所開戶,也可通過經紀會員開戶。而天津排交所則實行會員二級管理體系,個人投資者需通過其指定的交易會員開戶。湖北、廣東市場目前需要通過交易所直接開戶。

  目前,深圳支持的開戶行為建行、浦發、興業、中行。天津、廣州市場開戶行暫時只有浦發,湖北為建行。

  從入場成本來看,天津、湖北的費用最少,對個人開戶免除所有費用。廣東市場雖然也暫免開戶費,但個人需繳納年費1000元/年,當年交易量達3000噸則返還年費。深圳通過交易所開戶的個人會員需一次性繳納入會費2000元和首年年費1000元,通過經紀會員開戶則免除相應費用,只需繳納交易傭金。

  在交易費用上,廣東、湖北市場費率較低,均為5‰,此外湖北定價轉讓模式向賣方收取4%。深圳排放權交易所的收費標準為交易經手費雙向收取6‰,競價手續費雙向收取5%,此外對通過經紀會員參與的個人收取3‰的交易傭金,而天津排放權交易所的收費方式為雙向收取不超過7‰。

  此外,天津市場實施最大持有量限制制度。湖北要求個人購碳不得超過5萬噸,用于碳交易的入市資金不超過流動凈資產的30% 。廣東要求個人配額持有量不得超過300萬噸。

  個人參與活躍初期碳市

  促進價格發現,從而產生市場的良性循環。

  個人投資者參與碳市場,首先能夠活躍市場氛圍,推動早期交易,這一點在試點市場開市初期尤為重要。

  深圳市場是一個受惠于個人投資者的典型案例,在深圳市場開市后,由于碳市場在當時國內仍是新鮮事物,控排企業沒有參與經驗,曾有長達兩個月時間沒有交易產生。最終是個人投資者在系統中不懈掛單,才終于促成了成交。根據深圳排放權交易所統計,2013年深圳市場上有一半以上的成交有機構或個人投資者參與。

  “我們對個人投資者參與到碳市場中來很感激。”深圳排放權交易所副總裁葛興安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市場啟動初期,是在個人投資者的參與下發展起來的,因此我們也希望能更好的服務個人投資者,包括研究面向個人開放的拍賣、創新性產品等,我們會竭盡所能的提供投資機會。”

  據介紹,目前在深圳排交所開戶的個人投資者已經達到580多位,隨著市場發展,對成交貢獻有所下降,約占市場交易量的30%。

  另一個案例是天津市場,在開市后前兩個月,天津市場參與者主要為機構或個人投資者,約占70%。隨后隨著市場升溫,控排企業的參與開始提高。

  天津排放權交易所總經理王靖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個人投資者對天津碳市場的作用很關鍵,能夠活躍市場,同時也提高社會對碳交易的認知度。目前,天津排交所對個人投資者開發以自然增長為主,前來開戶的多為主動找上門來的。

  同時,個人參與碳市場也能夠吸引社會關注,從而產生帶動效應,推進減排意識推廣。

  “個人投資者參與有想要獲利的,但也有個人抱著公益的心態來支持碳市場,對于是不是能賺錢考慮的不是那么多。”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總裁助理孟萌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我們引入個人投資者,希望能夠起到活躍市場的作用,但同時個人的參與也能在整個社會上形成輿論環境或者氛圍,帶來超出市場交易本身的效益。”

  目前,已有10余名個人投資者在廣碳所成功開戶,另外還有30余名意向個人投資者向廣碳所提出了開戶申請。

  此外,個人投資者在市場的參與還能提供流動性,促進價格發現,從而產生市場的良性循環。

  “在市場初期,控排企業通常不是活躍主體,因為需要一個意識轉變的過程,因此初期碳市場需要有機構和個人的參與才能活躍市場。” 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副總經理張杲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所以社會投資者的參與能夠帶來流動性和價格發現,讓更多的人看到市場的投資價值和流動性,從而開展后續的碳金融市場,形成良性循環。”

  目前,在湖北市場開戶的個人投資者已達到400多名。

  個人參與風險仍存

  管控單位信息披露不足。

  不過,個人投資者參與碳市場,仍需意識到市場存在的風險。

  “我覺得中國碳市場仍然不成熟,個人參與風險比較大。”一位從去年就參與了碳市場的個人投資者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他雖然關注碳市場很久,但是仍然對價格變化的原因一頭霧水,同時也很擔心后期的市場走向。

  相比其他市場,個人投資者參與碳市場主要存在投資失敗、信息不對稱和政策不確定幾大風險。

  首先是投資風險,對此,各交易所均表示會從入市風險評估方面加以控制。“個人入市首先就存在投資失敗的風險,因此我們設置了30萬金融資產的進入門檻,并且在評估中要了解個人對碳市場的了解程度,來衡量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規避這類風險。” 天津排放權交易所總經理王靖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副總經理張杲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現在湖北市場正處于發展階段,因此也在研究如何控制好市場投資人和市場存量的關系,避免在市場存量較小的情況下引入過多投資人,同時通過特殊漲跌停制度等設計來規避市場風險。

  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總裁助理孟萌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碳和其他投資產品一樣存在風險,但對一些以公益心態參與的個人投資者來說,由于不是純粹投資,風險承受能力強。不過,從現在的市場來看碳價一直在波動,且不具備分析的基礎,因此有信息不對稱的風險。

  信息不對稱在目前的碳市場表現較為明顯,相比其他市場,這一點是碳市場投資者所面臨的突出問題。“管控單位信息披露不足,可能會給個人投資者帶來風險
最新評論
0人參與
馬上參與
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