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經濟 | 0評論 | 6253查看 | 2012-07-11 21:23:51
從銀川開發區出發,沿青銀高速,兩個小時 車程便可達到鹽池——這座因盛產灘羊、 甘草而久負盛名的寧夏東部縣城,因周圍 分布著大小20 余個天然鹽湖而得名。昔日,這里還 是兵家必爭之地,并曾造就過“三十里一堡,六十里 一城”的盛景。如今,這里除卻漫漫黃沙、萋萋荒草, 只剩下一段段殘敗的明城墻。在風沙的撕扯下,其又變得殘敗不堪。 過不了多久,這里將拔地而起一座現代化的光熱發電廠。
2011年10月12 日,由哈納斯新能源集團投資,聯 合華北電力設計院、西門子等共同打造的亞洲首家槽 式太陽能—燃氣聯合循環(ISCC)發電站在這里破土 動工。據了解,該工程建設總投資22.5億元,規劃容 量高達92.5MW,預計在2013 年10 月建成投產。在 項目建成后,預估年發電量相當于每年節約標準煤 10.4萬噸,與相同發電量的常規火力發電廠相比,每 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1萬噸。
哈納斯,一家原本在發電領域籍籍無名的企業, 也終隨著這一劃時代的項目而浮出水面。事實上,自 1999年銀川市天然氣總公司(哈納斯新能源集團的前身)成立時,就開始規劃新能源的未來。多年來,其 一直致力于新能源的發展,目前已取得長足的進步。 現在,其已經成長為一家業務范圍覆蓋風力發電、光 熱發電、熱電冷聯產、液化天然氣生產和銷售、城市 燃氣供應、集中供熱與制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領 域的國有控股大型能源公司。 更不為人知的是,從2007年起,哈納斯新能源集 團就致力于風電項目的開發,至今已參與了多起風電 項目建設,在風電領域的地位舉足輕重。而今,其又 將觸角伸向光熱發電領域。哈納斯甚至宣稱,將在 “十二五”期間陸續開展建設2 個光熱基地、10 個光 熱項目,未來的目標是光熱發電累計突破百萬千瓦。
自2010 年4月以來,哈納斯組織了數十位國內外光熱領域的專家,對光熱發電進行了充分的調研、技 術論證和經濟性分析。同時,哈納斯新能源集團還聯 合華北電力設計院、西門子等公司共同就項目建設的 關鍵環節和重要問題,進行了多次充分的交流和協商。 哈納斯新能源集團總裁馬富強表示,鹽池太陽能 項目充分利用了寧夏當地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和沙漠荒 地,減少了煤炭等化石能源對環境的污染,調整和完 善了當地的能源結構。 當鹽池遇到哈納斯 作為西部大開發的重點省份之一,寧夏一直希冀成為能源強省。寧夏煤炭資源豐富,同時,還有豐富 的風能、太陽能、水能等資源,而鹽池憑借光照條件 好、日照時間足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在發展 新能源,尤其是太陽能方面具備了更為有利的基礎條 件。
此外,從寧夏衛視與第一財經合作探索制播分離中,寧夏人的創新意識得以充分體現。 而作為致力于新能源發展的大型國企,哈納斯長 期以來秉承提供多樣化能源解決方案和可持續性的能 源利用方式的宗旨,助力中國能源轉型。現在,風力 發電、光熱發電等新型能源使用方式又成為哈納斯業務發展的核心。如此,當鹽池遇到哈納斯便擦出奪目 的火花。 其實,將項目落地鹽池并非隨意之舉。在項目地點選擇上,哈納斯就充分考慮到寧夏地區太陽能資源 在區域分布上的不同。而經過研究對比發現,寧夏鹽 池縣所處的地帶更適合光熱發電,而且項目選址處于 沙漠邊緣,避免了因為發展光熱項目而占用寶貴的耕地資源。
據了解,建廠廠址位于毛烏素沙漠邊緣,植被較少,槽式鏡場可以吸收及遮擋太陽光線,從而降低項 目地區的地表溫度和蒸發量,有利于植物的成活和生 長。同時,利用沖洗聚光鏡后漏入地面的水,為植物 提供必須的養分。據了解,電站建成后,將嘗試在鏡 場下方種植低矮耐旱綠色植被,更有望將沙漠變為綠洲,對改善當地生態、保護環境無疑起到促進作用。該 項目為寧夏乃至我國的新能源發展開辟了新的模式。 在項目論證時,哈納斯就確定了合理開發太陽能 資源,增加寧夏電網的新能源的比例,實現電力可持 續發展,促進當地能源結構調整目標。如此,項目機 組配置方式靈活,具備快速啟停,可在無外接電源的 情況下啟動,運行穩定等特點,能夠減少對電網的沖 擊,強化電網調峰能力,對滿足寧夏電力需求,完善 當地綜合能源體系,起到支持作用。
除了考慮推動寧夏地區的節能減排工作,增加新 能源在寧夏電網中的比例外,在項目論證初期,哈納斯還以為當地人民謀福祉作為重中之重。這不僅體現 在改善當地能源結構方面,更為重要的是,該項目利 用沙漠節省土地資源,保護生態環境,減少污染,將 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最大化。同時,在一定程度上 也解決了荒漠化地區群眾的就業、增收問題。 如今,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尤其發展太陽能 發電是改善生態、保護環境的有效途徑。寧夏鹽池哈 納斯高沙窩槽式太陽能- 燃氣聯合循環(ISCC)發電 站以其清潔、源源不斷、安全等顯著優勢,切實解決 了能源產業發展與自然環境之間的矛盾,形成了可復 制、可持續的新能源產業發展模式,這可謂是哈納斯 應對氣候變化挑戰做出的一次積極嘗試。
正如哈納斯的愿景所倡導的,“通過明智地投資 建設,以開發出更好的新能源解決方案來實現社會大 眾從對傳統能源的依賴向新能源轉變這一目標;通積累經驗。 據哈納斯集團項目負責人及參與設計的華北電力 設計院等機構的相關負責人介紹,槽式太陽能熱發電 技術的研發和應用,能有效地實現大容量的光熱發 電,提高了太陽能電廠的總體效率。寧夏哈納斯槽式 太陽能—燃氣聯合循環發電年利用太陽能資源與同年 發電量的常規火力發電廠相比,不僅節約資源,其二 氧化碳減排量每年大約在21 萬噸。
據了解,常規槽式太陽能發電全廠總熱效率 約為1 3 %~1 6 % 。常規燃氣—蒸汽聯合循環 (NGCC)發電全廠總熱效率約為45%~50%。而 槽式太陽能—燃氣聯合循環發電系統充分利用太 陽能作為中低溫加熱熱源,天然氣發電后的高溫 煙氣作為高溫加熱熱源,用該系統發電全廠總熱效率可達70%~80%。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電站 的總體效率可提高25%。 同時,該系統還有利于提高供電可靠性、安全性。 從太陽能輻射的日分布上看,從上午9 點至下午4點 太陽能輻射強度較強,本工程通過增加熱儲能系統 后,整個ISCC系統運行可延長至晚上9點,系統出力 變化與電網用電峰谷相吻合。即在太陽能資源充足 時,燃氣輪發電機與汽輪發電機按槽式太陽能—燃氣 聯合循環方式運行;太陽能資源不足和夜間,燃氣輪 發電機與汽輪發電機按常規燃氣—蒸汽聯合循環方式 運行。發電機組配置方式靈活,可快速啟停,對電網 起到支持作用,增加了電網的安全可靠性。 哈納斯就此次槽式太陽能基地項目已與中國華北 電力設計院、德國西門子公司等就項目建設的關鍵環 節和重要問題多次進行了充分交流和協商。無疑,兩 大巨頭協同助力該項目也是寧夏鹽池哈納斯高沙窩槽 式太陽能)- 燃氣聯合循環電站項目的亮點。
據了解,華北電力設計院在光伏領域擁有前瞻性 的經驗及技術,自2004 年至今,參與30余項光伏工 程,在太陽能資源普查、規劃、選址、測量、資源評 估及預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項目申請書、初步 設計、施工圖設計等全部咨詢、設計、總承包的各個 階段都積累了強大技術實力。西門子公司在新能源領 域聚集了一批世界頂尖的優秀人才和專家。 有了技術的保證,還需要對其經濟性、環境價值、 社會效益做出綜合權衡。在環境、經濟和社會價值方 面,槽式太陽能熱發電以其清潔、源源不斷、安全等 顯著優勢,有效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改善和保護 生態環境,營造電廠生態圈,出色地實現了可再生資 源與清潔能源的協調發展。 馬富強說:“寧夏鹽池哈納斯光熱發電站項目的 建設,必將大大提高太陽能光熱的利用率,同時對研 究太陽能—燃氣聯合循環電站的設計、建設、管理、 運營和維護都具有重要的示范意義,其建成投產更將 標志著中國進入世界太陽能熱發電領域的最高水平。” 而哈納斯人正在以自己的方式譜寫著中國的太陽能發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