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者:本網記者Summer | 來源:CSPPLAZA光熱發電網 | 0評論 | 9428查看 | 2015-07-06 16:52:00
CSPPLAZA光熱發電網報道:自1980年(nian)(nian)代美國開(kai)建全(quan)球(qiu)首個商業化光熱發(fa)電(dian)(dian)項(xiang)目至(zhi)今,全(quan)球(qiu)光熱發(fa)電(dian)(dian)產業已歷經30余(yu)年(nian)(nian)的(de)(de)(de)跌宕與變(bian)遷,30年(nian)(nian)來,這個產業在(zai)全(quan)球(qiu)建起了約5GW的(de)(de)(de)在(zai)運行(xing)裝機,30年(nian)(nian)來,全(quan)球(qiu)光熱發(fa)電(dian)(dian)的(de)(de)(de)市(shi)場(chang)版圖從(cong)傳統市(shi)場(chang)轉(zhuan)至(zhi)新興市(shi)場(chang),但(dan)不變(bian)的(de)(de)(de),是(shi)(shi)人(ren),是(shi)(shi)那些長期以來,無論外在(zai)環境(jing)如何改變(bian),仍執著于踐行(xing)光熱發(fa)電(dian)(dian)夢(meng)想的(de)(de)(de)逐(zhu)夢(meng)者(zhe)。
德國光熱發電工程咨詢公司SolEngCo的副總經理Miroslav Dolejsi就是這樣一位逐夢者,他當然更是光熱發電行業的一位資深專家。在6月25~26日在京召開的中國國際光熱電站大會暨CSPPLAZA年會2015上,參會代表們聆聽了Miroslav Dolejsi分享的他所參與的西班牙經典槽式光熱發電項目的開發經驗。而為了更進一步地聽取他對更多行業相關問題的看法,CSPPLAZA記者在6月26日的會議期間專訪了Miroslav Dolejsi。
CSPPLAZA: 光熱發電市場在過去的幾年間從西班牙和美國為代表的傳統市場轉向以中東和非洲為代表的新興市場,您如何看待這種轉變?
Miroslav: 是的,由于政策和法規的改變,西班牙和美國等傳統市場的光熱發電市場衰竭,并逐漸轉向轉向了摩洛哥、科威特、阿聯酋、沙特阿拉伯、南非和智利等新興市場。
據我了解,美國電網可以接納更大規模的PV和風電等非可調度可再生電能,目前其上網價格比儲能型光熱電站的電更便宜。目前在該地區就價格而言,光熱發電技術無法與其它發電技術競爭。但是,電網一旦到達其非可調度上網的技術上限,或者美國下一步的能源政策框架有所改善,光熱發電的優勢就會再次顯現。

圖:Miroslav Dolejsi在(zai)CPC2015大會上發(fa)表演(yan)講
然而對于新興市場,政策和技術是未來幾年驅動能源產業和能源技術發展前景的首要力量。新興市場在應對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時,也在加強政策的核心作用,對能源安全、成本和能源相關的環境問題給予更多關注。
在這樣的情景下,儲能型光熱發電技術就將有其一席之地。因此我希望各國政府意識到一點,從而頒布相關法律法規大力支持光熱發電技術的破繭,助其爆發,造福人類,保護我們唯一的家園-地球。
眾多金融機構意識到光熱發電技術在儲能和電力調節方面的優勢和在新興市場的巨大商機,對該產業予以大力支持,使得光熱發電技術已吸引了很多國際投資者的眼球。
我認為國際銀行的參與仍然是推動光熱發電產業在新興市場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為他們的參與會帶動地方商業銀行的參與,這能吸引政府的注意力,對國家光熱能源政策的出臺有一定的激勵作用。
此外,光熱電站項目的建設所需的本土人力資源比其它任何形式電站的建設都多得多。因此我認為,光熱市場能大力推進項目本土化成分和技術轉接。一些產品生產商根據產品采購商的需求在采購商所在國設立工廠,這一舉措能有力拉動采購商所在國的社會經濟環境的發展。
我認為新興市場進入者的參與能夠拉動光熱電站成本的降低。舉個例子,摩洛哥NOORII和NOORIII項目就接納各類光熱玩家的加入。
近年來,技術的發展、市場的擴大以及能源領域相關的活動已經向全球能源系統注入了影響巨大的力量。因此我認為光熱發電在技術和產品上的革新是非常必要的。創新技術要在電站開發階段就開始應用,并貫穿整個建設實施過程。
CSPPLAZA: 您對全球光熱發電市場的發展前景有何預判?國際能源署預計到2050年光熱發電將占全球供電比例的11%,對這一判斷,您的看法是?在SolEngCo的網站上,我看到你們的Vision是到2025年讓太陽能熱發電滿足全世界1億人的用電需求,相當于完成40GW的光熱發電裝機,這聽起來是一個很宏偉的目標。今年是2015年,全球光熱發電的在運行裝機仍不到5GW,未來10年要實現8倍的增速?
Miroslav: IEA(國際能源署)的這個規劃藍圖似乎有些滯后。然而,IEA2010年能源藍圖規劃2050年實現太陽能熱發電量占全球發電總量11%的目標是保持不變的。
從整個發電系統的角度看,光熱發電優于光伏發電和風電,這是由光熱電站的內置儲能能力決定的。因此光熱發電技術在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中的地位是首屈一指的,這也是我們SolEngco公司所堅信的。我們的愿景——到2025年光熱發電量達到100TWh (占全球發電量約5%)的目標是在2012年就設立的了。我們知道,很多國家的能源規劃政策中都有一定的光熱發電比例。比如,科威特規劃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供電比例達10%,摩洛哥規劃到2020年實現太陽能發電裝機2GW,南非規劃到2030年實現光熱發電裝機1200MW,沙特阿拉伯王國規劃到2032年實現光熱發電裝機25GW。
我們深知到2025年實現發電量100TWh是一個宏偉的目標,聽起來讓人感覺雄心勃勃,但促成成就的往往也正是雄心勃勃的宏大目標。我們的目的是讓地球變得更加美好,通過我們的愿景、我們的積極行動、動力、技術、知識和不斷努力減少排放和垃圾污染給我們的健康帶來的負面影響。我們相信在實現這一目標的征程上,我們會遇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推進光熱產業的蒸蒸日上。
展望光熱產業前景,要實現這一宏偉目標的關鍵之至就是降低系統成本,當然這也是巨大的挑戰。然而,追求這些宏偉的目標的過程能大力推進光熱發電技術的不斷進步和革新,從而通過技術途徑(包括技術研發、研究和檢測等)和非技術途徑(包括產品生產、電網傳輸、土地利用、許可和融資等)讓光熱技術的競爭優勢超過火力發電。
CSPPLAZA: 光熱發電技術的商業化應用目前仍以槽式為主,但塔式熔鹽技術的應用正在加速,有觀點認為塔式熔鹽技術是最具成本下降潛力的技術,您的看法呢?
Miroslav: 我認為相對于其它已經投入商業化運營的光熱技術而言,塔式熔鹽技術在成本降低方面的潛力最大。
但是,塔式技術只有在高DNI值和空氣質量良好的地區(如南非、智利,美國等)其優勢才能充分發揮出來。而在低DNI值和空氣污染的區域則反之。
我認為美國能源部出臺的SunShot文件中標明的到2020年實現6美分的度電電價(無ITC政策支持的電價)也是一個宏大的目標。技術研發需要有一定的運行經驗基礎,而光熱產業的項目運行經驗目前是很缺乏的。
CSPPLAZA: 光熱發電的成本正在下跌,但相對于風電和光伏,其成本仍太過高昂,您認為如何才能更快地推動光熱發電的成本削減?
Miroslav: 我認為降低光熱成本具體就是要降低投資成本、運維成本和提高性能。我認為提高性能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最優選址和最佳電站布局(比如槽式電站的布局為方形的光場、發電島設于光場中央)、增加容量因子和擴大電站規模(比如槽式電站裝機容量超過100MW,配備7小時以上儲熱系統)。再就是通過技術研發不斷地突破技術障礙,這非常必要(例如提高儲熱材料性能從而減少其使用量、在提高儲熱能力的基礎上減少儲熱相關成本)、延長儲熱時長(比如延長為12小時)能夠維持基荷負載運行。對于塔式技術而言,應加強配備超臨界蒸汽循環或者超臨界二氧化碳高溫吸熱器的研發工作,加強定日鏡清潔技術的研究等。
對于降低建設成本,我認為主要是設備生產成本和安裝成本。降低光場系統成本的關鍵是項目場地支架、反射鏡、吸熱器和回路方面成本的降低。我認為最大的成本降低潛力在于發電島與增大光場規模方面。同一場地范圍的多個光熱電站(如NOORⅠ、NOORⅡ、NOORⅢ)可以共享設施,諸如設備運輸路線,變電站、各種用途的建筑物、運維人員和設備裝配場地等。
對于降低運維成本,我認為最大的潛力在于實現自動化的維護。當然增加容量因子和擴大電站規模也很重要。
CSPPLAZA:您和Georg Brakmann稱得上是ISCC技術的鼻祖,是你們推動了世界上首批ISCC電站的成功開發,但截至目前,ISCC電站并未在全球范圍內獲得大范圍推廣,您認為主要原因是什么?
Miroslav: 是的,目前只有5個ISCC槽式項目在運行、1個在建、2個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