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者:CSPPLAZA | 來源:CSPPLAZA光熱發電網 | 1評論 | 6581查看 | 2016-01-29 15:24:00
CSPPLAZA光熱發電網報道:由中國光熱發電行業唯一的專業媒體商務平臺CSPPLAZA主辦、首航光熱聯合主辦、中控太陽能、江蘇太陽寶和百吉瑞新能源聯合協辦,中海陽贊助晚宴的以“示范熱潮下的通力協作”為主題的中國光熱示范項目開發全產業鏈合作峰會暨CSPPLAZA2016新年匯于1月16日~17日在京盛大召開!天津濱海光熱發電投資有限公司CEO馬云青出席本屆峰會并發表演講。
馬云青在演講中分享了天津濱海光熱通過技術引進和本土化產業鏈開發熔鹽槽式光熱電站的策略。
下面刊出的是馬云青演講的主要內容:(注:本文根據速記和錄音資料整理,文章內容未經演講者本人審閱,可能存在細節上的疏漏。)

圖:天津濱海光熱(re)發電投資(zi)有限公(gong)司CEO馬云青發表演講
馬(ma)云青:大家好,我(wo)們通過(guo)(guo)引(yin)進技(ji)術來實現產業化(hua)和本地化(hua)。前年CSPPLAZA會(hui)議上(shang)談到了為什么選熔鹽(yan)做介(jie)質,而不選油,不選導(dao)熱(re)(re)(re)油做介(jie)質,當時是(shi)從經濟上(shang)考慮的(de)(de),經過(guo)(guo)這(zhe)些年的(de)(de)調查研究,感覺到如果用熔鹽(yan)做導(dao)熱(re)(re)(re)介(jie)質可以簡(jian)化(hua)系統。導(dao)熱(re)(re)(re)油兩(liang)次熱(re)(re)(re)交(jiao)(jiao)換,一次熱(re)(re)(re)交(jiao)(jiao)換是(shi)油和鹽(yan)的(de)(de)交(jiao)(jiao)換,還要(yao)反過(guo)(guo)來,鹽(yan)向(xiang)油來熱(re)(re)(re)交(jiao)(jiao)換,這(zhe)種情況下(xia),就(jiu)有比較重(zhong)要(yao)的(de)(de)問題(ti),它的(de)(de)安全(quan)性(xing)問題(ti)。任何(he)一個換熱(re)(re)(re)器(qi)要(yao)想讓它不漏這(zhe)幾乎(hu)是(shi)不可能的(de)(de),無(wu)論是(shi)鹽(yan)向(xiang)油的(de)(de)泄(xie)漏,還是(shi)油向(xiang)鹽(yan)的(de)(de)泄(xie)漏,這(zhe)個危險是(shi)非(fei)常(chang)大的(de)(de),所(suo)以必(bi)須(xu)要(yao)避免(mian)。
如果選熔鹽傳熱儲熱,系統就簡化了,當然鹽也有一些風險,但是總的風險來說不會產生大的安全性事故,盡管熔鹽跟水做熱交換的時候也會產生泄漏,但是這個問題是容易解決的,如釋放壓力就可以了,所以這是當初選熔鹽作為導熱介質的重要原因。
做這個工作是全新的技術,盡管在美國、西班牙、德國、以色列他們都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是在中國來說是新的,我們接觸熔鹽的項目搞了五年多不到六年,主要的老師就是阿基米德,跟它學,跟意大利學。又發現另外一個問題,儲熱是光熱發電最重要的亮點,作為儲熱和換熱誰是最好的,經過了多次研究找到了德國,感覺到作為業主來說還有一些做不到,這些技術引進來的時候還需要有兩件事,一是總體設計院,第二是要有業主工程師,選來選去就選了西北電力設計院作為總體設計、選擇電規院做業主工程師。
我們確定了八字方針:引進、消化、吸收、創新。
只有走這個過程,為什么要走這個過程?回憶國內技術引進上做的工作,我在廣核做了20年工作,廣核的引進從1986年開始做設計的時候,到去年年初能夠向國外輸出整整經歷了30年,主要工作做的是高端引進,上來是一百萬千瓦,當時反對一百萬千瓦的人特別多,香港百萬人簽字不同意,但是頂過去以后經過了30年;第二是不斷的革新,一步一步往上走;第三國產化是最好的,開始引進就是全套引進,再看我國做這項工作的時候,最早引進法國的M310 一百萬千瓦,然后是英國的全速機,在進入第二步的時候引進的CP1000,再進入CP2中國的壓水堆,現在是AP1000,現在又跟法國和德國人合作,又做一百七萬千瓦,現在開始往外走。
中國的高鐵,高鐵引進目標很清楚就是要高速,提高我國的運行速度,因為每年數億人口的流動,沒有這個是不行的,光靠飛機是不夠的。第二個方面博采眾長,引進日本的牽引技術、法國電動技術、德國行車控制技術、加拿大的軌道技術,現在用了不到十年的時間,現在做到第三代。
我們第一步驟就是引進,引進集熱管,集熱管做了很多探索,證明是意大利的西西里島的5兆瓦的電站經過了七八年的運行,集熱管、反射鏡、控制系統、支撐機構都沒問題,所以選擇了它。德國化學熔鹽儲能方面很有經驗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是專門設計的蒸發器,蒸發器現在在大連生產,這是專利設計,這樣保證了整個熔鹽換熱系統中比較重要的換熱設備是穩定可靠的,再有在50兆瓦的電站里使用了15小時儲能,將近用熔鹽三萬噸,相當于差不多不到兩萬立方米熔鹽,這兩萬立方米的熔鹽儲罐是非常重要,國際上沒有標準,只好引進德國的設計,不僅是焊接標準、材料標準都是引入德國的,這方面的工作現在已經做的差不多了。
到(dao)現(xian)在(zai)為止(zhi),現(xian)在(zai)做(zuo)到(dao)什么程度(du)了(le)呢?到(dao)現(xian)在(zai)為止(zhi)光場的(de)(de)設(she)計(ji)由阿(a)基米德做(zuo)的(de)(de)光場設(she)計(ji)已經(jing)做(zuo)完了(le),前同已經(jing)簽署了(le),已經(jing)工作(zuo)(zuo)了(le)。第二件事,林德作(zuo)(zuo)為儲(chu)熱換熱系(xi)統的(de)(de)設(she)計(ji)工作(zuo)(zuo)正在(zai)進(jin)行,西北院(yuan)作(zuo)(zuo)為總體(ti)設(she)計(ji)要做(zuo)常規(gui)部(bu)分的(de)(de)設(she)計(ji),跟全部(bu)的(de)(de)BOP的(de)(de)設(she)計(ji),現(xian)在(zai)也(ye)在(zai)抓緊進(jin)行中,我們就等(deng)國家的(de)(de)示范(fan)項目(mu),示范(fan)項目(mu)確定之后、電價確定了(le)我們就立刻開(kai)(kai)工。阿(a)基米德的(de)(de)第一批(pi)集熱管,一半(ban)已經(jing)開(kai)(kai)始(shi)進(jin)口(kou)了(le),已經(jing)到(dao)貨了(le),大概(gai)四(si)分之一左右(you)已經(jing)到(dao)貨。林德的(de)(de)設(she)計(ji)和設(she)備(bei)也(ye)會(hui)在(zai)明年年初(chu)做(zuo)完,制造工作(zuo)(zuo)做(zuo)完,合同已經(jing)簽署了(le)。50兆瓦的(de)(de)引水工程也(ye)已經(jing)開(kai)(kai)始(shi)了(le)。
第二步的工作是引進,要引進德國的、引進意大利的,為什么要用意大利來做設計,就是因為意大利做了5兆瓦,而且運行了六七年,也有很多經驗教訓跟經驗反饋都會反應在我們的設計中,我們設計方面做的工作是最精準的,五年來第一版核心研究是國內做的,后來發現光場集熱方面不夠,又請意大利做了全部可行性研究和全部的設計,發現ENEA做的關于儲熱換熱方面還有一些不足,還是有一點關于在建設運行調試方面經驗不夠,又請阿基米德專門做光場的設計,又請林德做儲熱換熱設計,在此情況下西北院在此基礎上做全場的適應性設計。
整個工作把國外的設計標準跟國外設計全部變成中國的標準、中國的設計,讓中國的承包商能夠進行施工安裝,這是設計上走的路子,這條路相當的艱苦,剛才幾位先生都提到了這些問題,我們感覺到雖然接觸了幾年討論了這么長時間,有很多的細節問題、很多的經驗問題根本都不具備,這種情況下只能是當小學生,從一年級開始做起。
特別是標準和工作程序,很多過去的核電產業中,這個問題是最嚴重的一件事,如果在標準和工作程序上搞不清楚,后面的問題可能遇到的困難是相當的大。
關于經驗,別人走過的路子我們不能重走,別人做過的實驗我們不能再重復,做這個工作是踩著巨人的肩膀走,如果不這樣永遠比別人低,你學會它的東西人家又長了一塊。
消化的問題不多講了。
吸收什么東西?主要的目的是達到什么?這個項目不是我來做的,也不是找個人來做,而是一大群人來做,有很多專業工種來做,如果是光我幾個少數人做,大家可以講的明明白白,但是也講不明白,要很多人都明白,要不同的工種都明白,而且懂得怎么配合、怎么協調、怎么來優化,這就不是很簡單的事情,必須要組織一個團隊,不僅是設計團隊,而且要有建設團隊,還要有運行團隊。
第二是建立國際標準,都談國產化、本地化,如果本地化不懂得把國外的標準變成中國的標準,國產化是不能生根的,可以照葫蘆畫瓢,但是做不到真正吸收的精髓。
第三是進行國產化有兩個事情,一是集熱管的國產化,準備跟阿基米德在中國建立合資公司,在中國生產,因為它的熔鹽高溫情況下可以達到七八百度,空氣溫度下可以達到四百多度,可以做熔鹽,也可以做油,這種情況下就可以滿足我們的要求。
反射鏡,通過技術轉讓解決,通過技術轉讓,我們的合作已經簽署了正在執行,準備在今年8月份生產0.95毫米的反射鏡,包括鏡子制作和襯板的制作和鍍銀生產線,包括全部質量檢查的標準。
支撐機構,扭矩板、懸臂、支撐機構等,一起的技術轉讓,這個問題要在中國生產,因為大量的這種設備進口是非常貴的,光進口的增值稅就要達到17%,一定要做到,想進入到國產化中來一定要這么做。
跟國內合作,我們做不了這么多東西,比如說熔鹽泵我們做不了,還有熔鹽閥門我們也做不了,還有譬如說軟管、旋轉接頭、熔鹽流量計、熔鹽壓力計等等我們不可能做到,只有靠國內的有志于做此工作的人,這些企業家去做,由他們來做他們能夠做的事情,讓大家一起來進行國產化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