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濟網 | 0評論 | 4859查看 | 2016-12-05 10:33:45
12月2日,以“統一碳(tan)市(shi)(shi)場(chang):機遇與挑戰”為(wei)主題的(de)2016中(zhong)國碳(tan)市(shi)(shi)場(chang)高峰(feng)論(lun)壇在北京舉辦(ban)。此前(qian),碳(tan)市(shi)(shi)場(chang)高峰(feng)論(lun)壇連(lian)續(xu)(xu)已連(lian)續(xu)(xu)舉辦(ban)三年(nian)。來自政府(fu)機構(gou)、碳(tan)市(shi)(shi)場(chang)試點省市(shi)(shi)相關交易所、金融單位、電(dian)力(li)企業、科(ke)研院所及媒體等共150余人(ren)參加論(lun)壇,在各國積(ji)極(ji)應(ying)對氣(qi)候(hou)變(bian)化、關注低碳(tan)發展(zhan)的(de)時代(dai)背(bei)景(jing)下(xia),政府(fu)與企業將如(ru)何面(mian)對全新的(de)市(shi)(shi)場(chang)環境和發展(zhan)機遇展(zhan)開深入討(tao)論(lun)。
近年來,我國在碳排放交易試點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碳市場交易規模不斷擴大。在多年試點工作的基礎上,全國統一碳市場將在2017年啟動。此前,碳交易試點已在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廣東等多地開展。
以清潔發展為主導的新一輪能源變革勢頭,是未來能源發展的根本方向。習近平主席在杭州G20峰會上作重要講話,強調“共同構建綠色低碳的全球能源治理格局,推動全球綠色發展合作”,對于落實去年9月聯合國發展峰會上“探討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推動以清潔和綠色方式滿足全球電力需求”的中國倡議具有重要意義。
國家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司副司長蔣兆理發表了題為“應對氣候變化形勢與我們的任務”主題演講。他認為構建碳市場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形勢的有效手段,碳市場作為一個清晰的制度體系,提出了既定的減排目標,也提供了更多的減排選擇,不僅能夠幫助中國的企業實現轉型升級,又能夠有效地實現碳排放的目標。電力行業作為國民經濟最重要的能源供應的行業,應該認清形勢,抓住機遇,不斷完善管理和技術,在更低資源消耗下生產出高質量,高水準的產品,為其他行業做出示范。
來自電力企業、科研院所、金融機構等不同領域的五位專家分別發表了主旨演講。國網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會計師江昊表示,在“互聯網+”時代,電子商務和綠色金融的綜合應用能夠進一步助推綠色低碳發展。國網能源研究院企業戰略研究所所長馬莉認為,在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背景下,建立合理的碳市場交易價格機制有利于平穩推進碳市場建設。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所長張希良深入分析了國家碳市場設計中的總量設定與配額問題。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發展局王偉博士認為,全球能源互聯網是能源行業碳減排的必由之路。海通證券資產管理公司研究院牛品從資本市場現狀出發,闡述了碳市場投融資的前景。
論壇還設置了“建立統一碳市場的踐行者”及“全國統一碳市場建設展望”兩大圓桌論壇環節。來自銀行業、碳市場第三方核查機構、證券業、碳資產管理機構等低碳行業的代表,共同解讀碳市場政策,探討構建統一碳市場過程中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論壇期間,上海置信碳交易營業部正式揭牌。置信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與中廣核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汽車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分別簽署戰略合作書。
論壇由英大傳媒集團、南瑞集團公司聯合主辦,上海置信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協辦,英大傳媒集團數字媒體中心與上海置信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上海置信低碳技術研究中心承辦。
綠色低碳發展方向已成為全球大勢所趨。我國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積極參與《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的談判進程,推動達成具有歷史意義的巴黎協定。剛剛閉幕的馬拉喀什氣候大會,正是巴黎協定正式生效后全球首次召開的氣候變化會議,也是第一次締約方大會。我國已承諾,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并爭取盡早實現,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到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要落實減排承諾,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推動建設全國統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場。
在多年試點工作的基礎上,全國統一碳市場將在2017年啟動。有專家預測,中國碳交易市場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場,有助驅動投資決策和消費習慣向綠色轉型。
國家電網公司作為全球最大的公用事業企業、服務超過10億用電客戶的中央企業,積極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致力于推動低碳綠色發展,大力推動能源轉型,推進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近年來,國家電網公司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推進能源革命和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要求,主動履行央企社會責任,將“兩個替代”作為長期發展戰略。加快建設以特高壓為骨干網架、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的堅強智能電網,充分發揮保障能源安全、優化能源結構、加快能源轉型、促進生態文明、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等方面的關鍵作用;發揮大電網聯網效益和跨省支援能力,促進清潔能源大規模開發、大范圍配置、高效率利用;在能源消費方面大力推進“以電代煤、以電代油、電從遠方來、來的是清潔發電”,深入分析用電結構變化,在居民采暖、生產制造、交通運輸等領域加大電能替代力度,擴大替代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