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国产午夜精品无码,午夜天堂一区人妻,无遮挡色视频免费观看,中文字幕久热精品视频在线

能源轉型進程中過渡能源的選擇
發布者:wwh | 來源:能源雜志 | 0評論 | 3273查看 | 2018-12-17 17:08:51    

隨著能源轉型的推進,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快速發展,我國能源行業出現了一些問題,同時也產生了一些觀念沖擊和爭議。


比如,我們習慣于把能源(yuan)轉(zhuan)型簡單地理解為一次(ci)能源(yuan)品種(zhong)的替代,而沒有意(yi)識(shi)到,這種(zhong)轉(zhuan)型本(ben)質上是能源(yuan)生產、消費方式、商業模(mo)式,乃至觀念的轉(zhuan)變。


所以,當(dang)我們說“化石能源(yuan)在2050年仍將是我國的(de)主力(li)能源(yuan)”時,言外之意恐怕(pa)更多意味著(zhu)“可(ke)再(zai)生能源(yuan)靠(kao)不住(zhu)”,自然(ran)也沒必(bi)要花那么大力(li)氣推動(dong)培(pei)育(yu)和推動(dong)真(zhen)正適合(he)可(ke)再(zai)生能源(yuan)發展的(de)新模式,其結果(guo)必(bi)然(ran)是可(ke)再(zai)生能源(yuan)更加(jia)靠(kao)不住(zhu)了(le)。


此(ci)外,我們往(wang)往(wang)還會把(ba)能源安全(quan)與能源轉型(xing)對(dui)立起來,因為可再生能源的(de)“不(bu)穩定”、“不(bu)安全(quan)”。


本文基于能源(yuan)(yuan)轉型(xing)的(de)視角(jiao)和邏輯(ji),圍繞(rao)兩個(ge)問(wen)題談談看(kan)法。一是如何(he)認識能源(yuan)(yuan)轉型(xing)與能源(yuan)(yuan)安全的(de)關系;二是能源(yuan)(yuan)轉型(xing)進程中過渡能源(yuan)(yuan)的(de)選擇問(wen)題。


能源轉型可以成為改善能源安全的助推器


近年來,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國家逐漸將(jiang)其能源政(zheng)策的核心目標集中到三個方面:實現能源供應(ying)安全、可負(fu)擔且環境(jing)友(you)好。


這三(san)個目標顯然不(bu)可能同時實(shi)現,由于國(guo)情不(bu)同,不(bu)同國(guo)家優先(xian)(xian)順(shun)序也(ye)不(bu)同。其中最優先(xian)(xian)目標就成為(wei)決定能源轉型方向的(de)核心動機(ji)。


從德(de)國(guo)(guo)和美(mei)國(guo)(guo)能(neng)(neng)源(yuan)(yuan)轉(zhuan)型實踐看,美(mei)國(guo)(guo)能(neng)(neng)源(yuan)(yuan)轉(zhuan)型的(de)核心動(dong)機(ji)一直非常(chang)明確(que),那(nei)就是(shi)改善能(neng)(neng)源(yuan)(yuan)安全(quan),降低對進口能(neng)(neng)源(yuan)(yuan)的(de)依賴,環境保護(hu)等其(qi)他動(dong)機(ji)的(de)地(di)位(wei)是(shi)次(ci)于(yu)能(neng)(neng)源(yuan)(yuan)安全(quan)動(dong)機(ji)的(de);相(xiang)反,德(de)國(guo)(guo)能(neng)(neng)源(yuan)(yuan)轉(zhuan)型動(dong)機(ji)中,環境保護(hu)一直明顯居于(yu)最主要地(di)位(wei),盡管能(neng)(neng)源(yuan)(yuan)安全(quan)動(dong)機(ji)對德(de)國(guo)(guo)也(ye)非常(chang)重要。


1、德國能源轉型的核心動機是大氣與環境保護


2011年(nian)6月6日,德(de)(de)國聯邦議(yi)院決定將(jiang)德(de)(de)國能(neng)(neng)源(yuan)(yuan)(yuan)政(zheng)(zheng)策的(de)三個政(zheng)(zheng)策目標——能(neng)(neng)源(yuan)(yuan)(yuan)安(an)全、負(fu)擔得(de)起的(de)能(neng)(neng)源(yuan)(yuan)(yuan)、與環境兼(jian)容的(de)能(neng)(neng)源(yuan)(yuan)(yuan)供應——作為指導其能(neng)(neng)源(yuan)(yuan)(yuan)轉(zhuan)(zhuan)型的(de)指南。因此,理論上,能(neng)(neng)源(yuan)(yuan)(yuan)供應的(de)安(an)全、可(ke)負(fu)擔和環境兼(jian)容均(jun)可(ke)視為德(de)(de)國能(neng)(neng)源(yuan)(yuan)(yuan)轉(zhuan)(zhuan)型的(de)重要動機。


然而,這三(san)者顯然難以同時(shi)實現。從2000年以來德國(guo)能源轉(zhuan)型進(jin)程(cheng)看,能源供應(ying)安(an)全動機(ji)當然一(yi)直是重(zhong)要動機(ji),但環境友好的能源供應(ying)近年來已經逐漸超過供應(ying)安(an)全動機(ji)成為能源轉(zhuan)型的核(he)心動機(ji)。


為(wei)了(le)使能(neng)(neng)源轉型與環境兼容(rong)、安全(quan)并且(qie)可負(fu)擔,德國(guo)制定了(le)能(neng)(neng)源轉型的總體(ti)目(mu)標(biao)和分層目(mu)標(biao),并把大力發展可再生能(neng)(neng)源和提高能(neng)(neng)源效率作(zuo)為(wei)推進德國(guo)能(neng)(neng)源轉型的兩(liang)大支柱。


2000年以來,德國(guo)可再生(sheng)能源在能源結構中地(di)位日益提升:可再生(sheng)電力消費(fei)的(de)比(bi)重(zhong)從2000年的(de)6.2%增加(jia)到2014年的(de)33.1%。


顯然,大力發展可(ke)再(zai)(zai)生(sheng)能(neng)源(yuan)既與環(huan)境保護動機有關(guan),也與能(neng)源(yuan)供應(ying)安(an)全(quan)動機有關(guan)。一(yi)方面,與化石能(neng)源(yuan)相比,可(ke)再(zai)(zai)生(sheng)能(neng)源(yuan)沒有污染物和(he)溫(wen)室氣體排(pai)放;另一(yi)方面,可(ke)再(zai)(zai)生(sheng)能(neng)源(yuan)都是本地化能(neng)源(yuan),對石油和(he)天然氣主要(yao)依靠進(jin)口的(de)德國(guo)來說,用可(ke)再(zai)(zai)生(sheng)能(neng)源(yuan)替代化石能(neng)源(yuan)有明(ming)顯的(de)“能(neng)源(yuan)安(an)全(quan)”效應(ying)。


可(ke)以想象(xiang)的是,當2050年德國實現(xian)終端能(neng)源消費中60%來自(zi)可(ke)再生能(neng)源時,能(neng)源安全狀況必然大為改觀。


如果說大(da)力發展(zhan)可再(zai)生能(neng)(neng)(neng)(neng)源(yuan)(yuan)是環境(jing)保護(hu)與能(neng)(neng)(neng)(neng)源(yuan)(yuan)安全(quan)雙重(zhong)動機驅(qu)動的(de),那么德(de)國決(jue)定(ding)2022年之前完(wan)全(quan)淘(tao)汰(tai)核能(neng)(neng)(neng)(neng)的(de)政策(ce)走向只(zhi)能(neng)(neng)(neng)(neng)理解為環境(jing)動機日益(yi)重(zhong)要(yao),并成(cheng)為能(neng)(neng)(neng)(neng)源(yuan)(yuan)轉型(xing)核心動機作(zuo)用的(de)結果。因為核能(neng)(neng)(neng)(neng)發展(zhan)對(dui)改(gai)善(shan)德(de)國能(neng)(neng)(neng)(neng)源(yuan)(yuan)對(dui)外依賴(lai)程度明顯有積極作(zuo)用。


也就是(shi)說,德國政府和(he)公眾把與降(jiang)低核(he)事(shi)故(gu)和(he)核(he)廢料(liao)處(chu)理的(de)事(shi)故(gu)風險有關(guan)的(de)環境問(wen)(wen)題(ti)放到了(le)比“供應安(an)全”問(wen)(wen)題(ti)具有更為優先的(de)位置。


同(tong)樣,出于(yu)對大規模單一種植所導致(zhi)的(de)(de)(de)“生物多(duo)樣性”損失的(de)(de)(de)擔(dan)憂(you),德(de)國近年來對生物燃(ran)料的(de)(de)(de)支持(chi)力度有所下降,比如,2006年開(kai)始(shi),德(de)國政(zheng)府開(kai)始(shi)逐步取消(xiao)生物燃(ran)料的(de)(de)(de)稅收(shou)優惠(hui)政(zheng)策(ce)以來,生物燃(ran)料產量開(kai)始(shi)趨于(yu)下降。從2007年的(de)(de)(de)324.3萬(wan)噸油(you)當量下降到2014年319.8萬(wan)噸油(you)當量。


2、美國能源轉型的核心動機是能源安全,并且有效改善了能源安全


與德國追(zhui)求“純(chun)粹”的“可再生能源轉型”不同,美國追(zhui)求的是“清潔能源轉型”。


這里的(de)清潔(jie)能(neng)(neng)源(yuan)(yuan),主要包括可再生能(neng)(neng)源(yuan)(yuan)、天(tian)然(ran)氣(qi)和核電。美國能(neng)(neng)源(yuan)(yuan)政策,以及當前(qian)正在推(tui)進的(de)清潔(jie)能(neng)(neng)源(yuan)(yuan)轉型的(de)核心(xin)動機始終是追求能(neng)(neng)源(yuan)(yuan)獨立,確保能(neng)(neng)源(yuan)(yuan)安全。


美國政府很早就出臺了生(sheng)物燃料發(fa)展(zhan)的(de)鼓(gu)勵(li)政策。1978年(nian)《能(neng)(neng)(neng)源稅收(shou)法案》就規定(ding)全國汽油中添加(jia)10%的(de)乙(yi)(yi)醇。《1980年(nian)能(neng)(neng)(neng)源安全法案》引入貸款擔(dan)保等融資機(ji)制,鼓(gu)勵(li)乙(yi)(yi)醇燃料和(he)太陽能(neng)(neng)(neng)等新(xin)能(neng)(neng)(neng)源發(fa)展(zhan);同時規定(ding)從1980年(nian)3月1日起,對石油公司(si)利潤征收(shou)50%的(de)暴利稅,主要用于研究(jiu)和(he)開發(fa)新(xin)能(neng)(neng)(neng)源。


卡特政(zheng)府甚至更(geng)為(wei)激進,1979年成立的(de)“國有”的(de)美國合成燃料集團(tuan),聯邦(bang)政(zheng)府連續5年為(wei)其提供了(le)200億美元作(zuo)為(wei)啟(qi)動資金,向利用煤炭和頁巖(yan)生(sheng)產氣化(hua)和液化(hua)燃料的(de)公司提供投資和貸款保證。


所有這些舉措,目的只有一(yi)個,就是替代國內石(shi)(shi)油(you)(you)的消費,增加國內石(shi)(shi)油(you)(you)替代能源的生產,減少對(dui)進(jin)口石(shi)(shi)油(you)(you)的依賴(lai)。


從20世紀(ji)70年代末(mo)到現在,美國為實現“能(neng)源(yuan)獨(du)立”而推動(dong)的(de)能(neng)源(yuan)轉型主(zhu)要依靠如下(xia)四個“支柱(zhu)”:


一(yi):大力發展生物燃料,以減輕交(jiao)通燃料對石油產品(pin)的依賴;


二:鼓勵清潔能(neng)(neng)源和非(fei)常(chang)規化石能(neng)(neng)源的(de)發展,包括(kuo)核(he)電、頁巖氣、煤(mei)層氣以及煤(mei)炭(tan)清潔利用等;


三:提高能源效率;


四:積極推動(dong)風(feng)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發展。


總體上(shang),生(sheng)物燃料和可再生(sheng)能源都是在2000年以后才開始出(chu)現加速發展(zhan)態勢。而且,在“頁(ye)巖氣革(ge)命”效果顯現之前,上(shang)述應對措施對于降低美國石油進口依賴方面沒有產生(sheng)實質性(xing)影響。


2005年開始,作為美(mei)國(guo)(guo)“頁巖氣革命”的(de)結(jie)果,美(mei)國(guo)(guo)石(shi)油(you)進口量(liang)開始觸頂回落。到2013年,美(mei)國(guo)(guo)石(shi)油(you)進口量(liang)比(bi)2005年減少近40%,極大地(di)改善了美(mei)國(guo)(guo)石(shi)油(you)安全(quan)狀況。


3、能源轉型應有利于改善我國的能源安全狀況


我(wo)國的能源消費結(jie)構(gou)以(yi)煤(mei)炭為主導,但進(jin)入“煤(mei)炭時代”的時間(jian)并(bing)不長。


根據(ju)哈佛大學歷史能源(yuan)數據(ju)庫的數據(ju),我國直到(dao)20世紀60年代(dai)(dai)中后期,煤炭(tan)消(xiao)費(fei)才完(wan)全超過薪(xin)柴成為一(yi)次主導能源(yuan),進入(ru)“煤炭(tan)時代(dai)(dai)”。


也就是說,我國(guo)進入煤炭(tan)時代的(de)時間還不到50年,而德國(guo)煤炭(tan)時代持續了100多(duo)年,美國(guo)持續了65年。從能源轉型階段看,在(zai)世界平均已經進入石油時代的(de)背景(jing)下,我們依然處于煤炭(tan)時代。


2010年,我(wo)國一次(ci)能消(xiao)(xiao)費中,煤炭(tan)消(xiao)(xiao)費份(fen)額(e)(e)為62%,石油消(xiao)(xiao)費份(fen)額(e)(e)為17.8%,天然氣消(xiao)(xiao)費份(fen)額(e)(e)只(zhi)有3.6%,同(tong)時(shi)薪柴依然占有8.1%的消(xiao)(xiao)費份(fen)額(e)(e)。


因此,一(yi)個可以預期的中期趨(qu)勢是我國將從煤(mei)炭時代(dai)向石油時代(dai)過渡(du),即石油和天然氣消費(fei)份(fen)額將進一(yi)步(bu)上升,而煤(mei)炭份(fen)額將出現明顯下(xia)降。


然(ran)而,考慮(lv)到(dao)我(wo)國(guo)能源資源稟賦狀況和最近二(er)十年(nian)來(lai)能源供需,特別是石油(you)天然(ran)氣供需變(bian)化,能源結構的上述變(bian)化趨(qu)勢將帶來(lai)更(geng)大的“能源安(an)全”壓力(li)。


2017年(nian),我(wo)國原油和(he)(he)天然氣占一次能(neng)源消費份額為18.3%和(he)(he)6.2%情(qing)況(kuang)下,其對外依存度已經分(fen)別達到了68.6%和(he)(he)39%。


顯然,在(zai)我國能(neng)源消費總量達峰之前,我國原油和天(tian)然氣對外(wai)依存度進一步提高是一個(ge)必(bi)然的趨勢。


盡管如此,將這一問題(ti)置于50年以(yi)上的(de)能(neng)源轉(zhuan)型(xing)大背(bei)景下來考慮(lv),應該確(que)立(li)一個基本的(de)思路是:從(cong)長期(qi)來看(kan),能(neng)源轉(zhuan)型(xing)戰(zhan)略的(de)事實應有利于減少對外能(neng)源依賴,改善能(neng)源安全狀況。


如前德(de)國與美(mei)國實踐所表明的,能(neng)源轉型本身也(ye)可以成(cheng)為(wei)改善能(neng)源安全助推器(qi)。


要(yao)使能(neng)源(yuan)(yuan)轉型的(de)(de)能(neng)源(yuan)(yuan)安全改善效應真(zhen)正變成現(xian)實(shi),需要(yao)從當下開(kai)始(shi),梳理(li)阻(zu)礙能(neng)源(yuan)(yuan)轉型的(de)(de)政(zheng)策、機制(zhi)與體制(zhi)障礙,以(yi)“螞蟻搬家”、“遍(bian)地開(kai)花(hua)”的(de)(de)觀念和(he)心態,利(li)用真(zhen)正符合可(ke)(ke)再(zai)(zai)生(sheng)(sheng)能(neng)源(yuan)(yuan)低能(neng)量(liang)密度和(he)分散化特(te)點的(de)(de)生(sheng)(sheng)產與消費方式、商業模式構建可(ke)(ke)再(zai)(zai)生(sheng)(sheng)能(neng)源(yuan)(yuan)發(fa)展的(de)(de)產業生(sheng)(sheng)態,扎實(shi)推動(dong)可(ke)(ke)再(zai)(zai)生(sheng)(sheng)能(neng)源(yuan)(yuan)發(fa)展。


選擇恰當的“過(guo)渡能(neng)源(yuan)”是(shi)國家能(neng)源(yuan)轉型順(shun)利(li)推進(jin)的關鍵


關于(yu)能(neng)(neng)源(yuan)轉型的(de)(de)討論和(he)交流,我(wo)觀(guan)察到一個有(you)趣的(de)(de)現(xian)象:可再生(sheng)(sheng)能(neng)(neng)源(yuan)圈往(wang)往(wang)有(you)意無意“高估(gu)”可再生(sheng)(sheng)能(neng)(neng)源(yuan)的(de)(de)現(xian)實影(ying)響和(he)沖擊(低估(gu)了體制(zhi)的(de)(de)韌性和(he)利益調整的(de)(de)難(nan)度);而化(hua)石(shi)能(neng)(neng)源(yuan)圈往(wang)往(wang)有(you)意無意“低估(gu)”可再生(sheng)(sheng)能(neng)(neng)源(yuan)的(de)(de)現(xian)實影(ying)響和(he)沖擊(只看技術創(chuang)新,忽略商業模式(shi)與(yu)技術創(chuang)新交互作用的(de)(de)沖擊)。


而兩者共同一(yi)個的“認知陷阱”是:忽略了從“當下(xia)”到我們(men)討論的能源(yuan)轉(zhuan)型的目標之間怎么辦(ban)的問(wen)題,即如(ru)何從一(yi)個以(yi)化石能源(yuan)為(wei)主導(dao)的能源(yuan)系統(tong)逐漸轉(zhuan)向一(yi)個以(yi)可再生(sheng)能源(yuan)為(wei)主導(dao)的能源(yuan)系統(tong)。


這個問題的回(hui)答(da)當然不簡單,但首要涉(she)及的是“過渡(du)能源”的選擇(ze)問題。


德國(guo)與美(mei)國(guo)的能(neng)源(yuan)轉(zhuan)型實踐表明,過(guo)渡(du)(du)能(neng)源(yuan)的選擇(ze)是一個國(guo)家能(neng)源(yuan)轉(zhuan)型戰略的必備要件。選擇(ze)恰當(dang)的、符合本國(guo)國(guo)情的過(guo)渡(du)(du)能(neng)源(yuan)不僅有利于能(neng)源(yuan)轉(zhuan)型進程的推進,而且(qie)對能(neng)源(yuan)轉(zhuan)型的成本高低有著重要影(ying)響。


1、美國能源轉型明確以核能和天然氣為過渡能源


美國(guo)的“清潔能源”轉型戰略,明確將天然氣和(he)核(he)能作為通(tong)向“可再生、可持續”能源體系的過渡能源。


這(zhe)是美(mei)國現(xian)階段(duan)以清潔(jie)能(neng)源為導向的(de)能(neng)源轉型戰略(lve)下(xia)的(de)一個必然(ran)選擇,同時是美(mei)國在能(neng)源安全(quan)動機驅(qu)動下(xia),長期鼓勵“非常規能(neng)源”開發(fa)的(de)結果。


2000年以來,天然氣和核(he)能(neng)在(zai)美國(guo)向清(qing)潔能(neng)源轉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yong)。


2000-2016年之間,天然氣份(fen)(fen)額(e)從26%增(zeng)加(jia)(jia)到31.5%,核能份(fen)(fen)額(e)從7.8%增(zeng)加(jia)(jia)到8.4%,非水可再生能源(yuan)從0.76%增(zeng)加(jia)(jia)到3.7%。


同期煤(mei)炭消費份(fen)額大幅下降,從24.6%下降到15.8%,而(er)石油消費份(fen)額大致保持不變(bian)。


因此,美國水電份(fen)額有所下(xia)降,天然氣份(fen)額大幅上升和核電份(fen)額穩中有升,確保了(le)美國清潔能源轉型戰略的順利推進(jin)。


同時(shi),較低價格的天然氣份額增加對于降(jiang)低美國能源轉型成本和推進(jin)難度起到了關鍵作用。


2、德國取消核能作為過渡能源妨礙了煤炭和石油下降趨勢


相比之下,德(de)國(guo)能(neng)源轉(zhuan)型戰略是全力推進可再生能(neng)源發展,并力圖在2050年(nian)前使可再生能(neng)源成為主導能(neng)源。


其能源(yuan)轉(zhuan)型(xing)戰略中不存(cun)在明確(que)的“過(guo)(guo)渡(du)能源(yuan)”安排。然而,無論是否選擇,“過(guo)(guo)渡(du)能源(yuan)”都(dou)是能源(yuan)轉(zhuan)型(xing)過(guo)(guo)程中的現實“需(xu)要”。


因此,在沒(mei)有確定(ding)“過渡能(neng)源(yuan)”及其配套政策,同時核(he)能(neng)發展又(you)被明確排除(chu)在外的情況(kuang)下,市(shi)場(chang)會主(zhu)動選擇“性(xing)價比”最好,但卻(que)未必符合能(neng)源(yuan)轉型大方向的過渡能(neng)源(yuan)。


111.png


如圖所示(shi),德國能源轉型(xing)戰略(lve)的三個特征(zheng)非常明顯:


一是(shi)可再生能源份額增長迅速。


一次能(neng)源消費中(zhong)非(fei)水電可再生(sheng)能(neng)源份額從2000年(nian)(nian)的0.84%快速增(zeng)長到2016年(nian)(nian)的11.7%;


二是(shi)核能(neng)從2011年宣布2022年前永久(jiu)棄核之后(hou),核能(neng)份額迅速下降。


2000年核能(neng)占一(yi)次能(neng)源消費份額為11.5%,2010年下降到9.9%,2011年快速減(jian)少到7.9%,2016年進一(yi)步減(jian)少到5.9%;


三是天然氣的份(fen)額從上升(sheng)轉為下(xia)降。


從(cong)2000年(nian)(nian)(nian)的(de)(de)21.5%增加到2005年(nian)(nian)(nian)的(de)(de)23.4%,然(ran)(ran)后轉為趨勢性(xing)下降。2014年(nian)(nian)(nian)達到階段最低值20.4%后有(you)所反彈。2016年(nian)(nian)(nian),天然(ran)(ran)氣份(fen)額回升到22.5%,仍然(ran)(ran)沒有(you)超過2010年(nian)(nian)(nian)的(de)(de)份(fen)額。


然而,德國(guo)可再(zai)生能源發展(zhan)取得(de)很大成績的(de)同(tong)時,非清(qing)潔能源煤炭和(he)石油(you)的(de)份額近(jin)年來卻(que)有抬頭(tou)的(de)趨勢。


石(shi)油份額從2000年從38.9%穩步下(xia)降到2007年的34.4%之后,石(shi)油份額開始止(zhi)跌反彈到2009年的36.7%。


此后,2010-2016年(nian),石油(you)份額圍繞35%左右小(xiao)幅波動。煤炭(tan)份額從(cong)2000年(nian)的25.6%下降到2009年(nian)的23.1%后開始止(zhi)跌反彈。


2014年(nian)煤炭份額再次接(jie)近(jin)2000年(nian)水平(ping),為25.5%。


2016年,煤炭份額為23.3%,仍高于2009年的(de)水平。


可見,德國在加速(su)向(xiang)可再生能(neng)源(yuan)轉(zhuan)(zhuan)型的過(guo)程中,由于(yu)沒有選擇適當的過(guo)渡能(neng)源(yuan),同時將核能(neng)排除在未來能(neng)源(yuan)結構之外,導(dao)致能(neng)源(yuan)轉(zhuan)(zhuan)型過(guo)程中煤炭和石(shi)油(you)等(deng)“非清潔”能(neng)源(yuan)下(xia)降(jiang)趨勢受阻。


德(de)(de)國能(neng)源轉型沒有主動選擇恰當的“過渡”能(neng)源的不利影響(xiang)還表現在褐煤發電難以下降,對德(de)(de)國電力清潔化和碳減排(pai)產生不良影響(xiang)。


222.png


如圖所示,2000-2016年,德(de)國總(zong)發(fa)(fa)電(dian)量中非水電(dian)可再生能(neng)源(yuan)份額從(cong)5.4%快速增(zeng)加到2016年的(de)29.2%,同期,雖然硬煤發(fa)(fa)電(dian)下降(jiang)較快(從(cong)24.8%下降(jiang)到17.2%),而核(he)能(neng)因為政策(ce)原因開始也呈(cheng)現快速下降(jiang)趨勢(從(cong)29.4%下降(jiang)到12.4%)。


故而2010年(nian)(nian)德(de)國褐(he)煤發電(dian)和(he)天然氣發電(dian)出(chu)現了相反的走勢:褐(he)煤發電(dian)2010止跌連續兩年(nian)(nian)出(chu)現反彈,從2011年(nian)(nian)的23%回升到2012年(nian)(nian)的25.5%,2013-2014年(nian)(nian)連續兩年(nian)(nian)維持在25%以上,此后開(kai)始下跌,但(dan)2016年(nian)(nian)褐(he)煤發電(dian)份額(e)為23.1%,接(jie)近2010年(nian)(nian)水平。


同期天然氣發電份(fen)額從2010年(nian)開始停止增長勢頭(tou)轉而下(xia)降(jiang):從2010年(nian)的14.1%下(xia)降(jiang)到2014年(nian)的9.5%,四(si)年(nian)下(xia)降(jiang)了4.6個百分(fen)點。近兩年(nian)有所反(fan)彈,但2016年(nian)依然不(bu)到13%,不(bu)超過2010年(nian)的水平。


3、我國能源轉型應選擇一個恰當的過渡能源“組合”


一旦確(que)定可再生能(neng)源(yuan)(yuan)是未(wei)來能(neng)源(yuan)(yuan)系統的(de)主要構成部分,就已確(que)定了(le)我們討論(lun)能(neng)源(yuan)(yuan)轉型的(de)時(shi)間跨度至少在30年以上,甚(shen)至50年或者更長。


在這一長達數十年的“過渡期”內(nei),能源品(pin)種的替代,能源系統的轉型是一個漸(jian)進過程(cheng)。


因(yin)此(ci),推動我國能(neng)(neng)源轉(zhuan)型,一(yi)方面(mian),要通過(guo)(guo)體制(zhi)改(gai)革和完善政策(ce)機制(zhi),構建有利(li)于可(ke)再生能(neng)(neng)源發展(zhan)及其技術(shu)創新的(de)制(zhi)度(du)環境;另一(yi)方面(mian),根據(ju)化石能(neng)(neng)源近(jin)期難以大量退出的(de)現(xian)實,需要選(xuan)擇一(yi)個恰當的(de)過(guo)(guo)渡能(neng)(neng)源“組(zu)合”。


我國(guo)國(guo)情決定了我們不可能像美國(guo)選擇(ze)1-2個(ge)品(pin)種作為過渡能源,而只能選擇(ze)一個(ge)包括核能、天然氣、煤炭、石油在(zai)內的“組(zu)合(he)式”過渡能源。


“過渡能源”的含義,不(bu)僅是(shi)指這(zhe)些能源利用在排放上(shang)要符合清潔、低(di)碳的要求(qiu),更重要的是(shi),在利用方式上(shang)要更具“靈活(huo)性”,使其能較好的與未來能源系統“兼容。


因為以可再(zai)生能源(yuan)為主導的未(wei)來能源(yuan)系統中,“系統靈活性”是最大的稀缺(que)資源(yuan),因此(ci),越(yue)大越(yue)好的傳統利用(yong)方式(shi)要“有節制”的發展,以降低未(wei)來成為“擱置資產(chan)”的風(feng)險。


這(zhe)些過(guo)渡能(neng)源(yuan)組合中的(de)(de)能(neng)源(yuan)品(pin)種,在(zai)滿足低碳清(qing)潔的(de)(de)條件下(xia),能(neng)夠以具有競爭力(li)的(de)(de)成本提供“靈活性(xing)”的(de)(de)能(neng)力(li)越強,則(ze)在(zai)能(neng)源(yuan)轉(zhuan)型進程中的(de)(de)生命周期(qi)越長。此外(wai),作(zuo)為(wei)過(guo)渡能(neng)源(yuan),應該有利于改(gai)善我國能(neng)源(yuan)安(an)全狀況。


從上述前兩個標準看,天然氣顯然是作為過渡能源的(de)最(zui)佳選擇。


相對于(yu)其他化(hua)石能源,天(tian)然氣不僅(jin)相對“清潔(jie)”,而且從利用方(fang)式(shi)上,兼具集中式(shi)和分(fen)布式(shi)特點,是化(hua)石能源系統(tong)向可再生能源系統(tong)轉型的最佳橋梁。


但從(cong)我國(guo)(guo)實(shi)際(ji)情(qing)況看,天(tian)然(ran)(ran)氣作(zuo)為過渡能(neng)源(yuan)存(cun)在兩(liang)個不足(zu):一是天(tian)然(ran)(ran)氣價格缺(que)乏競爭力(li),影響市(shi)場(chang)滲透率;二(er)是從(cong)我國(guo)(guo)目前天(tian)然(ran)(ran)氣勘探(tan)開發情(qing)況看,天(tian)然(ran)(ran)氣份額(e)的快速提高將大幅增加我國(guo)(guo)能(neng)源(yuan)對外依賴(lai)度,不利于(yu)能(neng)源(yuan)安全狀況的改善。


因此,從必要(yao)性(xing)和(he)可能性(xing)考慮,天然(ran)氣作(zuo)為過渡能源,將有一個適(shi)度的(de)份(fen)額,但不宜過度依賴。


核能(neng)(neng)作為“無碳(tan)”能(neng)(neng)源,成(cheng)本具有一定的市場競爭力(li),是我國能(neng)(neng)源轉型進程中(zhong)過渡能(neng)(neng)源的較好選擇。但從未來(lai)能(neng)(neng)源系(xi)統特(te)點和要求看,核能(neng)(neng)在過渡能(neng)(neng)源組(zu)合中(zhong)的地位,根本上取決于其供能(neng)(neng)的“靈活性”程度。


綜(zong)合考(kao)慮清(qing)潔(jie)低(di)碳、經(jing)濟性(xing)、靈活性(xing)和(he)能(neng)(neng)源安全等要求的(de)(de)(de)情況(kuang)(kuang)下,天(tian)然(ran)氣和(he)核能(neng)(neng)近中(zhong)期(qi)可能(neng)(neng)也難以完全“承(cheng)擔”過渡期(qi)職責(ze)的(de)(de)(de)情況(kuang)(kuang)下,煤炭與石油的(de)(de)(de)清(qing)潔(jie)利(li)用(yong)應作為(wei)一個退而(er)求其次的(de)(de)(de)選擇。


當然(ran),即(ji)使是天(tian)然(ran)氣,同(tong)樣(yang)存在進一步(bu)清(qing)潔利用(yong)問題。這些清(qing)潔能(neng)源利用(yong)技術的進展(zhan)和商業化時(shi)間,將(jiang)不僅影(ying)響過渡(du)能(neng)源“過渡(du)期”的長短,而且決(jue)定各過渡(du)能(neng)源品種的相對地位。


比如(ru),如(ru)果(guo)二氧化碳的資源(yuan)(yuan)(yuan)化利用(yong)(yong)技術(shu)能(neng)夠(gou)實現規(gui)模化推廣和商業應用(yong)(yong),解決(jue)了目前化石能(neng)源(yuan)(yuan)(yuan)系統(tong)二氧化碳大規(gui)模排放問題,則煤炭、石油和天然氣均可成為“無碳”能(neng)源(yuan)(yuan)(yuan),這將對(dui)未來能(neng)源(yuan)(yuan)(yuan)結構發生重(zhong)大影(ying)響。


此外,核聚變技術(shu)的研發(fa)和(he)工業化進展,將不(bu)僅影響(xiang)目前的核能(neng)利(li)用方(fang)式和(he)壽命,而且對未來能(neng)源轉型方(fang)向(xiang)和(he)路徑產生不(bu)可忽(hu)視(shi)的影響(xiang)。

最新評論
0人參與
馬上參與
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