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能源評論 | 0評論 | 5192查看 | 2016-10-14 10:06:01
在(zai)杰里(li)(li)米(mi).里(li)(li)夫(fu)金筆下描繪(hui)的(de)第三次工業革(ge)命中(zhong),人(ren)類化解資源(yuan)困(kun)境的(de)唯(wei)一(yi)途徑,就(jiu)是發(fa)(fa)展可(ke)(ke)(ke)再生(sheng)(sheng)能(neng)(neng)(neng)(neng)源(yuan)。開(kai)發(fa)(fa)利(li)(li)用(yong)可(ke)(ke)(ke)再生(sheng)(sheng)能(neng)(neng)(neng)(neng)源(yuan)已(yi)成為(wei)世界(jie)各(ge)國(guo)(guo)(guo)保障能(neng)(neng)(neng)(neng)源(yuan)安全,應對(dui)氣(qi)候(hou)變化,促(cu)進(jin)低(di)(di)碳(tan)(tan)、綠色(se)、可(ke)(ke)(ke)持(chi)續發(fa)(fa)展的(de)共同選擇。2015年國(guo)(guo)(guo)務院批(pi)準了5000萬千瓦(wa)規模的(de)張家口可(ke)(ke)(ke)再生(sheng)(sheng)能(neng)(neng)(neng)(neng)源(yuan)示范區發(fa)(fa)展規劃,2022年冬奧(ao)會也提(ti)出了“低(di)(di)碳(tan)(tan)奧(ao)運”理念。然而(er),大規模的(de)新(xin)能(neng)(neng)(neng)(neng)源(yuan)集(ji)中(zhong)開(kai)發(fa)(fa)和接入,以及我國(guo)(guo)(guo)在(zai)電(dian)源(yuan)側靈活調(diao)節性電(dian)源(yuan)比重低(di)(di),在(zai)輸(shu)電(dian)側電(dian)網(wang)(wang)建(jian)設的(de)核準經(jing)常滯后于新(xin)能(neng)(neng)(neng)(neng)源(yuan)項(xiang)目而(er)造(zao)成外送通道能(neng)(neng)(neng)(neng)力(li)(li)(li)(li)不足(zu),在(zai)電(dian)力(li)(li)(li)(li)需(xu)求側近年電(dian)量增長趨緩(huan)以及缺少需(xu)求側響應機(ji)制,都使得清潔能(neng)(neng)(neng)(neng)源(yuan)消納(na)面(mian)臨極大的(de)挑戰和壓力(li)(li)(li)(li),也考驗著(zhu)行業主(zhu)管部門(men)和管理人(ren)員的(de)智慧。國(guo)(guo)(guo)外電(dian)力(li)(li)(li)(li)市(shi)場(chang)改(gai)革(ge)最新(xin)情況顯示,促(cu)進(jin)新(xin)能(neng)(neng)(neng)(neng)源(yuan)消納(na),必須(xu)加強市(shi)場(chang)機(ji)制建(jian)設,結合電(dian)網(wang)(wang)運行,充(chong)分利(li)(li)用(yong)好(hao)市(shi)場(chang)這(zhe)只(zhi)“無形的(de)手”進(jin)行有(you)效調(diao)節和引(yin)導。對(dui)我國(guo)(guo)(guo)而(er)言,應借(jie)助(zhu)(zhu)本輪電(dian)力(li)(li)(li)(li)體制改(gai)革(ge)的(de)春風(feng)推進(jin)電(dian)力(li)(li)(li)(li)市(shi)場(chang)建(jian)設,建(jian)立促(cu)進(jin)可(ke)(ke)(ke)再生(sheng)(sheng)能(neng)(neng)(neng)(neng)源(yuan)消納(na)的(de)市(shi)場(chang)機(ji)制,從(cong)大范圍消納(na)著(zhu)眼、中(zhong)長期交(jiao)易著(zhu)手、電(dian)力(li)(li)(li)(li)市(shi)場(chang)建(jian)設著(zhu)力(li)(li)(li)(li),從(cong)而(er)助(zhu)(zhu)力(li)(li)(li)(li)我國(guo)(guo)(guo)實現低(di)(di)碳(tan)(tan)綠色(se)和可(ke)(ke)(ke)持(chi)續發(fa)(fa)展。
負電價:完美破解調峰困局
風電的發電大小與來風情況有關,通常在后半夜用電低谷時段,風量充足風電發電量大,因此發電曲線通常與負荷曲線負相關。這會造成系統調峰困難,尤其在冬季,“三北”地區對機組的供熱要求進一步降低電源側的調節能力,使消納清潔電變得愈加困難。
火電等常規電源的運行成本主要是燃料成本,而新能源的燃料成本卻為零。因此,如果建立了以邊際成本報價的能量批發市場,新能源將占絕對優勢,是系統選擇最優先調度上網的電源。
當用電負荷較高需要由系統中新能源和常規電源同時供給滿足時,常規能源為邊際機組決定市場統一出清價格,新能源機組為價格接受者。此時,電力市場的統一出清價格為正電價,系統中所有的發電機組按此結算,新能源機組在這種情況下是賺錢的,可用于建設成本的回收和利潤賺取;在用電低谷時段,當系統在安全運行和滿足供熱的約束條件下按最小開機方式運行,其余用電負荷僅靠新能源電源就可以滿足時,新能源電源為系統邊際機組,市場統一出清價格為零電價。在這種情況下雖然市場結算價格為零,但是新能源電源還是有意愿發電,因為每發一度清潔電還將享受補貼和政府的其他扶持;在極端情況下,用電負荷非常低并且已經接近系統的最小開機方式,這時可能出現負電價,即多發電的電源不僅不能得到收益,而且需要向少發電的電源付費。出現這種情況時新能源和一些常規機組在考慮其運行狀況和盈虧平衡點后通常會以負價格向市場報價。這其實是一種合理的現象,當系統發生調峰困難時,沒有電源自動響應調峰的需求,因為要進行深度調節甚至停機再啟而造成額外成本,市場的負電價作為一種經濟上的補償和激勵措施,鼓勵電源參與調峰,促進新能源最大可能性的消納。這種“負”電價市場機制在新能源消納中起積極作用,已經在美國電力批發市場中廣泛運用,也是歐洲電力市場的發展趨勢,目前在歐洲電力日前交易市場EPEX以及北歐、比利時和荷蘭普遍應用。
當零售市場與批發市場形成聯動時,調峰困難時段的低電價會傳導到用戶側,從而引導負荷側互動。譬如,在美國風電裝機第一大州德克薩斯,批發市場在后半夜風電大發并且系統向下調節困難的時段經常會出現零電價、負電價等低價,因此,售電商根據批發采購價格向用戶提供夜貓子用電套餐,即在零點到五點時段免費用電。此項舉措大大刺激了需求側參與市場調節,使用電曲線更加有利于消納清潔電,提高了系統整體的新能源接納能力。
阻塞電價:解決“卡脖子”難題
新能源富集地區由于外送通道能力不足而產生的清潔電送出困難,俗稱為電網“卡脖子”現象。造成這種現象的產生很大程度因為電網項目建設滯后于新能源電源項目。在非市場化的環境中,調度通常采取分發電指標或輪流停發的方式來保證公平性。而通過市場化的方式,不僅能夠保證公平性,還能有效引導新能源電源規劃建設和電網通道的投資建設。
在節點邊際電價的市場機制下,“卡脖子”現象通過阻塞電價來表現,對電網通道的約束引入影子價格,量化阻塞通道的經濟價格。當電網通道出現阻塞時,市場電價會自動分區,即在電源充裕而送出困難的地區呈現低電價,在高負荷的受電地區呈現高電價。因此,在送出困難的地區建電源時,收益低;在距離負荷區近或外送通道充裕的地區投資建廠時,收益高。所以說,節點邊際電價會有效引導電源的規劃和建設;同時,市場化的輸電阻塞價格代表著通過加強通道建設達到經濟收益,也會進而引導輸電通道的投資和建設。目前,節點邊際電價和配套阻塞管理的輸電權市場已在美國等國家廣泛認可和應用。
中長期交易:保障合理收益
新能源購買協議(PPA)是國外常見的用戶與新能源電源簽訂的中長期購電合同。類似與我國的大用戶直購電,但是合同期限會更長,通常為15-25年,在新能源項目建設階段開始簽訂。國外新能源電源沒有政府批復標桿電價的結算保證,而主要是靠市場價格,同時輔助以政府補貼、可再生能源配額交易、財稅等政策優惠機制來進行投資收益。通過PPA的簽訂,新能源對其發電價格進行了基本鎖定,對未來的收益有了一定的保證,有利于得到貸款融資等財務支持,從而促進了對新能源投資的積極性。
目前,很多大公司通過清潔能源PPA來實現綠色電的企業社會責任,如谷歌、微軟、亞馬遜、沃爾瑪等多家公司紛紛簽訂了綠電PPA。可以預見,隨著新能源發電成本的進一步降低,新能源PPA的價格將更加具有競爭性,屆時將有更多的企業參與購買。
跨區消納:大市場有大能量
新能源消納應該大范圍消納,統籌解決,系統聯動已成共識。
由于各地區資源稟賦,不同地區的風、光等清潔能源在一次能源中容易形成互補。如地區之間風力資源和光照最強的時段并不相同,單獨一個地區風、光電的發電量可能并不平穩,但多個地區聯合運行時,發電曲線的平滑度大大提高。同時,電網聯合運行在備用共享等輔助服務的經濟性和電網調節能力等方面也將提高。
近期,美國能源部的國家新能源實驗室為了實現清潔能源電量占比的目標,提出建立美國和加拿大29個電力調度平衡區聯合運行的不平衡能量市場方案,,來取代過去由單一平衡區組建的市場。通過數據分析和系統仿真的方法證明,區域間的能源互補性將促進風電和光伏的消納;在未來電網結構下,基于更大區域的統一現貨調度交易對電網運行的安全性和經濟性更加有力。丹麥、荷蘭等國家通過北歐大電網調節,利用挪威和瑞典水電調節性能消納本國風電,實現了風電和水資源的互補,很大程度提升了電網對清潔能源的接納性。
由此看出,建立大范圍市場交易平臺是各國促進可再生能源消納的舉措之一,這也說明了在我國通過國家和省兩級交易平臺擴大交易范圍來提高資源優化配置效果的合理性。總之,電力市場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有利于新能源消納的市場機制在容量市場、輔助服務、日前和實時市場及功率預測的協調應用、綠色能源配額等機制相互關聯且協同運作。下一步,應結合國際經驗,把握電力市場經濟原理和電網運行規律,建立促進新能源消納的市場機制,在政策、管理和技術上統籌考慮,結合調度運行管理和特高壓外送、柔性直流、熱電解耦、虛擬同步機以及儲能儲熱等多種技術手段,提出為接納更多清潔能源的系統方案。
注:作者系國網冀北電力交易中心副主任、IEEE高級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