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能源評論 | 0評論 | 4954查看 | 2017-02-28 14:09:00
黨(dang)的十八大(da)以(yi)來,以(yi)習近平(ping)同志為核心(xin)的黨(dang)中央(yang)挺立潮頭、高(gao)瞻遠矚,作出經濟(ji)發(fa)展進入新(xin)(xin)常態的科學判斷(duan),提出創(chuang)新(xin)(xin)、協調(diao)、綠色、開(kai)放(fang)、共享的新(xin)(xin)發(fa)展理念,開(kai)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xin)(xin)實踐,這一(yi)系列創(chuang)新(xin)(xin)之舉標(biao)志著中國(guo)經濟(ji)的新(xin)(xin)方位。
使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保持中高速增長,在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世界五分之一人口同步達到中高收入水平……中國經濟新方位,正在復興之路的“關鍵節點”。在這一重要新方位上,中國經濟航隊正聚合澎湃之力乘風起航,中國能源作為旗艦也在穩中求進下破浪前行。
新方位 新狀態
“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增強信心,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第一次公開提出“新常態”的概念。
“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2014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新常態做出系統闡述。
在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發生了四個新變化:經濟增速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并存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從傳統增長動能轉向新的增長動能。
去年底召開的全國能源工作會議,國家能源局局長努爾?白克力在分析經濟發展新常態,落實經濟發展新理念的基礎上,明確指出2017年能源發展的新要求: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力提高供給質量和效益,著力培育創新發展動力,著力提升普遍服務水平,為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作出新貢獻。
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要貫徹落實這些新要求,必須認清能源發展面臨的新狀態,這些新狀態因外部環境條件和內部動因變化,交織疊加、相互作用,給能源發展帶來一些積極因素,也帶來一些不利影響,有些是顯性的、直接的、明確的,有些是潛在的、間接的、不確定的。
從能源供需關系分析。在新常態下,經濟增長從高速轉向中高速,經濟增速放緩,能源需求也會相應放緩。2016年,我國GDP增速由上年的6.9%,預計下降至6.5%;全社會用電量增速比2010年(GDP增速為10.4的高速期)下降10.6個百分點。當前,我國能源生產能力總體富余,一些行業已經出現產能過剩現象。2016年火電設備利用小時預計下降至4200小時左右,創1964年以來最低值。
從能源結構布局分析。在新常態下,國家更加注重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促進各地區協調發展、協同發展、共同發展。能源應積極服務國家戰略,繼續支持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的用能需求,重點支持實施“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此外,國家注重調結構、補短板、惠民生,能源消費結構也會發生變化。
從能源投入狀況分析。在新常態下,經濟增速和能源需求放緩,必然影響能源投資的增幅和增量。2016年,我國部分行業能源生產性投資繼續減少。全國煤炭采選業固定資產投資自2013年以來連續下降;電源基本建設投資同比減少10%左右。同時,受國際原油價格下跌、國內煤炭產能過剩、發電利用小時數持續減少等因素影響,國內投資能源領域的熱情和力度也將繼續下降。這就要求我們加強引導社會資金投向改善能源布局、結構和推動能源技術進步等方面,加速推進能源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從資源環境約束分析。能源生產消費對礦產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等消耗巨大。煤炭是我國最主要能源,也是最主要的大氣污染來源。雖然煤炭消費比重逐年下降,但比重仍然很高,2016年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63%,而且以煤為主的局面在相當長時間內難以根本改變。過去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空間相對較大,現在環境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難以承載高消耗、粗放型的發展。這就倒逼我們加快轉變能源發展方式,充分利用能源供需趨緩的有利時機,加大能源行業提質增效力度。
從能源國際合作分析。世界經濟復蘇一波三折,政治、經濟、地緣等各種因素相互交織,全球能源供需格局深刻調整,世界能源版圖正在重構,國際石油價格持續下跌。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約60%,國際能源市場價格變化會以多種方式傳導到國內,影響我國經濟發展。隨著中國經濟愈加開放,我國在世界產業分工中的地位也將逐步提升。我們仍要努力獲取海外資源,同時還要努力推進能源技術裝備“走出去”,占領國際市場。
新方位 新思想
習近平總書記算過這樣一筆賬:世界發達水平人口全部加起來是10億人左右,而我國有13億多人,全部進入現代化,那就意味著世界發達水平人口要翻一番多。不能想象我們能夠以現有發達水平人口消耗資源的方式來生產生活,那全球現有資源都給我們也不夠用!老路走不通,新路在哪里?
“堅持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新發展理念,為經濟新方位標定了前行航向。
創新發展,注重解決發展動力問題;協調發展,注重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綠色發展,注重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問題;開放發展,注重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共享發展,注重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
在這五大發展理念作用下,全國能源工作會議提出2017年能源發展的三大目標:在能源消費方面,全國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44億噸標準煤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14.3%左右,天然氣消費比重提高到6.8%左右,煤炭消費比重下降到60%左右;在能源供應方面,全國能源生產總量36.7億噸標準煤左右,煤炭產量36.5億噸左右,原油產量2.0億噸左右,天然氣產量1700億立方米左右(含頁巖氣產量100億立方米左右);在能源效率方面,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同比下降5.0%以上。燃煤電廠平均供電煤耗314克標準煤/千瓦時,同比減少1克。完成煤電節能改造規模6000萬千瓦。
但能源門類較多,隨著科技進步和改革創新,煤、電、油、氣和新能源之間相互轉換、相互替代越來越明顯,呈現更多的不確定性。
理念(nian)不(bu)會自動變為現實(shi)。如果不(bu)想(xiang)干、不(bu)敢(gan)干、不(bu)會干,藍圖(tu)再清晰、方向(xiang)再明確,也難以把新(xin)理念(nian)轉化為新(xin)成效(xiao)。把握新(xin)方位、踐行新(xin)理念(nian),需(xu)要激發(fa)新(xin)思(si)想(xiang)。只有在(zai)新(xin)思(si)想(xiang)的(de)指導下,才能完成供(gong)給側結構(gou)性改革的(de)新(xin)實(shi)踐。
第一,能源消費總量預測難度加大。2016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預計為43.5億噸標煤,同比增長1.2%;2017年,預計為43.9億噸標煤,同比增長1.1%。從表面上看,基本為小幅穩定增長,與經濟增長趨緩是一致的。但隨著儲能技術進步和儲能設施研發應用,尤其是能源互聯網,可以把用戶的負荷改變為柔性智能負荷,在高峰時段暫停或者轉移對用能要求不高的用戶,這些“削峰填谷”功能有利于對尖峰負荷進行調節。此外,區塊鏈技術也將實現能源交易網絡快速自平衡,推動能源在大范圍內應用。
第二,煤炭和電力增速雙降成為可能。煤炭一直是我國的主要能源,發電耗煤量占煤炭消費量一半左右。由于煤、電處于產業鏈的上下游,其關聯性密切。煤、電之爭歷經30年,但呈現的是“蹺蹺板”現象,即煤炭漲價、煤炭消費增多、煤企增收與發電虧損并存,反之亦然,煤電產業鏈總體波動不大。2016年下半年的電煤價格瘋漲,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為的“去產能”因素干擾。2017年,電煤風光不再,電力仍將低位縮量運行。作為主要能源的煤、電增速雙降,將對能源消費總量和結構均產生較大影響。
第三,電力消費量震蕩仍將繼續。2016年全年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5%左右,其中氣溫因素拉高全年增速接近2個百分點。今年的用電量增速預計維持在2%左右。隨著電力改革的持續推進,競價上網導致上網電價低于煤電企業盈虧平衡點,2016年因電煤價格上漲,導致發電企業虧損面加大,今年可能全行業虧損,將無法補貼低價上網電量。此外,因相當一部分電廠轉自備,自備電廠滿發、高發,必然導致其他并網機組發電利用小時數進一步下降。
第四,油氣消費量拉動尚待時日。我國石油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