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PPLAZA光熱發電網訊:近年來,德令哈工業園緊緊圍繞海西州打造國家級清潔能源示范基地和清潔能源輸出基地目標,依托柴達木盆地豐富的太陽能、風能及土地資源,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初步形成太陽能光伏、光熱、風力發電和新能源配套體系建設多點發力、齊頭并進、快速推進的發展格局,為(wei)德令哈(ha)地區(qu)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能源支(zhi)撐。
一、進展情況
(一)發電項目順利實施并網。2011年以來,德令哈地區共有49個新能源發電項目建成并網發電,總裝機容量達1848.5兆瓦。其中,光伏發電項目40個,總裝機量1240兆瓦;光熱發電項目3個,總裝機量110兆瓦;風力發電項目7個,總裝機量498.5兆瓦。青海南都1000兆瓦平價光伏、北京海博思創100兆瓦/200兆瓦時儲能電站、青海明陽300兆瓦生態環境導向EOD源網荷儲能一體化示范等項目正在開展前期工作。眾控135兆瓦光熱發電項目正在辦理土地、環評等相關手續,預計今年7月開工建設。
(二)新能源配套體系逐步形成。充分利用新能源產業發展基礎,積極發展高倍聚光組件及支架、風機塔架、儲熱熔鹽等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形成300兆瓦高原型風機制造、200兆瓦高倍聚光設備制造、10萬噸鍍鋅件、500套1.5-3兆瓦風力發電機組塔架、10萬噸儲熱熔鹽、15萬套光熱鏡架、5萬噸VCI防腐(fu)鋼結構(gou)制造等產品產能,基(ji)本(ben)構(gou)建(jian)起技(ji)術(shu)試驗—裝備制造—發電(dian)站—運行維護(hu)為一體的新能源(yuan)全產業(ye)鏈格(ge)局。
二、具體舉措
(一(yi))強(qiang)化招商(shang)(shang)引資(zi),積極營造良好營商(shang)(shang)環(huan)境。瞄(miao)準(zhun)中廣核(he)、中節能(neng)、中控等大型新能(neng)源(yuan)企業(ye),全面(mian)做好招商(shang)(shang)引資(zi)推介(jie)及跟蹤服務工(gong)作,全力協(xie)調解決(jue)企業(ye)項(xiang)目建設(she)中存在的困難問(wen)題(ti),確保項(xiang)目招得(de)來、落得(de)下。全力做好上(shang)下游產業(ye)對接工(gong)作,協(xie)調青海(hai)明陽(yang)與本地及省內(nei)外風(feng)電(dian)企業(ye)對接風(feng)機(ji)整機(ji),完(wan)成對接金額1.6億元;協(xie)調興(xing)明電(dian)力與黃(huang)河集團(tuan)開展項(xiang)目對接,簽(qian)訂切吉海(hai)南—海(hai)西新能(neng)源(yuan)項(xiang)目電(dian)線(xian)電(dian)纜供應協(xie)議(yi),簽(qian)約金額4770萬(wan)元。
(二)堅持科技引領,突出科技創新核心地位。引導企業加強科研攻關,進一步挖掘在平臺體系組建和新能源項目建設及產業發展過程中的創新潛能。協助青海鉅光、中廣核等4家企業完成科技型企業、高新技術型企業認定工作;督促建成中控太陽能熱發電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等2個國家級和愛能森青海省儲熱新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3個省級科技平臺。組織企業申(shen)報、承擔(dan)實(shi)施省(sheng)州級科技項(xiang)目,累計落實(shi)專項(xiang)資(zi)助資(zi)金970萬元。
引導企業開展科技創新研發,中廣核槽式光熱電站全天候監控技術研究項目、槽式光熱電站太陽島效能提升技術研究項目和青海金功基于自動化焊接技術的大型定日鏡鏡架加工制造項目榮獲年度海西州科技創新獎。
三、存在的問題
一是發電指(zhi)標(biao)(biao)無(wu)法滿足企業(ye)實際產能。近年來,德令哈地區光(guang)(guang)熱光(guang)(guang)伏及風電等新能源(yuan)發電產業(ye)裝(zhuang)機總量(liang)逐年攀(pan)升(sheng),但電網承載負荷總量(liang)有限,電力(li)外(wai)線(xian)輸(shu)送和本地吸(xi)納能力(li)無(wu)明顯增長,相關電力(li)主管部門制定的(de)發電指(zhi)標(biao)(biao)明顯低于(yu)光(guang)(guang)伏企業(ye)發電產能,導致棄光(guang)(guang)率達20%以上(shang),電力(li)資源(yuan)損失情況較為普遍。
二是政策不(bu)明朗(lang)掣肘儲能(neng)(neng)產業(ye)發展。由(you)于德令哈(ha)地(di)區儲能(neng)(neng)產業(ye)起步晚、起點低,配套儲能(neng)(neng)項目規模發展總量(liang)、發電(dian)裝機量(liang)與(yu)儲能(neng)(neng)配比及調峰(feng)補(bu)貼(tie)價格(ge)等相關指(zhi)標均(jun)沒(mei)有政策明確(que)標定,影響儲能(neng)(neng)產業(ye)相關企業(ye)投資積極性,難以科學規劃(hua)、穩(wen)步推進儲能(neng)(neng)項目建設實施,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le)儲能(neng)(neng)產業(ye)的發展。
三(san)是(shi)土地(di)(di)(di)政策制約因素(su)逐漸顯現。德(de)令(ling)哈地(di)(di)(di)處柴達木盆地(di)(di)(di),區域內大部(bu)分(fen)土地(di)(di)(di)為荒漠(mo)半荒漠(mo)草(cao)地(di)(di)(di),但在土地(di)(di)(di)屬(shu)性中仍被(bei)(bei)(bei)確認為牧草(cao)地(di)(di)(di)、灌(guan)林地(di)(di)(di),甚至存在“一地(di)(di)(di)兩證”現象,部(bu)分(fen)企(qi)(qi)業開展土地(di)(di)(di)審批手續時(shi)(shi)間長、程序繁瑣。同時(shi)(shi),按(an)照(zhao)有關(guan)規定,占用(yong)牧草(cao)地(di)(di)(di)需繳(jiao)納植被(bei)(bei)(bei)恢復費,而新能源項目占地(di)(di)(di)面積大,繳(jiao)納植被(bei)(bei)(bei)恢復費金額極高,增(zeng)加了企(qi)(qi)業負擔(dan)。
四、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我們將結合“十四五”能源規劃工作,聚焦國家零碳清潔能源示范基地、國家級清潔能源送出基地建設目標,圍繞高效光伏發電新技術、太陽能光熱儲能發電技術、高海拔低風速風力發電技術研發、引進、吸收、轉化、推廣和應用,加快構建“裝備制造—新能源發電與儲能—負荷消納與向外輸出”產業鏈,開辟新(xin)的發展(zhan)路徑與模式。
一是深入企(qi)業調(diao)研公用變(bian)(bian)電需(xu)求(qiu),提前謀劃(hua)、精準研判、統籌規劃(hua),加強(qiang)園區變(bian)(bian)電并(bing)網設施建設,全力(li)配合省州相關部門開展電力(li)外送(song)通道建設工作。
二是加強與國(guo)土、財政、電力(li)等(deng)相關部門的溝通(tong)對接,明確新能(neng)源企業用(yong)地費用(yong)征(zheng)收、儲能(neng)項目(mu)規模(mo)發展總量等(deng)政策標(biao)準,同(tong)時積極幫助企業爭取各類項目(mu)資金獎補。
三是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構建以中廣核、青海中控、青海明陽等骨干企業為主的新能源產業鏈集群,促使新能源發展水平和創新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四是(shi)以新能源(yuan)電力(li)(li)就地消納為導向(xiang),以鎂系化(hua)合物產業、數字經濟(ji)產業園(yuan)等為抓(zhua)手(shou),蓄(xu)力(li)(li)調(diao)整(zheng)產業結構,進一步促進本地區(qu)清潔能源(yuan)的消納能力(l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