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国产午夜精品无码,午夜天堂一区人妻,无遮挡色视频免费观看,中文字幕久热精品视频在线

碳中和的戰略意義及底層經濟邏輯
發布者:admin | 來源:國際能源研究中心 | 0評論 | 3598查看 | 2021-08-18 18:03:13    

工業革命以來的人類活動導致地球氣溫異常地快速上升,這已經是主流科學界的共識。


根(gen)據NASA的數據,目前(qian)全(quan)球地(di)表(biao)平(ping)(ping)均氣溫(wen)相比1880年(nian)高(gao)出(chu)約1.2℃,遠超出(chu)此(ci)前(qian)一萬年(nian)地(di)球平(ping)(ping)均氣溫(wen)的正常波動區間(jian)。


image.png


全(quan)球變(bian)暖會帶來嚴重的后果:兩極(ji)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極(ji)端天氣災害(hai)增加、土地沙漠化和海洋酸(suan)化等(deng)。


例如根據聯合國一份報告顯示,2000年(nian)(nian)至2019年(nian)(nian)全球(qiu)記錄(lu)了6681起氣候災害,相比之前20年(nian)(nian)的統計數據增加了83%。


放任全球變暖的(de)潛在經濟損失也是驚人的(de)。


據耶魯(lu)大學(xue)教(jiao)授(shou)、氣(qi)候經濟學(xue)家(jia)William D.Nordhaus的(de)(de)測(ce)算,如果按本世紀末(mo)的(de)(de)全球升溫為(wei)(wei)3°C、4°C和(he)5°C的(de)(de)情境(jing)測(ce)算,屆時對應的(de)(de)全球年度經濟損失(shi)分(fen)別為(wei)(wei)GDP的(de)(de)2.3%、4%和(he)6.5%;


image.png


美聯儲全(quan)球(qiu)化研究所(suo)的(de)研究則表明,若不采(cai)取氣候行(xing)動,到2100年全(quan)球(qiu)氣溫將上升3.7°C,屆時全(quan)球(qiu)年度(du)人(ren)均GDP可能會損(sun)失7.2%。


和現在困擾世界的(de)疫(yi)情(qing)比較(jiao)一下:新(xin)冠(guan)疫(yi)情(qing)對(dui)2020年全(quan)球GDP的(de)負(fu)面影響約(yue)為6%,也就是(shi)說因(yin)為全(quan)球變暖(nuan)的(de)影響,本世紀末(mo)的(de)人(ren)類每年都要面對(dui)新(xin)冠(guan)疫(yi)情(qing)級別的(de)經濟(ji)損失。


再和(he)戰爭比較(jiao)一(yi)下,一(yi)戰和(he)二戰分別給德國帶(dai)來了(le)29%和(he)64%的(de)經濟損失,但(dan)需(xu)要(yao)知道戰爭是會結束(shu)的(de),經濟損失是“一(yi)次性”的(de),年化而言或(huo)者(zhe)長期積(ji)累而言,全球(qiu)變暖的(de)經濟損失可能(neng)是比戰爭還(huan)要(yao)可怕的(de)。


全球變暖是因(yin)為(wei)工(gong)業革命以(yi)(yi)來人類對(dui)化(hua)石能源的大(da)量使用、大(da)規模的制造業、房屋(wu)基建等行為(wei)排放了大(da)量的溫室氣體(以(yi)(yi)二氧(yang)化(hua)碳(tan)為(wei)主,還包(bao)括甲(jia)烷、一(yi)氧(yang)化(hua)二氮和氯氟碳(tan)化(hua)合(he)物等),或者用現(xian)在大(da)家常說的詞:碳(tan)排放。


不考慮疫情對經濟活動影響(xiang)的(de)話(hua),現在每年人類(lei)的(de)碳排(pai)放(fang)還是持續增長的(de),而(er)要限(xian)制全(quan)球(qiu)(qiu)變暖的(de)危害(hai),必(bi)須快(kuai)速降低(di)全(quan)球(qiu)(qiu)的(de)碳排(pai)放(fang)。


據IPCC測算,至本(ben)世紀(ji)末全球(qiu)(qiu)升溫控(kong)制在1.5℃的可能性已極小,為了(le)守住2℃的升溫紅線,需要全球(qiu)(qiu)在將來(lai)的30年內快速(su)達到碳(tan)中和:即(ji)通過“收支相(xiang)抵”的方(fang)式做到大(da)氣中二氧化碳(tan)不(bu)增長了(le)。


為什么碳中和是巨大的經濟博弈?


達成碳中和的挑戰非(fei)常巨大。


首先能(neng)源的(de)使用是碳(tan)排放最(zui)重要的(de)來源,而人類的(de)經濟發展、生(sheng)活(huo)水平(ping)的(de)提高和對能(neng)源的(de)利用是緊密相(xiang)關(guan)的(de)。



用(yong)歷史數據來(lai)測(ce)算,GDP增速(su)與能源用(yong)量增速(su)的相關系數高達90%。說服(fu)人們減(jian)少能源使用(yong)、降低生活水(shui)平來(lai)減(jian)排會是極(ji)為(wei)困難的。


發(fa)展碳排放少的新能源,并且新能源的成本(ben)還(huan)要不能比化石能源高才能既減排又能讓經濟、生活水平繼續往前(qian)發(fa)展。


其次(ci),碳減(jian)排(pai)是需要全球(qiu)合作的,而達成如(ru)何分擔責任的共識(shi)很困(kun)難,不同的國家看待這個問題的角度可以(yi)很不一樣。


以現在的碳排放(fang)量來看(kan),中國是目前最(zui)大的碳排放(fang)國,2019年排放(fang)量占全(quan)球27.9%(美國占14.5%),其(qi)它發展中國家的碳排放(fang)也在持(chi)續增長。


但從歷史累計來看,西方國家從工(gong)業革命開始就在不斷排(pai)放,自1751年以來,美(mei)國的碳(tan)排(pai)放量(liang)約4000億噸,占歷史排(pai)放量(liang)的25%,居世(shi)界(jie)首位,歐(ou)盟28國貢獻(xian)22%,中國排(pai)放占比為13%。



那(nei)么應該以歷史累計(ji)碳排放(fang)量(liang)(liang)還(huan)是(shi)以現在的碳排放(fang)量(liang)(liang)來分擔責任就成了(le)巨大(da)的爭議。


另(ling)外,從(cong)人(ren)均(jun)排(pai)放(fang)的(de)角度(du)(du)來看,中國(guo)(guo)的(de)人(ren)均(jun)碳(tan)排(pai)量(liang)為(wei)7.1噸/年(nian),僅為(wei)美國(guo)(guo)的(de)44%,韓國(guo)(guo)的(de)59%,而(er)印度(du)(du)人(ren)均(jun)碳(tan)排(pai)量(liang)甚至僅為(wei)中國(guo)(guo)的(de)26%。美國(guo)(guo)人(ren)住著郊區(qu)的(de)大房(fang)子(平均(jun)住房(fang)面(mian)積(ji)65平方米),在住宅領域的(de)人(ren)均(jun)能耗(hao)(取暖、降溫(wen)、照明等)是(shi)中國(guo)(guo)的(de)3.2倍(bei),是(shi)印度(du)(du)的(de)5.4倍(bei);在交通(tong)領域的(de)人(ren)均(jun)能耗(hao)更是(shi)中國(guo)(guo)的(de)8.7倍(bei),印度(du)(du)的(de)27.4倍(bei)。



中國(guo)或其他發(fa)展(zhan)中國(guo)家(jia)人(ren)(ren)民有(you)沒有(you)人(ren)(ren)權去追求美國(guo)人(ren)(ren)民的這(zhe)種生(sheng)活?


從這個意(yi)義上來講,發達(da)國家(jia)(jia)和發展中國家(jia)(jia)是有核心(xin)矛盾的。


發達國(guo)家(jia)說全(quan)球50多(duo)億人口在發展中國(guo)家(jia),現在總排量最大,發展中國(guo)家(jia)應該承擔責任;


而(er)發展中國家(jia)則(ze)可(ke)以(yi)(yi)辯駁,我們有(you)平等(deng)的發展權(quan),從歷史(shi)和(he)人均來說(shuo),與(yu)發達國家(jia)相比,我們還可(ke)以(yi)(yi)排放更(geng)多。


這是兩層巨大的(de)博弈。


碳中和的技術方法


要想達到(dao)碳中(zhong)和,需要三(san)個(ge)辦法的配(pei)合。


一是(shi)能源(yuan)供給端用新能源(yuan)代替(ti)碳基能源(yuan)。


二是在能源使用(yong)端去碳。


能源(yuan)使用(yong)端(duan)(duan)(duan)的(de)電氣化是一個方向(xiang),通(tong)過能源(yuan)使用(yong)端(duan)(duan)(duan)的(de)電氣化來(lai)和供給端(duan)(duan)(duan)的(de)清(qing)潔(jie)化互相配(pei)合,形成良性循(xun)環互促(cu)發展,如果燃油車(che)將來(lai)還是主流,就無(wu)法和能源(yuan)供給端(duan)(duan)(duan)的(de)清(qing)潔(jie)化匹配(pei),也無(wu)法促(cu)進供給端(duan)(duan)(duan)的(de)清(qing)潔(jie)化轉變(bian)。


除(chu)了電氣化(hua),在能源使用端還有很多碳排(pai)放的(de)場(chang)景(jing)需要去找出合理的(de)減排(pai)方案。


比如工(gong)業領(ling)域中煉鋼(gang)等(deng)場(chang)景用氫氣來代替煤的(de)經濟方案(an);交通(tong)領(ling)域中飛機、輪(lun)船的(de)清潔動力解(jie)決方案(an);農業領(ling)域中養牛(niu)產業甲烷(wan)(甲烷(wan)的(de)溫(wen)室效應是(shi)二氧(yang)化碳的(de)25倍,養牛(niu)對溫(wen)室氣體的(de)排放占畜牧業的(de)65%)減排的(de)解(jie)決方案(an)等(deng)。


三是固碳。


供給端和使用(yong)端的方法實(shi)施之后(hou),也不可能做到完(wan)全不排放碳(tan)(tan)了(le),這時(shi)候就需要用(yong)固碳(tan)(tan)的方式來“中和”掉剩余的碳(tan)(tan)排放。


目前有兩種方法:


第一(yi)個方法是(shi)植(zhi)樹造(zao)林,中國在這方面的(de)舉措全球(qiu)矚目,森林覆蓋(gai)面積在過(guo)去幾十年(nian)里面大幅度提高,對固碳(tan)的(de)貢獻十分顯著;


第二個(ge)方(fang)法是用工業化的方(fang)式(shi)進行(xing)碳(tan)捕捉(zhuo)。


在去碳的(de)過程中,供給端(duan)和使用端(duan)的(de)同步協調非常重要。


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shi)一項研究表明能源供(gong)給端(duan)的類型對新能源汽車相比(bi)燃油車的減排優(you)勢(shi)影響很大:


其對(dui)豐田卡羅(luo)拉(燃油,7.13L/100km)和(he)特斯拉的(de)Model 3(電動,54kWh)在(zai)不同能(neng)(neng)源供(gong)給情況下的(de)排放表現做了(le)測算:如(ru)果(guo)能(neng)(neng)源供(gong)給是(shi)純火電,汽車里(li)(li)程達(da)到12.6萬公(gong)里(li)(li)以后,Model 3才會比卡羅(luo)拉更(geng)有碳排放優勢;但(dan)如(ru)果(guo)全部使(shi)用清潔(jie)能(neng)(neng)源,則行駛超過(guo)1.35萬公(gong)里(li)(li)以后,Model 3就具有了(le)排放優勢。


可見,電力供(gong)給的清潔(jie)化(hua)(hua)(hua)才能(neng)使(shi)能(neng)源(yuan)消費的電力化(hua)(hua)(hua)更有(you)意義,能(neng)源(yuan)的供(gong)給端(duan)的清潔(jie)化(hua)(hua)(hua)和使(shi)用端(duan)的電氣(qi)化(hua)(hua)(hua)必須同步協調發(fa)展,才能(neng)做到有(you)效地控制(zhi)碳排放。


當然(ran)從歷史發(fa)展來看(kan),能源使用的電氣化本身也是大勢所趨,如中國用于發(fa)電的一次(ci)能源消耗量(liang)由1985年的17%上(shang)升到(dao)了2017年的47%。


而現(xian)在的碳中和使命顯然會強化這一趨勢的未來(lai)發展(zhan),同時(shi)這一使命也(ye)要(yao)求電力的構成要(yao)更清潔化。


根據Ecofys的測算,煤炭發電(dian)(dian)和(he)天然氣發電(dian)(dian)的氣候(hou)變(bian)化成(cheng)(cheng)本分別超過40美元(yuan)/兆瓦時和(he)20美元(yuan)/兆瓦時;光伏(fu)發電(dian)(dian)的該成(cheng)(cheng)本則只有1.5美元(yuan)/兆瓦時,風電(dian)(dian)和(he)水電(dian)(dian)則低于0.1美元(yuan)/兆瓦時。


如何解決碳中和的經濟問題?


除(chu)了(le)技術問(wen)題(ti),解決碳排(pai)放問(wen)題(ti)的關鍵是解決其經濟(ji)問(wen)題(ti)。


想(xiang)要推(tui)進(jin)減排,達成碳中和的目(mu)的,從經濟的角度只(zhi)有(you)兩種方法(fa):


一是降低新(xin)能源(yuan)的成本。


比如(ru)光伏(fu)和風能成本降到(dao)現有能源成本以下,不用任何(he)刺激政策,市場也會選擇使(shi)用新能源。


新(xin)能源成本(ben)的(de)降低(di)來自技術(shu)的(de)進(jin)步和(he)規(gui)模化應(ying)用帶來的(de)規(gui)模效應(ying),早期一般需要政(zheng)府用補貼(tie)的(de)方(fang)式,建立初步的(de)規(gui)模效應(ying)和(he)促進(jin)企業對技術(shu)的(de)投(tou)入,以帶動降低(di)成本(ben)的(de)正向循環。


二是增加碳排(pai)放的成(cheng)本。


如果(guo)碳排放的(de)成(cheng)(cheng)本足夠(gou)高,即使技術(shu)沒有發展到完全成(cheng)(cheng)熟,企業也會投入(ru)到新能源的(de)研究(jiu)和應用上。


如何增加碳排放(fang)的成本,基本的概(gai)念是給(gei)碳排放(fang)“上稅”:


一個(ge)方法(fa)是(shi)行政(zheng)化的(de)方式上稅(shui),制定政(zheng)策規定排放一噸需要交多少稅(shui),但(dan)是(shi)這(zhe)種行政(zheng)方法(fa)往(wang)往(wang)會帶來各種各樣的(de)效(xiao)率低下(xia)。


另一個(ge)(ge)方(fang)法是用市(shi)場解決問題,如對(dui)中(zhong)國整體(ti)的(de)碳(tan)排(pai)放(fang)數量制(zhi)定一個(ge)(ge)限(xian)額,一年(nian)只能排(pai)放(fang)一定數量的(de)碳(tan),讓企業擁有互(hu)相購買碳(tan)排(pai)放(fang)額度的(de)權利,這樣(yang)碳(tan)排(pai)放(fang)就(jiu)產生市(shi)場的(de)價(jia)格(ge),實(shi)際上這種價(jia)格(ge)也是碳(tan)稅,是社會給(gei)碳(tan)排(pai)放(fang)企業上的(de)稅。


目前(qian)中國的碳稅非(fei)常(chang)低,基本上可以忽略(lve)不(bu)計。在(zai)全球(qiu)范圍內,目前(qian)碳稅每噸(dun)約為2美元。


但是,要(yao)想解決氣侯變暖的問題(ti)(本世紀(ji)末升溫控制到2度),2美元/噸(dun)的碳(tan)稅還(huan)遠遠不夠。


根據(ju)IMF測算,要(yao)想(xiang)把升(sheng)溫控(kong)制到2度,碳(tan)排放(fang)的價格需要(yao)在2030年(nian)達(da)到每(mei)噸75美(mei)元(yuan)。據(ju)聯合國環境署最新數據(ju),2019年(nian)全球(qiu)溫室氣體排放(fang)相當于(yu)591億噸二氧化(hua)碳(tan)當量(liang),則全球(qiu)每(mei)年(nian)的碳(tan)稅(shui)高達(da)4.4萬(wan)億美(mei)元(yuan)。這(zhe)個(ge)推算說(shuo)明(ming)全球(qiu)每(mei)年(nian)要(yao)把GDP大約(yue)5%用來(lai)加碳(tan)稅(shui),才有希(xi)望解決全球(qiu)變暖問題(ti)。


如此巨大的(de)經濟(ji)投(tou)入(ru)顯然會挑戰(zhan)民眾和決策(ce)者減排(pai)的(de)決心,但不去減排(pai)則是把嚴峻的(de)全球變暖問題推(tui)給(gei)我(wo)們的(de)子孫(sun)。


為什么中國一定要做碳中和?


中(zhong)國(guo)領導人承諾在2030年(nian)前達(da)到碳達(da)峰(feng),2060年(nian)達(da)到碳中(zhong)和,這體現了中(zhong)國(guo)作為一個大國(guo)的擔當,沒有(you)在歷史累(lei)積排放量等問題上做糾結。


除了大國擔當的(de)氣度之(zhi)外,碳中和的(de)計劃符合(he)中國的(de)核心國家利益。


首(shou)先,中國碳達峰確實需要(yao)時間,不可能一蹴(cu)而就。


如中國的(de)工(gong)業領域使用了48.3%的(de)能源,而鋼鐵行業和化工(gong)石化行業又分(fen)別占據(ju)工(gong)業領域24%和21%的(de)能源使用,這些(xie)行業的(de)需(xu)求依然持續走(zou)高,短期內減排的(de)難度很大。


那剩余八年(nian)多的(de)時(shi)間內我們能達到碳達峰(feng)的(de)目標(biao)嗎(ma)?


從兩組數據來看還(huan)是(shi)可(ke)以有(you)信(xin)心的:


從鋼鐵(tie)制品存(cun)(cun)量看,日本的人均(jun)鋼鐵(tie)存(cun)(cun)量約為11噸,中國的人均(jun)存(cun)(cun)量約為6噸,按照中國現在(zai)的鋼鐵(tie)產量來推算(suan),約10年(nian)內中國的鋼鐵(tie)存(cun)(cun)量就(jiu)可以達到(dao)代表發(fa)達國家標準的日本的水(shui)平;



以(yi)汽車保有(you)(you)量數據來看,中國(guo)(guo)最新的(de)(de)數據為每(mei)千(qian)(qian)人199輛(2020年底),韓國(guo)(guo)每(mei)千(qian)(qian)人擁有(you)(you)汽車434輛(2018年),而現在(zai)中國(guo)(guo)是全球最大的(de)(de)汽車制造國(guo)(guo)和汽車市場,再有(you)(you)不到(dao)10年的(de)(de)時間,中國(guo)(guo)的(de)(de)汽車保有(you)(you)量也(ye)可以(yi)達到(dao)接近(jin)韓國(guo)(guo)的(de)(de)水平。



所以從經濟發展(zhan)邏輯(ji)上看,到(dao)2030年左右,中國的(de)工(gong)業規模可能會到(dao)達一(yi)個穩定的(de)平臺(tai)。


其次,碳減(jian)排(pai)對中國的國家安全有利。


2020年,我國石油的對(dui)外依存度73%,天然氣的對(dui)外依存度43%,如果(guo)某一天因為戰亂或者其他原因,馬六甲海峽進口路(lu)線(xian)不(bu)暢,中國的能源供應和經濟(ji)發展會大受影響。




但(dan)如果(guo)中國(guo)的能源結構主(zhu)體(ti)從碳基能源變成光伏和(he)風能,那么馬(ma)六甲(jia)海(hai)峽就(jiu)不再是(shi)被(bei)控制的咽喉(hou)要(yao)道。


所(suo)以控制碳排放、增(zeng)加(jia)新(xin)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比重,從長期來講,是國家安全(quan)戰(zhan)略上非常重要的考(kao)量,是維護我國國家利(li)益的重要措(cuo)施(shi)。


再次,中國(guo)在新能源領域的(de)產業發(fa)展和(he)技術(shu)發(fa)展方(fang)面都是全球領先(xian)的(de)狀態。


2019年(nian),我國光伏產(chan)業(ye)中(zhong)的(de)硅片、電池片和組件(jian)的(de)產(chan)量分別約占(zhan)(zhan)全(quan)球(qiu)(qiu)總產(chan)量份額的(de)91%、79%和71%,逆(ni)變器(qi)產(chan)量占(zhan)(zhan)全(quan)球(qiu)(qiu)市場的(de)80%以(yi)上;風(feng)電整(zheng)機制造占(zhan)(zhan)全(quan)球(qiu)(qiu)總產(chan)量的(de)41%;鋰(li)電池領域誕生(sheng)了全(quan)球(qiu)(qiu)行業(ye)巨頭(tou)、市值超(chao)過1萬億元的(de)寧德時(shi)代;新(xin)能(neng)源汽車領域也出現了蔚(yu)來、小鵬等很受(shou)市場歡迎的(de)自主品牌。



所以,如果全球(qiu)都要減排去碳的話,對(dui)中國從商業上、產業上都是(shi)非(fei)常巨(ju)大的機會。


減碳可以(yi)幫助中國在(zai)能源(yuan)、汽車(che)等領域做到彎道超車(che),實現產業競爭力(li)上的(de)跨越。


光伏和風能正在統治能源世界


現(xian)在全球的能源格局中還是化(hua)石能源占主導(dao)。


以2019年全(quan)球(qiu)一次能源消費(fei)結構為(wei)例:石(shi)油、煤(mei)炭和天然氣分別占(zhan)33.1%、27.0%和24.2%,光伏、風能和水電等可再(zai)生能源加(jia)總只有(you)11.4%。



但可(ke)再生能源的發展速(su)度很快(kuai)。


事實上(shang)自(zi)2013年以來,全球的(de)發電新增(zeng)裝機容量中,清潔(jie)能(neng)源(yuan)已經持續(xu)超過傳統(tong)能(neng)源(yuan);而根據(ju)中國政(zheng)府的(de)計劃,2030年非(fei)化石能(neng)源(yuan)在一次(ci)能(neng)源(yuan)消費比重中將達到25%以上(shang),2060年清潔(jie)能(neng)源(yuan)將在能(neng)源(yuan)結構中占主導地位。


能夠對清(qing)潔能源的(de)(de)未(wei)來發展抱有信心(xin),很大程度(du)上(shang)來自于光伏、風(feng)能的(de)(de)發電成本在過去(qu)這些年迅速(su)的(de)(de)降低,已經可以直(zhi)面傳統能源的(de)(de)競爭。


據國際可再生(sheng)能源(yuan)署統計(ji):2010至(zhi)2019年,全球(qiu)范圍內光伏發電成(cheng)本下(xia)降高(gao)達82%、陸上風電下(xia)降39%、海上風電下(xia)降29%。


2019年開始,中國(guo)很多(duo)地區的光伏、風能已經(jing)可以(yi)達到(dao)平價上(shang)網(wang),即無需補貼,以(yi)和火電(dian)同樣的價格(ge)并網(wang)發(fa)電(dian)。并且隨著技術發(fa)展和規模化(hua)應用,光伏、風能的成本依然有著相當(dang)大的進(jin)一(yi)步降低的潛力。


信(xin)心的另一方面(mian)來自于清潔能源的開(kai)發潛力很(hen)大。


以光(guang)伏(fu)為例(li),先不考(kao)慮波峰波谷(gu)匹配(pei)和(he)傳輸(shu)損(sun)耗等問題,要滿(man)足中(zhong)國現在的(de)用電量,把0.6%的(de)國土(tu)面積鋪(pu)滿(man)光(guang)伏(fu)板就可以解(jie)決,即(ji)一個(ge)約長(chang)和(he)寬各(ge)約237公里的(de)正(zheng)方形區域。


當然,新(xin)能源的實際發展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jue)。


比如剛才提到的(de)(de)(de)平價上網(wang),其(qi)并不是一個全流程(cheng)的(de)(de)(de)成本的(de)(de)(de)計算(suan):


電(dian)(dian)(dian)力技術是(shi)需求(qiu)驅動供給,電(dian)(dian)(dian)網為保(bao)證發用(yong)電(dian)(dian)(dian)的實(shi)時平(ping)衡,需要發電(dian)(dian)(dian)側不(bu)斷調(diao)(diao)節(jie)去擬合需求(qiu)曲線。光伏與風能(neng)(neng)發電(dian)(dian)(dian)依賴于自然資源(光照強(qiang)度(du)、風力強(qiang)度(du)),其(qi)發電(dian)(dian)(dian)是(shi)隨(sui)其(qi)資源波動且不(bu)可控的,調(diao)(diao)節(jie)、消納的成本比火電(dian)(dian)(dian)等傳統能(neng)(neng)源要高很多,包括用(yong)其(qi)他(ta)能(neng)(neng)源輔助的方(fang)式或者用(yong)新建儲(chu)能(neng)(neng)的方(fang)式去調(diao)(diao)頻調(diao)(diao)峰(feng),對電(dian)(dian)(dian)網的設備、線路、智能(neng)(neng)化(hua)改造(zao)等。


以英(ying)國(guo)的經驗為(wei)例,2010年(nian)以前英(ying)國(guo)平衡電力系統的成本一般占(zhan)整個發(fa)電成本的5%以內,而隨著近年(nian)來英(ying)國(guo)能(neng)源結構(gou)中新能(neng)源占(zhan)比的提高,平衡成本在2020年(nian)升到了發(fa)電成本的20%左(zuo)右。



所(suo)以儲能有機會(hui)成(cheng)為未來(lai)重要的商業(ye)機會(hui),因為儲能可以幫助解決新(xin)能源的消納問題,很大程度(du)上避免棄(qi)風、棄(qi)光;也(ye)因為平滑了發電曲線(xian),可以降低對(dui)電網的壓力和改(gai)造成(cheng)本。


2020年儲能市場(chang)(chang)的(de)總規模為152.8GWh,市場(chang)(chang)規模約為2300億元。儲能的(de)應用領域,51%都(dou)是用在風(feng)能和光(guang)伏的(de)配套,風(feng)、光(guang)的(de)高(gao)增長(chang)前景,將給儲能市場(chang)(chang)非常可(ke)觀的(de)助力;


同時,儲能18%用(yong)在包含工商業及家用(yong)的(de)(de)用(yong)戶側(ce),由于儲能本身是對(dui)電力(li)系統的(de)(de)調節,峰(feng)谷電價的(de)(de)套利(li)成為用(yong)戶側(ce)儲能的(de)(de)重要應用(yong)場景之一。



以世貿(mao)天階儲(chu)能(neng)站為例,北京(jing)全天峰(feng)谷(gu)價差約1元(yuan),低谷(gu)電(dian)價只有0.3元(yuan),峰(feng)值電(dian)價高達1.4元(yuan)。儲(chu)能(neng)站在低谷(gu)時(shi)(shi)買入電(dian)量儲(chu)存,到峰(feng)值時(shi)(shi)賣出(chu)電(dian)量,起(qi)到了削峰(feng)填谷(gu)的(de)作用,讓商場每年(nian)節(jie)約100-200萬元(yuan)的(de)電(dian)費(fei)。


儲能目前最普遍的(de)(de)方式是抽水(shui)蓄能(占比(bi)90%),但受制于地理條件非常不(bu)靈活。隨(sui)著電池成本(ben)的(de)(de)下降(jiang),電池儲能可能會成為未來儲能市(shi)場的(de)(de)主要增長來源。


目前電(dian)池(chi)儲(chu)能依然(ran)受電(dian)池(chi)成本的制約,以(yi)美國(guo)國(guo)家實驗室(shi)的光儲(chu)一(yi)體項目測算為例,在儲(chu)能電(dian)池(chi)容(rong)量和光伏裝機量配容(rong)比(bi)(bi)25%的情(qing)形(xing)(xing)下,將(jiang)使(shi)發電(dian)系統增加約11%的成本;在配容(rong)比(bi)(bi)50%的情(qing)形(xing)(xing)下,將(jiang)增加高(gao)達27%的發電(dian)成本。



但隨著技(ji)術進步和規模效(xiao)應,未(wei)來(lai)儲能電(dian)池的價格預計也將(jiang)下降,儲能市(shi)場有機會迎來(lai)高速發展(zhan)。


新能源汽車的爆發式增長


在(zai)全球減(jian)排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車在(zai)政策層(ceng)面(mian)和成(cheng)本層(ceng)面(mian)都(dou)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期(qi)。


歐洲(zhou)各國為實(shi)現巴黎協定(ding),紛紛預定(ding)在(zai)2025年后將逐步取締燃油(you)車,全面禁止出售(shou)汽油(you)車和柴油(you)車。我(wo)國海南表示將在(zai)2030年禁售(shou)燃油(you)車,成為中國第一個宣布禁售(shou)燃油(you)車時(shi)間表的省份。


從燃(ran)油(you)車(che)(che)向新能源(yuan)(yuan)汽(qi)車(che)(che)的(de)轉化(hua)速(su)度(du)在加速(su)。據(ju)安永預(yu)測(ce),歐洲、中(zhong)國(guo)和美國(guo)市場的(de)電動汽(qi)車(che)(che)銷量將在12年內超(chao)過燃(ran)油(you)車(che)(che)銷量;據(ju)中(zhong)汽(qi)協(xie)預(yu)計,未來五年中(zhong)國(guo)新能源(yuan)(yuan)汽(qi)車(che)(che)銷量年均增速(su)40%以上(shang)。



成(cheng)本方面,動(dong)力電(dian)池領域過去這些年出(chu)現了類似摩(mo)爾定律的成(cheng)本下降(jiang)曲線。


IT領域在摩爾定(ding)律影響下,每年的(de)單位計(ji)算成本下降約30%;電池領域過去十幾年大概平均每年發電成本下降18%左(zuo)右(you)。


所(suo)以(yi)現在的新能源(yuan)汽車(che)在成本上越(yue)來(lai)越(yue)有優勢,而且似乎這個趨勢還(huan)沒有停止的跡象。


2020年,新能(neng)源(yuan)汽車呈現(xian)出爆發式增(zeng)長(chang)的態勢,在(zai)這一年市場逐步(bu)認識(shi)到,新能(neng)源(yuan)汽車不僅是在(zai)性能(neng)上具有優(you)勢;在(zai)成本(ben)方(fang)面既使在(zai)沒(mei)有政府補貼(tie)的情況下,也有非(fei)常(chang)強的競(jing)爭力。


從高額補貼到補貼逐(zhu)漸(jian)退(tui)坡,到與燃油(you)車成本(ben)持平甚至(zhi)更低,新(xin)能源汽車的經濟(ji)性在(zai)曲折而迅速的發(fa)展中得到了驗證。


總結


氣候問(wen)題是(shi)人(ren)類目前面臨的(de)最大(da)的(de)敵人(ren),其破壞(huai)性是(shi)全(quan)球(qiu)性的(de)、毀滅性的(de)。


但(dan)是,由于碳排放污染的(de)(de)外(wai)部性,而且解(jie)(jie)決問題的(de)(de)成(cheng)本巨(ju)大,如何讓全(quan)球各(ge)國達成(cheng)共識(shi),面(mian)對(dui)人(ren)類共同(tong)的(de)(de)敵(di)人(ren)是一件很(hen)困難的(de)(de)事情。可(ke)以說(shuo),沒(mei)有(you)共識(shi)就沒(mei)有(you)解(jie)(jie)決方案。而達成(cheng)全(quan)球共識(shi)的(de)(de)基礎是中美兩(liang)國,作為(wei)世(shi)界最大的(de)(de)兩(liang)個經(jing)濟體(ti),首先(xian)達成(cheng)兩(liang)國之間的(de)(de)共識(shi)。


所以,從(cong)這(zhe)個意義上講,全球氣(qi)候問題是人類(lei)的(de)(de)災難(nan),但從(cong)戰爭(zheng)與和平的(de)(de)角度上看,反倒能起(qi)到促進中美合(he)作的(de)(de)積極作用。


除了(le)新能源科(ke)技的進(jin)步之外(wai),大幅增加碳(tan)排放的成本是解決氣候問題的核(he)心要素。


無論是(shi)碳(tan)稅還是(shi)碳(tan)交易(yi),都是(shi)為(wei)了(le)增加排放的成本。由于碳(tan)排放的普(pu)遍(bian)性,這種成本的增加將會(hui)影響到社會(hui)的所(suo)有角落,并不局限于工業或是(shi)新能源企業。


全球氣(qi)候問題正在掀起一場(chang)碳中和以及新(xin)能源的(de)(de)革(ge)命(ming)(ming),其規模和重(zhong)要性不亞于(yu)我們已經經歷了幾十年的(de)(de)IT革(ge)命(ming)(ming)。


如何(he)未雨(yu)綢繆,走在低(di)碳時代的前沿,是每個國家(jia)、每個企業(ye)必須仔細思考的問題。

最新評論
0人參與
馬上參與
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