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国产午夜精品无码,午夜天堂一区人妻,无遮挡色视频免费观看,中文字幕久热精品视频在线

孟憲淦和李俊峰談新能源行業問題
來源:財新網 | 0評論 | 5003查看 | 2014-03-07 14:54:00    
  北京的天已經藍了三天了,據說可能借了“兩會”代表的風,因為最會“吹”的人最近都齊聚北京了。如果每年“兩會”還有這功能,小編倒是希望這會可常開。

  霧霾污染已經成為困擾大多數中國人的問題,面對霧霾能源結構調整勢在必行。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報告中說“我們要像對貧困宣戰一樣,堅決向污染宣戰”,要鼓勵發展太陽能、風電。

  但不忍直視的是,目前全國太陽能發電比重只占0.1%,去年風電棄風150億千瓦時。全世界50%以上的煤炭是中國人消耗的,中國的天能不灰嗎?

  今天起“無所不能”將推出兩會能源會客廳系列。今天邀請孟憲淦和李俊峰兩位能源界大咖來說說新能源。

  孟憲淦: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

  李俊峰: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與國際合作研究中心主任

  孟憲淦:光伏融資、商業模式是大問題

  目前新能源領域在政策層面夠了,現在需要的是能落實,落實的問題需要相關能源主管部門和相關部門共同協調、統籌。不是說有個政策就行。開發、融資、商業模式這些問題不是光伏的問題,是管理的問題,比如融資,光靠銀行的融資是不夠的。

  還有分布式光伏發電的接入點問題,這是個很大、很復雜的過程,不是政策能解決的,牽扯到電力體制的改革的問題,改革面臨很大的挑戰。

  光伏越來越是全社會的事情,這也是可再生能源法律的新內容,這是國家的責任,也是全民的義務,現在我們一定要讓全社會的各行各業都落實支持清潔能源的發展,不能讓少數幾人努力,開發商、投資者,都要深入了解這個,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這是他們的責任。

  李俊峰:新能源技術要落實

  氣候變化、霧霾都需要發展清潔能源,發展、支持新能源要在機制和政策上落到實處,不能戴個高帽子,在實際操作中又做出與大發展方向不合拍的東西。

  要研究如何從技術上落實清潔能源、智能電網等熱點構想。比如天然氣發電問題,目前意見還不一致。現在希望把天然氣做成三聯供(供電、供熱、供冷),等于是石油產品的附屬物,成為固定電源沒法調度。中國最缺靈活調度的電源,三聯供沒法接入風能。

  電網建設也要加強,要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消納能力。打通電源的外通通道,把資源和負荷匹配起來。

  孟憲淦:光伏不該是暴利

  可再生能源的持續發展需要合理的成本加入合理的利潤,降低重復率,大家都把它看成一點責任和義務的話,不能把它看成暴利的行業,光伏制造業的影響,投資幾個月就能收回成本,這樣的暴利導致了產能過剩。

  如果說,拿著全國人民的補貼,還要追求暴利,本身就行不通,德國、西班牙已經證明了,最終損傷的是投資者的利益。支持是肯定的,政策要尊重,但不能把光伏產業看做是暴利的。

  李俊峰:清潔能源電價為什么被歧視?

  現在價格機制不合理。水電、核電、天然氣發電等電價都是按照全電價支付的,唯獨新能源的電價是分兩步分,先電網支付,高出的部分要補貼,補貼又各種原因拖欠,拖欠幾個月、幾年都有,造成企業相互拖欠貨款的局面。電價必須要按照價格法、價格政策執行。大企業都好辦的多,每年都有上千億的利潤,拖欠了就不交利潤。小企業是沒有辦法的,只能相互拖欠。所以國家核準的電價是固定的,為何太陽能和風能電費的支付就要分兩步?

  風電、太陽能發電也應該按照國家核準的電價由電網企業一次性支付給發電企業,而不是分成兩部分,電網僅支付電網平均電價部分,其余由政府補貼。其實可再生能源補貼來自于用戶的電費附加,電網直接發了即可,沒有必要由政府收支。

  孟憲淦:光伏發電不能靠打強心針

  產能仍然是過剩的,其中有歷史原因,現在要靠市場因素緩解,政府不要再去攙和這些事了,在市場中不能發展的企業就該消失,政府不要再打強心針,不要去干擾市場。光伏發電產業不能(neng)永遠(yuan)拿政府補助來(lai)發展(zhan),更多要強調(diao)懂(dong)得(de)市(shi)場(chang)。

  李俊峰:走出去,請進來要并重

  目前我們對外資關照不夠,外資在新能源產業真的是很重要的地位,技術原創來自GE、西門子這樣的企業,對新能源發展有不可磨滅的貢獻,所以要讓外資企業也有很好的生存環境。不僅我們自己要走出去,也要讓外資企業有一定的生存空間,女兒嫁出去不能被人欺負,媳婦來了也不能欺負人家。

  李俊峰:設備制造業如何體面的活著

  開發商、銀行都有保障,裝備制造業都是慘淡經營很困難。對銀行的利率是確保的、國家規定的,發電企業大部分都是央企,國資委對開發商的回報率也是有保障的,唯獨對裝備制造商沒有政策上的保護,但實際不是靠開發商賺錢,而是靠裝備賺錢,好比老牛干活,坐車的人有保障,這是不對的。我說要讓裝備制造業體面的活著。不能裝備制造都逼到很苦的地方,面對產能過剩、提高利潤率的問題,而是要保證技術創新、技術進步。這不僅僅是新能源的問題,不改變就沒法向裝備制造強國邁進。
最新評論
0人參與
馬上參與
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