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国产午夜精品无码,午夜天堂一区人妻,无遮挡色视频免费观看,中文字幕久热精品视频在线

李俊峰:發電方式轉型已開始 太陽能發電前景廣闊
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 0評論 | 5762查看 | 2016-03-11 09:56:13    
  石油進入廉價時代的背后,是傳統化石能源走向沒落的開始。裹挾著全球首腦在構建低碳能源體系方面達成的共識,各種可持續能源的崛起將如何改變能源結構,進而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我們專訪了國家發改委氣候戰略中心主任李俊峰,他曾是國家發展和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副所長,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的副理事長。

  可以看見的顛覆

  記者:你如何看待這次低油價背后,能源結構將要面臨的變化?

  李俊峰:從需求來看,全球各大經濟體先后進入“弱增長”階段,石油需求日漸疲軟。2010到2015年,世界石油需求增長幅度已經從3.4%跌落到0.7%左右,而石油供應增速遠超過石油消費增速。過剩的供應將帶動全球石油市場從“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型,壟斷資本講述的“石油峰值”理論已經被打破。

  從世界能源結構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由最初的煤炭代替柴薪開始,到后來石油登上世界經濟舞臺,每個階段都有一個占絕對主導地位的能源在影響著世界。現在,此輪油價下跌應該將成為世界能源變革的重要轉折點:歷史上將首次出現不再有一個能源獨大的情形。

  現在,煤炭、石油、天然氣,這三個加起來占能源比重接近90%,各自占比相差不大,被稱之為非化石能源的新能源以10%為基數逐步增加。多足鼎立的狀況將要維持很長的時間,但會沿著一定的規律發生變化。過去200年,能源轉型的軌跡清晰可循,就是從高碳到低碳的轉型。煤炭和石油都是高碳能源,不論是美國的頁巖氣革命還是德國的新能源革命,都是在革高碳能源的命。未來20年內變化的趨勢,天然氣占比可能要漲一些,煤炭占比會大幅下降,這主要在中國完成。同時,石油占比會逐步減少,新能源占比將上漲到20%甚至更多。

  記者:如果低油價是常態,會不會對新能源的發展動力產生影響?

  李俊峰:能源選擇是社會性的,社會的每一個個體都會遵循性價比最高、成本最低的原則。油價的下跌在短期內會一定程度上減緩新能源“替代”的進程。但因為氣候變化等環境問題,迫使人類要逐漸放棄化石能源,轉變為非化石能源,特別是可再生能源,這是全球能源一場不可阻擋的革命。

  什么叫革命?對能源來說,革命就是一個產業顛覆另一個產業。技術已經看出端倪來了,但不能說技術完全成熟了,它需要時間,這種技術的進步是足以顛覆傳統能源行業的。

  況且,能源革命已從科學家的判斷成為政治家的理念,G7的領導人在去年6月份發出本世紀末告別化石能源,開啟可再生能源新時代的號召。與之相呼應,習近平在去年9月份訪美期間,提出了本世紀末全球范圍內以非化石能源取代化石能源的倡議。后來的《巴黎協定》,更是推動全球發展轉型的重要文件,要求增長的低碳轉型、能源的低碳轉型和消費的低碳轉型,是大勢,也是未來。

  這也是一個生活品位問題,我剛到北京的時候,煤是憑票供應的,現在如果送我一車煤,我不得把你攆出去?未來,全世界人民都在用更安全、高效、方便的可持續能源時,中國人要還在用煤炭、石油,這事看起來不可能吧。

  記者:你認為誰將會顛覆傳統的化石能源?

  李俊峰:新能源是從70年代就開始發展,隨后由硅谷引領,這里的技術天才、商業天才是有夢的人,像比爾˙蓋茨、馬斯克這幫人,他們知道做石油做不過洛克菲勒,做傳統汽車做不過福特、奔馳、寶馬,做傳統電力技術做不過愛迪生創辦的GE,他們就從另外的一個角度來顛覆,做新能源。今天再來看,以前被嘲笑過的、看似不可能的理想,都快要成現實。他們搞了一堆分布式的能源,包括頁巖氣、太陽能、風電,做出了能量墻、電動汽車、無人駕駛汽車,所有的東西都與可持續能源有關,與電有關。

  特斯拉的能量墻如果真的成功,每個家庭不僅可以解決自己的電力供應,還可以通過能源互聯網,向鄰居供電,它勢必會對傳統電力系統的發展形成沖擊。作為儲存電力的家庭“終端”,未來這塊“電池”還有更多面向未來的想象空間。比如挪威提出,到2025年他們的新車要全部實現零排放,這個零排放甚至包括二氧化碳,也就是說,挪威未來的整個汽車工業從能源來源、機器制造到運營都要進行一番脫胎換骨的零碳變革,以后甚至連加油站和充電站都不會有,或許用電磁技術就可以一舉解決電動汽車的充電問題了,這些改變絕對是顛覆性的。

  人類近一半的能源消費來自電力,在歐洲更達到60%。石化能源的主要用途是發電和交通,這也是降低碳排放的主要領域。改變電的來源就是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的根本,現在,太陽能轉化為電的技術已經很成熟,唯一要解決的是儲能問題,一旦電池儲能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以煤炭、石油、天然氣作為燃料生產電能的火力發電方式和燃油汽車都將迅速被替代。

  記者:石油、煤(mei)炭不以汽車、發電為主要消費載體的時代,能稱得(de)上是第三次(ci)工業(ye)革命吧(ba)?

  李俊峰:是的,人類的技術創新,使得人類已經經歷了蒸汽時代、電氣時代和信息時代,下一個時代是什么?很可能是信息化與電氣化融合的時代,這個嶄新的電氣時代也是一個低碳的能源新時代。其本質是能源與信息化的融合,是智慧能源和能源互聯網的概念。電力是流體能源,是依靠網絡的力量進行生產、傳輸和消費的融合,這一點和以信息為載體的互聯網極其相近。因此能源互聯網,可能要通過電力的互聯網來實現。從這種意義上講,電力可能是取代其他能源利用方式的最佳選擇。

  這一能源發展的趨勢判斷,不僅僅是硅谷的資本新貴做出的,傳統能源的大企業也為此在轉變,洛克菲勒成立新能源發展基金,殼牌、BP都在轉型,道達爾成了美國最大的太陽能企業,巴菲特在美國收購了大量的太陽能資產,GE收購了阿爾斯通的電力資產,提出要打造一個智慧的電力系統。

  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觀

  記者:全球70%石油都用在了交通領域,儲能技術的發展大約什么時候會在該領域展示實質性影響?

  李俊峰:儲能技術的突破是下一個能源時代的關鍵。無論風能還是太陽能這些離散的能源都可以聚沙成塔,轉化成高密度的電能,聚集變得簡單,使用起來也簡單。這種高濃度的電池既可以供應每一個家庭的能源消費,也可以裝在汽車上作為動力。這就像當年的電腦存儲,90年代一個幾百兆的硬盤要幾十公斤,現在128G的存儲,用一個小小的U盤就實現了,技術進步的速度總會超出人們的預料。

  現在已經清晰地看到儲能技術迭代的摩爾指數。以色列出現了鋰空氣電池技術,儲電量比目前的鋰鎂電池增加了8倍;西班牙出現的石墨烯電池技術,從鋰空氣到石墨烯又增加了5倍。下一代技術至少是鋰鎂電池技術的125倍。這讓1.5噸電池到時候就縮小到100公斤有了可能。電動汽車現在不能普及的原因是,鋰鎂電池1公斤大多只有200瓦的儲電量,要一次充電跑300~500公里,電池自重就要1.5噸,已經沒有什么富余荷載。現在汽車一箱油也是70公斤,如果電池能做到100公斤,并且儲電的能力與一箱油相當的時候,一個時代顛覆另一個時代就開始了。

  記者:經濟性仍舊是購車決策重要的考量指標,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的技術進展緩慢,現在油價這么低,你是否擔心人們購買新能源汽車的動力不足?

  李俊峰:上海通用的別克車,2.0排量的普通轎車,每百公里油耗以前要13升汽油,現在只要七八升,新一代生產的汽車,油耗還要更低。也就是說,排量沒有減少,動力性沒有降低,但成本大幅減少。同時,廉價石油持續下去,消費者當然會選擇更為經濟的燃油汽車。

  油耗的降低帶來的是石油需求的減少,這是技術進步帶來的。接下來,汽車廠商是愿意將研發資金繼續投入到油耗降低的技術上,還是更愿意投入到新能源動力系統上?尤其是當儲能技術已見雛形,汽車零排放成為各國共識的情況下,這個選擇并不難做。當然,這是一個緩慢的替代過程,但時代的進程已不可逆。

  購買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這是另一個話題,要看市場上能提供什么樣的產品。原來做電動汽車沒有幾個,現在所有的傳統汽車公司幾乎都在做。特別是特斯拉搞的能量墻是顛覆性的,3500美元買一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0人參與
馬上參與
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