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国产午夜精品无码,午夜天堂一区人妻,无遮挡色视频免费观看,中文字幕久热精品视频在线

2016年能源變革十大趨勢
來源:中國能源報 | 0評論 | 4538查看 | 2017-01-04 09:30:27    
  發展節奏空前受控  煤電(dian)不再(zai)“猛(meng)長(chang)個”

  2016年已成為煤電發展“分水嶺”,接連發布的嚴控政策意味著煤電行業“猛長個”的時代正式結束。

  作為我國電力供給絕對主力,煤電裝機規模的大幅增加,為此前階段經濟迅速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但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隨著經濟總量不斷增大,我們在發展中遇到了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經濟發展面臨速度換擋節點。如同一個人,10歲至18歲期間個子猛長,18歲之后長個子的速度就慢下來了。”電力作為經濟“先行官”,也已處在歷史性節點。在2016年,煤電行業迎來了自己的“18歲”。

  為防范煤電潛在過剩風險,2016年4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下發《關于促進我國煤電有序發展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做好煤電行業淘汰落后產能工作的通知》、《關于建立煤電規劃建設風險預警機制暨發布2019年煤電規劃建設風險預警的通知》三份文件,對煤電建設提出嚴厲控制措施。

  三份文件一經發布,便成為業內“高光”事件。《中國能源報》當日在微信平臺發布的相關新聞閱讀量突破二十萬,刷新了本報微信平臺閱讀量的歷史記錄。煤電人意識到,劇變已至。

  下半年,《關于進一步規范電力項目開工建設秩序的通知》、《關于進一步調控煤電規劃建設的通知》陸續發布,再次強調嚴控煤電建設。

  但形勢依然嚴峻,我國煤電過剩風險日益顯現,產能過剩問題已浮出水面。

  2016年11月發布的《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最終為煤電規模加蓋了“天花板”:刨除從“十二五”期間接轉的1.9億千瓦,2020年前新開工的煤電只有1000萬千瓦,均攤到每年只有200萬千瓦。換言之,煤電已幾近“停止長高”。

  雖然個子長得慢了,但煤電仍是電力系統中的“大象”,承擔著保障系統安全穩定的重任。適者生存,在系統波動性日益增大的境況中,煤電未來或許應該做一只“靈活的大象”。

  能源規劃批量出臺  繪定“十(shi)三五”路線圖

  在經濟新常態和能源革命之中繪定的能源發展五年規劃,自然會引起更多關注。這一變革時期的規劃就像指示燈,能夠影響處在路口的能源人行進的方向。

  能源行業“十三五”規劃是能源發展的總體藍圖和行動綱領,將采用“1+14”模式,即《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14個細分行業規劃。截至發稿,電力、煤炭、可再生能源、煤層氣、頁巖氣、太陽能、風電、水電、生物質能等9個細分行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已經出臺。每個規劃的出臺,都為行業“十三五”發展確定了重要基調和目標。

  具體說來,電力規劃以低碳為主線,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達到7.7億千瓦左右,比2015年增加約2.5億千瓦,氣電裝機增加5000萬千瓦;煤炭行業目標化解淘汰落后產能8億噸/年;太陽能發展全面轉向分布式,2020年,分布式光伏6000萬千瓦以上;風電發展向中東部和南部區域傾斜;水電發力抽水蓄能,計劃“十三五”開工6000萬千瓦;生物質能將實現全面提升,替代化石能源量將從2015年的3540萬噸/年,增長至5800萬噸/年;煤層氣則更加強調煤礦瓦斯利用量的提升,將從48億立方躍升至70億立方。

  在大氣污染防治和減排承諾的雙重約束下,我國能源“十三五”必須向綠色低碳轉型。“十三五”規劃透露出的信息,也明白無誤地昭示著這一點。

  事實上,對于能源業者來說,5年時間已經足夠長,期間很多導致規劃難以落地的事情都會發生。變則通,能源人需審時度勢、積極應變、適時調整,朝著能源革命方向共同努力。

  煤炭去產能放大招  調(diao)控(kong)利器仍待完善

  煤炭在去產能的道路上“踩足了油門”。2月初,“7號文”的重磅發布,不僅確定了雙5億(3-5年退出5億噸,減量重組5億噸)目標,同時首次明文提出“按全年作業時間不超過276個工作日重新確定煤礦產能”。

  鋼鐵煤炭去產能8個專項配套政策文件隨即密集出臺,加上《關于實施減量置換嚴控煤炭新增產能有關事項的通知》等細化指導性文件的“保駕護航”。去產能很快取得實效,煤炭產量大幅下降,煤炭供求關系扭轉,并導致煤價暴漲,其中,環渤海動力煤指數連漲18期,煤價直破600元大關。

  隨后,相關部門多次密集召開會議應對煤炭局部供應緊張之勢,啟動抑制煤價過快上漲預案,放寬276政策,力推市場化煤電長協機制。環渤海動力煤指數隨即轉升為降。

  以276個工作日制度為例,該政策的嚴格執行有效督促行業減產,結束了煤企“以量補價”的惡性競爭,但同時引發煤價飛漲和多地煤炭供應緊張,在多次調控后效果仍不理想,調控思路開始有所改變。

  煤炭去產能不能簡單一刀切。無論是從資源稟賦差異還是新老礦接續人員安置的復雜性上考量,在總體指導政策不變的情況下,都要因地制宜對特殊情況區別對待。此外,價格回升的甜頭使本該退出的落后產能蠢蠢欲動,如何避免這些產能死灰復燃備受關注。

  去產能任務依舊任重道遠。去產能不是“摸著石頭過河”的游戲,也不是只靠決心就能取勝的戰爭。頻頻調整的政策雖可及時解決當下問題,但也規避了政策實施效應的參考性。實際去產能過程中的難度不可低估,還需相關部門的智囊團,在真正充分了解行業實際情況的基礎上,發揮多元化的處理機制。

  《巴黎協定》正式生效  “后京都”時代(dai)不彷徨(huang)

  “二戰以來最復雜的國際談判”終于在2016年尾劃上了一個不算完美但依然悅耳的休止符。2016年11月4日,《巴黎協定》僅用不足1年時間即宣告正式生效,刷新了國際協議最速生效紀錄。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京都議定書》從談妥到生效足足用了7年時間。

  《巴黎協定》是繼《京都議定書》后第二份具有國際法律約束力的氣候協議,2020年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因此有法可依。它的簽署和生效標志著全球氣候治理模式的改變,在人類應對氣候變化進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歷史意義和價值,同時也為復雜多變的國際多邊談判留下了一個幾乎不可復制的經驗范本。

  值得一提的是,在《巴黎協定》的談判和生效進程中,中國始終發揮著不可替代的正面作用。作為世界級的能源生產和消費大國,以及事實上的全球可再生能源利用第一大國,中國如有任何懈怠和退卻,《巴黎協定》都將是紙上談兵。

  2016年9月3日,在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十一次峰會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率先垂范,向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交存《巴黎協定》批準文書,充分展現了一個負責任大國應有的擔當,向國際社會釋放出積極信號,進而有力推進了《巴黎協定》的生效進程。

  在此之前,中國政府在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的前提之下,一直積極參與聯合國氣候變化談判進程,積極引導、驅動談判向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巴黎協定》為后京都時代的全球減排行動建章立制,書寫了歷史。但國際觀察家們普遍認為,協議約定的減排力度遜于預期且執行前景仍存疑。但正如法國總統奧朗德所言,從每個國家的利益看,《巴黎協定》并不完美,但對整個人類而言,《巴黎協定》意義非凡。

  光伏競爭持續升級  深(shen)度整(zheng)合態勢明顯

  回眸2016年,“激烈”競爭成為光伏行業一條發展主線。這一年,國家下發光伏指標的謹慎、光伏電價補貼的調整,以及電站中標價格的屢創新低,無不印證著行業競爭之激烈。

  現階段光伏產業的基本任務仍是產業升級、降低成本、擴大應用,最終擺脫國家補貼,實現市場化的自我持續發展。“十三五”開局之年,激烈競爭下的2016,光伏市場也實現了由重“量”向重“質”的轉變。其中,由國家能源局主導的“光伏領跑者”規模指標已從2015年的1GW升至5.5GW,在成功引導光伏領軍企業后,也將光伏行業的競爭推向新高度,引爆了貫穿2016全年乃至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光伏電站競標的“價格戰”。

  電站中標價格不斷在“光伏領跑者”項目中刷出新低,0.61元/千瓦時、0.52元/千瓦時、0.48元/千
最新評論
0人參與
馬上參與
最新資訊